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经常看短视频的同学,对下面这样的剪辑方式并不陌生: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快速、简洁、不拖沓。无独有偶,在60年前的一部电影里,你也能看到这样的剪辑: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新浪潮电影《筋疲力尽》

是的,60年前与今天仿佛出现了时空压缩后的一致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剪辑呢?


Part 1 60年前的电影如何影响今天的UP主?

刚才的黑白电影片段,是一部60年前的法国电影——《精疲力尽》。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电影中出现的剪辑手法,统称为跳切。

套用电影书籍中的理论,跳切是打破时空和动作连续性的要求,以较大幅度跳跃式的镜头组接,从而突出必要内容。

简单地说,本身剪辑的逻辑应是ABCDEF,然后省去中间步骤,跳切最后只呈现ADF。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那么,这么一部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电影,是如何影响现今视频创作者的呢?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让·吕克·戈达尔。

这位29岁的年轻人,第一次在影片中运用了这样的剪辑方法,打破了所有人墨守陈规的剪辑规范。

那么,戈达尔他为什么要这样拍?


Part 2 影迷:这拍的什么东西?我来拍!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回答前文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法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运动。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新浪潮运动”始于在二战后,一批成长的影迷对彼时流水线化生产的法国影片嗤之以鼻。在他们中间,以杂志《电影手册》的五位影评人最为激进。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希区柯克

戈达尔作为其中一员,他们大骂毫无创新、墨守陈规的的影像,推崇拥有“作者”创新思维的导演,包括希区柯克和拍出了《公民凯恩》的奥逊·威尔斯。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拍的都是啥?我来!

到了50年代末,这些“影迷”秉持着“I can I up, I can I bb”的“精神”,拿起摄影机走上巴黎街头,开始了导演生涯。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所谓的新浪潮归根结底就是这些年轻电影人拍摄出来的影片像不修边幅的浪潮一样,向陈旧的、死板的、无聊的“老”电影发起冲击。

60年代之后,新浪潮的许多拍摄风格与技巧已经广泛被商业电影吸收,而过于风格化的叙事手法所带来的受众范围较小,也让最为典型的新浪潮电影逐渐离开大众视野。


Part 3 浪潮从未褪去,你就是浪潮

时至今日,《筋疲力尽》中的剪辑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升级、发扬,成为了一种习以为常的剪辑方式。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但更重要的是,新浪潮给予了我们无比强烈的动机,我们和1960年的戈达尔一样,充满着对创作的热情以及将权威与陈规打破的冲劲。

用极低的成本,轻便的设备掀起了一潮巨浪。

如今大火的VLOG,竟然是半个多世纪之前“新浪潮”的产物?

所以,浪潮从未褪去,它依旧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里,不断拍打着世界的礁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