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不產大象,河南人聞言笑了

引言

中國象棋,有著非常廣泛的大眾基礎,作為人民茶餘飯後的娛樂消遣,象棋本身非常具有中國文化的特徵和教育功能。其作為一種古老的棋類遊戲,大約有兩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文明非物質文化經典產物。

象棋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在《楚辭·招魂》有詳細的記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營必進,道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大致上對象棋的形制以及玩法作了一些說明,意思是說:用玉石做成的相當於骰子,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顆。比賽的方法是分曹必進,相互進攻,逼迫對方於死路,最後是贏者取勝利,擊退了敵兵,而發出了勝利的歡呼。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不產大象,河南人聞言笑了

▲象棋照片

01

而關於象棋的起源,卻有很多種說法。比較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楚漢相爭時期,認為是韓信發明的,在清代梁同書《淵深海闊象棋譜序》:“又聞象棋始於韓信,朱子雲博局紅也”。

有這樣確切的記載。這麼多的史書為證物,照理來說,這象棋是在中國發明的,早已是板上釘釘的公認事實,卻偏偏有些崇洋媚外的洋奴,對此說法提出質疑。比如方舟子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象棋是由印度發明,因為中國從來沒有過大象”。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不產大象,河南人聞言笑了

▲亞洲象群照片

這種譁眾取寵的觀點本來不值一駁,何況是出自於一個信口雌黃、以搏眼球出名的方舟子的嘴裡。但有時閱讀自媒體文章,時不時就會讀到有些人會發表“象棋的起源來自印度”的錯誤觀點,其態度之堅決讓人為之側目。這才意識到,為什麼有人扶持方舟子這樣的人,長期存在於媒體平臺上。因為他的言論在適當的時候會在人們心裡“生根發芽”。那麼言歸正傳,我們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大象呢?

02

河南省,簡稱豫。這個“豫”字的由來,主要就是因為象形,表示一個人牽著一頭象。這說明,中原地區在古代就已經盛產大象,所以才有這個“豫”字的出現。早在1935年,殷墟王陵東區1400號大墓。考古學者就發現了一個大象坑,在坑中發現了一頭成年大象和一位大象飼養者的骸骨。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不產大象,河南人聞言笑了

▲殷墟王陵象坑遺址

此外,在1978年,王陵西區東南方向也發掘了大象的骸骨。這次發現是一頭小象,比較年幼,連象牙都沒有長出來,脖子上還掛著一個銅鈴。這說明小象並非野生,而是由當時貴族人家飼養的大象。也證明“殷人服象”並非傳言,而是事實。殷墟王陵屬於河南省境內的安陽市。不難得出,河南省很早就有大象出現的結論。

所以說,方舟子的言論就是在無理取鬧、譁眾取寵、毫無根據的“造謠”。“中國無大象”的歪理邪說害人不淺。另外,在《晉書》中,也有“象者大獸,獸者首也,故知當得大郡”。亦有對於大象的記載,並且準確地描述了大象的特徵,更是對“中國無大象“這個觀點是言之鑿鑿地證明。關於這些大象的古籍的記載,不勝枚舉,就不一一羅列了。那麼,方舟子說象棋的起源於印度有沒有道理呢?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不產大象,河南人聞言笑了

▲印度戰象畫像

03

其實在國際上,象棋起源於印度是西方學者的普遍觀點。他們的理由是,中國的象棋在古代的時候被稱為“象戲”,而這種古代的“象戲”,並不是中國古代人自己發明的,而是由印度經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在印度被稱之為“恰圖蘭卡”。但是有一點,我國的象棋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盛行很多年了。

在《說苑·善說》上說就有記載:“雍門周調孟嘗君,足下燕則鬥象棋,亦戰鬥之事乎……”,記錄了孟嘗君下棋的事情,何來“絲綢之路”傳過來的說法呢?我們再看一下“恰圖蘭卡”的造型,怎麼看也不像是和象棋一類的東西,無論是棋子還是棋盤,恰圖蘭卡更像是國際象棋。這也說明,象棋起源於印度一說,簡直是無稽之談。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不產大象,河南人聞言笑了

▲恰圖蘭卡照片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網絡傳播工具的廣泛應用。有許多文化水平不足,自身又懶得求證的朋友,對於中國的歷史又瞭解不足等原因,往往極容易被有心之人帶偏。所以,我們要有文化守護意識,多瞭解我國曆史,防止西方國家的“精神殖民”以及“文化侵略”。例如“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論調,就是由一名日本人提出來的,但是,卻廣泛地在許多不明所以的群眾口中傳播。如今的時代,我們要警惕的是的是信息戰,輿論戰。對此絕不能掉以輕心。

參考資料:

《說苑·善說》

《淵深海闊象棋譜序》

《晉書》

《楚辭·招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