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幕后的青年都做了些什么?

疫情期间,幕后的青年都做了些什么?

| 星野疫情特刊 PART ONE |

每天换衣服的时候,我都会看到之前带回来打算要穿的演出服一直叠在柜子的角落里,一直没有拿出来过。星青年论坛取消了,我带回家的洗面奶快用完了,穿回来的衣服也早已不适合这个天气,曾经以为用不完就要开学的咖啡月卡,陪我度过了漫长而昏沉的半个冬天加上半个春天。一月份去街上买不到口罩的那一天,还以为只是年前繁杂琐碎的一场闹剧,不想却只是一个带着戏谑的故事前序。

我们在这里记下来这些我们与新冠疫情的故事,也许多年以后你回想起来,也会记得在庞大的历史叙事中自己的那些冗长的午后发呆时光。


01

横跨半个世界的反复横跳

如何明“哲”保身


我是:吴尚哲

牛津大学工程科学博士生在读

我现在在:香港

我本来应该在:英国


借着这次经历瞎聊两句,说的话没什么科学依据,只吃瓜,不负责。

从1月份以来三个月过去了,每天的日常总还是躲不开“肺炎”这个话题,但仔细想想,这些经历倒引出了一些有意思的问题。

记得一月初还忙着准备星野的“星青年”论坛,随着疫情在武汉愈演愈烈,我们决定忍痛取消了这次活动。说实话,当时也只是本着“万一出事了,不想承担责任”的心态,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当时大家都还在转发“爸爸妈妈,求求你们戴上口罩吧”,我记忆里印象深刻的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弟弟拿着口罩追着骑摩托车去菜市场的妈妈,喊她戴上口罩。

谁知道,后来世界变成了这样。

一月底,许多国家已经停飞了来自内地的航班,第一次庆幸自己订了香港起飞的航班。大年初三,灵机一动改了隔天回香港的动车,打算按原计划初十飞回英国。心想着已经请了一两个月的假回家过年,万一过几天赶不上回学校的飞机,那估计是再也不用回去了。于是隔天便宣布了香港对大陆封关的政策,第二次庆幸自己提前回了香港,顺利返回了英国。

回英国的第一天,戴着口罩去了趟实验室,把同事们都吓坏了,我还是在家里关两周吧,于是匆忙收拾了东西回家。不做饭的我,每天有两次饭点需要出门买饭。戴着口罩走在街上时,虽然没有真正碰上歧视现象,但仍总有很大的心理负担:“亚洲面孔+口罩=?”后来还是不出门了,感谢几位朋友连续帮忙带了一两周的饭。


疫情期间,幕后的青年都做了些什么?


关在家里日益钝化的两周里,我时不时总不由自主就开始想:为什么我要关在家里?按照英国当时的政策,由中国(除武汉外)返英的人士,若没有症状,并无需主动隔离。那我为什么要隔离?而且,我为什么要戴口罩?英国政府并没有出台政策要求或建议返英人士戴口罩,为什么要背负着心理压力戴口罩出门,让大家都以为自己可能携带着病毒?

当时流传的“晋江毒王”,连英国同事都听说了,于是我便很怕成了“牛津毒王”。但仔细想想,这位“毒王”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当时大家都在骂他?我当时认真翻了翻时间线,“毒王”出没的时候,晋江并未出台隔离的政策,为什么出了事挨骂的是他?其次,大家指责他谎称自己从菲律宾回来,可是在没有出台湖北返乡申报要求之前,他有什么义务要告诉任何人他来自哪里?后来这位“毒王”被“平反”了,不过也不会有多少人关注。事实也往往不太重要,我们往往会主动地选择事实自圆其说。当然,如果大家批评的是这位“毒王”缺乏社会责任心,我或许同意。虽然,我们当下的社会,已经默认大家都有了社会责任心了吗?


疫情期间,幕后的青年都做了些什么?


