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有着400余年村史的西岛

岛上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以船为家

有着浓厚的渔村风情

可是曾经的西岛却是一个

“与世隔绝”的孤岛

渔村归渔村,景区归景区

游客不能进入渔村

村民也无法自由进入景区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直到2017年12月底,隔在西岛景区和渔村之间近20年的围墙被打通,渔村的大门被打开,每一天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涌进渔村。上岛游客实现在景区与渔村之间自由活动,西岛景区和渔村融合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用旧船改造“海上书房”

组织蜡染画培训沙龙

开办美丽渔村文创馆

......

挖掘渔村特色文化

插上了文化的翅膀

如今的西岛

已经蜕变成全域旅游目的地

当下富含文化创意产业的宝岛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2017年西岛建设了全国首个海上书房,将三艘废弃渔船改造成西岛公共文化空间。废旧渔船改造成文旅驿站,是在挖掘疍家文化的基础上,推动疍家渔船转产转业所做的创意探索。

海上书房的书籍种类很多,涉及儿童、时政、文学、文艺等类别,如今,村里老少都喜欢到海上书房享用“精神食粮”,到海上书房看书,已经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设立“海上书房”不仅可以提升和满足西岛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进一步为西岛渔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作用,还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探索西岛文化。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海上书屋”仅仅是西岛文化挖掘的一个开始,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岛先后出现了西岛文化创意馆、女民兵陈列馆、珊瑚老屋保护区等公共空间,并植入了相应的文化内容,开展渔民文创产品培训、民宿创业沙龙、海上阅生活读书会、国际旅行艺术家展览等,这些文化创意产业,给渔村注入了一股文化清流。

西岛文创艺术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拉二胡的小孩、金刚救美、海洋勇士,还有今年最火的小猪佩奇,在西岛渔村珊瑚老屋里,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每天都吸引着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文创产业加速发展,给渔村带来了转变。

据数据统计,西岛全岛2018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其中,西岛渔村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

2018年9月,西岛渔村入选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此外,西岛渔村还获评

国家级休闲渔业品牌“最美渔村”。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西岛成为旅游新热点的同时,西岛渔村也由内而外焕发青春活力。2018年,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7000元上涨到12000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未来,西岛还将通过文化创意激活渔村新业态,推动渔民转产创业,并通过国际文创社区的国际号召,让大批旅行艺术家继续推动更多的文创作品问世,进一步激活西岛文化基因,打造三亚国际游客旅游目的地。

三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如今美成了这样

三亚作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最为重要的门户,每年接待大量来琼的国内外游客,西岛渔村是三亚一张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通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激活渔村的海岛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基因,在环境氛围和渔村故事上下足功夫,吸引大批国际游客到访参观体验三亚具有温度的人文社区,让南海边陲这个小渔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名片,让西岛的人文更美、艺术更美、产业更美。

来源:三亚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