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街道:发展特色种植,实现生态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4月28日《邹平新闻》报道: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黄山街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结合地域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特色种植为抓手,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黄山街道鲁东村,种植户石秀君正忙着把自家的水杏进行整理包装,包装好的水杏将直接通过快递发送到全国各地。

同期:黄山街道鲁东村种植户 石秀君

今天俺摘的这些杏往北京发,往北京发接近200斤,也往泰安发,也往烟台(发),俺这杏基本上不愁销路。

石秀君红火的水杏销售正是黄山街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如今,水杏已经成了附近几个村子的名片,让更多的村民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

同期:黄山街道鲁东村种植户 王军

我有4个棚,每年错峰上市,从四月的十五 六号,到五月的十七 八号,卖杏时间一个多月,这个棚产量在三千来斤,还算挺平稳,每年纯收入在五六万块钱。

在太和村,种植户林树佐通过流转土地130余亩,投资130多万元建设了野樱莓种植基地,为村民们打开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同期:黄山街道太和村种植户 林树佐

农户种常规作物,像玉米小麦,它们的产值也就是一亩地800-1000块钱左右上,我这个野樱莓它的产值在(每亩)一万块钱左右上,也就是比农户种植玉米、小麦等常规作物(产值)高到8-10倍左右上,咱的后期加工成野樱莓酒,野樱莓红酒、野樱莓白酒,提炼花青素和野樱莓的原汁,它的产值要在原先的基础上还要增加2到3倍。

村村有特色,户户有奔头。黄山街道围绕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发展,使特色种植业规模逐年扩大,目前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接近20000亩,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期:黄山街道林业站站长 李智

黄山街道的宗旨就是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绿色农业和高附加值的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相比传统的种植粮食作物,每亩地能增加收入3-5倍,从而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