回英国呆了一个月,日常实验室生活开始逐渐稳定下来,于是,欧洲战火不期而至,鲍里斯推出了“群体免疫”计划。3月9日受了一位同学的一波煽动,隔天订了11号的飞机飞回了香港,实现了第二趟回程跑毒。几天后,机票从5000翻了三倍,一幕幕“回国机票一票难求”的故事接踵而至,第三次庆幸自己能够临时决定回国。

接着,一句话传至了世界各地留学生的耳中:“家乡建设你不在,万里投毒你最快”。其实,前半句大多时候应该是成立的,多少人真正想着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呢?做到的人批评没做到的兴许合理,纯粹的“道德绑架”可能就无谓了。


02

审视历史,保持反思


我是:金金

记者,武汉大学新闻专业本科、硕士

我现在在:泉州

我本来应该在:武汉


我是记者,在这场瘟疫没有前往武汉。现场对记者很重要,将近2个月时间,我只能通过电话采访。直到泉州欣佳酒店倒塌,我才能再次出现在现场,一位老父亲等待被埋儿子的身影让我印象深刻,隔天就是儿子22岁的生日,这个年轻人没能等来这天。

心碎的故事太多,平凡的人总是很快被人忘记。在现场,我有很强烈的时代荒诞感。瘟疫开始时,我们恐惧病毒,戴口罩、喷酒精、保持距离,但谁也没想到会有29个人却以这样方式失去生命。

武汉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那里求学7年。1月上旬,当病毒悄无声息地在人群中蔓延时,我正在武汉出差。事后回想,心存侥幸。但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下一场灾难中会否首当其冲。

所以我们常说要反思,在那2个月中,我频繁地看书,《疾病的隐喻》、《鼠疫》、《瘟疫与人》,你会发现反思是无力的。历史是一种循环,人的傲慢、疾病带来的偏见和歧视,100年前历史正在被复制。


03

宅家也要尽我所能


我是:张安澜

复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

我现在在:泉州

我本来应该在:上海


今年春节前我在普外科实习,回家前一天还在手术台上做无情的拉钩机器,本来初六就得滚回学校,没想到疫情让七天假期无限延长到现在,真就2020魔幻现实的开局。疫情期间很多老师都奔赴前线,真的非常非常敬佩,小菜鸡医学生没能在专业方面帮上忙很无力,于是后来就报名了学校组织的线上志愿活动,与一位父亲在金银潭医院奋战的小朋友配对,成为一对一线上家教,总算尽自己所能做点事情了。经此一疫,真心希望自己快快成长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医生。


疫情期间,幕后的青年都做了些什么?


04

用音乐扫除疫情阴霾


我是:Justin&Cashroom

晋江本土说唱厂牌Create Music成员

我现在在:南京&福州

我们返工了!


病毒的阴郁本就是人们心中的一座大山,而疫情时期纷乱的评论、不明的真相更是让人们更加沉重。疫情爆发的这些天,Cashroom已经在构想着为这次的疫情做首歌,而后的机缘巧合,让《我们相信爱》这首歌成型发布。歌词中写到:“不因一人,否定一城。风口浪尖,无所畏惧。‘乌篮’力量,不容小觑。”将对个人的否定上升为对地域的否定本身就是逻辑的失误,风言风语会误导,恐慌会传染。

Cashroom在采访中说到:“我愿意相信人,我相信他们(评论这件事的人)没有恶意。那些语言有(将疫情)扩大化、夸张(的可能),但他们的初衷是想借此让人们引起警惕。”在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的传染病中,谁也不是他者。更何况真相远在云里雾里,更急迫的是,如何拨开一点心灵阴霾,驱除一点错误成见,告诉所有人“这不是绝境,而我们都在”。

Justin说:“我们还是想给大家一些正能量。”所以有了歌名:《我们相信爱》,什么意思?爱当然不是肺炎特效药,亦不能拯救苍生,但是,爱是人类的存活的独特筹码。我们依然相信有一种力量能让我们的心聚集在一起“共赴时艰”,依然相信有一种对共同体的责任能让我们自觉“戴好口罩,自我隔离”,依然相信有良知和善意的人们真的在为这场“战疫”做出努力。


END

下期预告

在目前国内疫情缓和的情况下,回过头来看,曾经疫情将人们囚禁在小黑屋,却也让他们在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中找到另外的自由。下一期星野疫情特辑,我们来看大家在疫情期间都捣鼓出了什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