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特稿 | 凝聚托起“兗礦夢”的創新力量

凝聚托起“兗礦夢”的創新力量

——來自集團公司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的報告

3月30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建設單位”名單公佈,興隆莊礦作為省內煤炭行業唯一單位榮登榜單。

該礦建有9個集團公司及以上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涵蓋採煤機、信息網絡等30餘個工種。僅高興亮“大國工匠”創新工作室,累計培訓技術工人5000餘人次,65人晉升為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先後完成40多個革新項目,每年為礦井節支創效4000多萬元。高興亮工作室的作為,正是集團公司群眾技術創新品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直接體現。

勞動節特稿 | 凝聚托起“兗礦夢”的創新力量

戰勝市場挑戰,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兗礦的支點在一線。2014年以來,集團公司強力推進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平臺建設,打造企業“第一動力”。5年來,集團分四批次掛牌命名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98個,匯聚技術職工2600多人,5個工作室被省總表彰為省級優秀創新工作室。

如今,這些職工創新創效的主陣地,推動集團技術進步、生產發展、效益提升,成為實現“全球一流礦業集團和綠色能源服務商”這一“兗礦夢”的有力支撐。


展兗礦雄風

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煤炭採礦技術交流及設備展覽會上,兗礦集團展品大放異彩:8.2米超大采高液壓支架、藍天環保爐具、兗礦高端鋁材、北斗系統等160種展品,充分展現了世界500強企業領先的創新能力和製造水準,受到業內外高度關注。

勞動節特稿 | 凝聚托起“兗礦夢”的創新力量

這其中,既有集團公司技術領先戰略上的運籌帷幄,也有落地過程中各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的匠心攻關。

作為集團公司高技能人才發揮作用的主陣地之一,各創新工作室務實擔當作為,攻堅創新突破,助推集團新階段轉型跨越發展。

東華重工趙峰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負責研發項目創出“兩個世界第一”:世界首套超8米大采高工作面液壓支架和世界首套7米大采高兩柱掩護式放頂煤液壓支架。

金雞灘礦作為“兩個世界第一”落戶地,在工作面安裝和生產過程中,遇到過數不清的難題。圍繞建設管理、裝備、安全、效益“四個一流”,該礦勞模工作室積極參與創新攻關,並在創新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提高。其中,李茂龍勞模(大師)創新工作室,近兩年向國家專利局申請專利十餘項。

在兗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讓兗礦人引以為豪的,是他們面向煤炭行業外戰場,同樣用一項項創新成果,展現出鼓舞人心的“兗礦力量”——

勞動節特稿 | 凝聚托起“兗礦夢”的創新力量

兗礦自主研發製造的高端型材成“復興號”主力供應商;兗礦北斗天地“接軌”國家戰略,聚焦“北斗+”“礦山工業智能”兩大產品體系,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品……一把把創效金鑰匙,拓展開兗礦未來的發展空間。

強創新之基

勇於攻關、求精創新是集團公司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的精髓之一:魯南化工孫星輝勞模創新工作室向洋設備“叫板”,促進低壓煤漿泵國產化;輕合金公司張新峰工作室對進口設備系統進行改造,為企業創效400多萬元… …層出不窮的創新成果,解決生產經營中很多難題,大幅度提升了集團公司創新驅動發展能力。

勞動節特稿 | 凝聚托起“兗礦夢”的創新力量

著力鍛造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品牌,集團公司扶持力度很大。近年來,集團公司累計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持續推動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提檔升級。每個新命名工作室,一次性投入10萬元建設資金。對創新創效潛力巨大的地礦公司探創科技創新工作室和北斗科技勞模創新工作室,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建設扶持。

集團公司工會堅持每年開展優秀創新工作室評選,對創新創效成效突出的工作室每個獎勵5至8萬元。同時,對作用發揮不到位的,進行摘牌。去年底,8個因各種原因不能正常開展工作的工作室被撤銷。

鮮明的正反雙向激勵措施,在集團各創新工作室中形成良性競爭。2018年以來,各級工作室圍繞系統優化、技術升級、節支降耗等重點,獲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92項,完成創新課題360項,直接創效3.55億元。

固人才之本

東灘礦創新工作室領辦人潘興波被授予“齊魯工匠”;東華重工公司創新工作室領辦人顧生兵被授予“濟寧工匠”;集團公司信息中心楊林勞模創新工作室5人獲得集團公司“學科帶頭人”,2人獲“優秀技術人才”;趙樓礦秦越勞模創新工作室12名成員均為機電專業技術“大拿”……藉助於集團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這一平臺,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金藍領”職工相繼湧現。

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是兗礦人才強企戰略重要一環。高興亮、郭金陵、謝翠紅、徐建新等工作室帶頭人,帶領技術團隊開展技術傳幫帶和練兵比武活動。他們根據不同培訓對象開展樣板、集中、現場等多元化培訓,使工作室成為切磋技藝練兵場和技術交流大課堂。他們還創造出“核心技術討論法”“典型案例示範法”“模擬仿真訓練法”等培訓方式,力促使團隊迅速得到成長。

勞動節特稿 | 凝聚托起“兗礦夢”的創新力量

為促使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集團公司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提供了一場又一場淬鍊技能的硬仗。僅集團職工崗位技能比武,每三年舉辦一次,每年參與練兵比武職工達兩萬人次。

在第六屆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賽中,高興亮受命指導兗礦學員參賽,王帥、石慶軍、王小波三人分獲全國個人第六、十、十三名的好成績。

為讓想創新、能創新的人才有面子、得實惠,集團公司堅持採取“精神鼓勵+物質激勵”政策,真心尊重、真誠支持、真情幫助,形成良性拉動式人才培養氛圍。隨著一大批後起之秀從工作室中成長起來,越來越多青年員工踴躍參與崗位創新創效,實現了勞模“1人作貢獻”到“1+1群作貢獻”的提升。(袁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