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雛不死,雲長鳳雛守荊州,劉備能否統一?

愛分享小子


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期間,後方荊州卻被孫權偷襲,關羽在後退和前進都無路可走,東三郡的劉封和孟達又不出兵支援的情形下,在麥城強行突圍不成被擒獲隨後被殺,當然荊州也落入孫權之手。

後世有不少觀點據此認為關羽並非鎮守荊州的最佳人選,並由此提出如果換成趙雲或者魏延就能守住荊州,如此一來劉備大業可成等等,事實果真如此嗎?誰來都沒用,除非龐統還活著,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劉備佔據的荊州三郡地處長江上游,從永安-夷陵-江陵順江而下過陸口、夏口可以直達江東的核心區域,這對東吳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雖然孫劉雙方是盟友,但是指不定哪天就會翻臉,劉備的荊州三郡相當於卡住了江東的咽喉,孫權怎麼可能會對此坐視不理!這也是孫劉雙方在215年差點兵戎相見大打出手的根本原因。

其實就是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只要有機會,孫權和江東上下一定不會放過!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何襄樊之戰時孫權不惜撕毀盟約,向曹操稱臣也要偷襲荊州,實在是機會難得不容錯過!

第二,如果關羽僅僅只守不攻,孫權也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無計可施,但是劉備和關羽不可能一直按兵不動,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早就為劉備規劃好了藍圖:“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也就是兵分兩路北伐中原,所以無論是誰來守荊州,只要荊州在手這個戰略意圖遲早要實施。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前提是劉備剛剛拿下漢中和東三郡,正是實力達到頂峰之際,此消彼長曹操士氣低落,這點很符合“天下有變”的前提,所以換成趙雲和魏延一樣也會在這個時候提兵北上(有觀點認為關羽未經劉備許可擅自發動了襄樊之戰,這個純屬扯淡)。

退一萬步說,即便此時魏延或趙雲沒有向曹操開戰,但是總有“天下有變”提兵北上之時,只要荊州這邊一動,孫權一定不會錯過機會!

第三,荊州遠離劉備的政治中心成都,劉備入川之後重心都放在了益州和漢中,兵力和人員配給都向益州和漢中傾斜,這從關羽麾下的陣容也能看得出來,除了關羽、關平父子之外,其餘數得上的也就王甫、趙累、潘俊、廖立、廖化和糜芳、傅士仁等人。

唯一一個能力出眾的謀士馬良還被調走了,公安如此一個重要的地方交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傅士仁把守,關羽需要同時防備孫權和曹操,這樣的人員配給明顯是有所不足的!換成趙雲和魏延前來劉備會加強荊州的防守力量,顯然不可能!

所以無論是誰來鎮守荊州,遲早都要提兵北上攻打襄樊,只要荊州一動孫權必定不會錯過良機,荊州的防守力量不足以同時面對孫權和曹操兩大強敵,在劉備重心不在荊州的大前提之下換成誰來守荊州都沒用,荊州遲早會落入孫權之手。

劉備一方真正能守住荊州的大前提是龐統還活著:龐統之死對劉備來說是一個重大損失,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十有八九會和關羽一起鎮守荊州,如此一來關羽北上襄樊,荊州有諸葛亮鎮守,不說固若金湯,至少可以力保荊州不失撐到關羽大軍回援之時;可是龐統的死使得一切成為泡影,諸葛亮不得不前往益州只留下關羽一人鎮守荊州。



鳳雛的死,確實與關羽失荊州有著某種意義上的聯繫。因為荊州是劉備的第一個大本營,其作用與意義極其重要。所以,在劉備進取西川的時候,留下了關羽+諸葛亮這一對組合鎮守荊州,這個組合可謂萬無一失了。而隨劉備進取西川的謀士則是鳳雛,可惜,出關不久,鳳雛就死於落鳳坡,鳳雛一死,劉備身邊沒有了智囊,所以只能調回諸葛亮,諸葛亮一走,只剩下糜芳之流定然鎮不住關二爺,所以才有了後來關羽冒然發動襄樊之戰,以至於大意失荊州,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了進去。

那麼,如果當時鎮守荊州的是鳳雛跟關羽會怎樣?先不說鳳雛能不能鎮住關羽,即使荊州不失守,劉備也是很難一統天下的。因為劉備只有荊州跟益州,而且荊州跟益州由於地勢的限制,力量很難集中,而且很難兼顧,假如真像諸葛亮隆中對說的那樣,荊州和益州同時出兵北伐,就很容易被各個擊破。因為荊州四戰之地,肯定沒成都兵多。一旦荊州北伐兵團被全殲,荊州就變成雞肋。還很容易被曹魏趁機佔領,那樣蜀漢和東吳就可能會提前滅亡了。

最後再看看三家的實力分佈。當時天下13州,蜀漢佔2個,荊州和益州。東吳兩個,揚州和交州。而曹魏佔了9個。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這9個還都是富遼之地。戰爭就是實力的比拼。曹魏多平原,資源聚集比另外兩家快的多。再加上實力強勁,可以說只要曹魏好好防守,劉備或者孫權是根本沒機會統一的。

綜上所述,關羽即使不大意失荊州,劉備也很難一統天下。但是,荊州的丟失確實是蜀漢滅亡的導火線,如果荊州不失守,那麼,劉備不會發動夷陵之戰,劉備不會被火燒連營,那麼劉備也就不會在夷陵之戰第二年就死了,當然關羽也不會死,關羽不死張飛也不會死。憑藉著諸葛亮與五虎上將的才能,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即使不能一統天下,但是可保蜀國無恙,蜀國不至於成為第一個滅亡的國家。


峰峰說史


蜀漢集團的下坡路確實源於關羽失荊州。而從某個層面上將龐統的意外死亡,確實為關羽失荊州埋下了伏筆。但是我認為,只要關羽是荊州的主將,那麼荊州必失。就更別談統一天下。

原因如下:

關羽性格孤傲

關羽的失荊州主要源於他的性格。而並非他的軍事能力。

從能力而言:在官渡之戰殺顏良。證明了關羽武藝不凡。後來的水淹七軍,也證實了他領兵才能。

從性格而言:他的孤傲讓他,處理不好和盟友的關係。就拿襄樊之戰開始前吳國求親來講,就算關羽不願意把女兒嫁給東吳,也沒有必要羞辱東吳使者。應該好言安撫,編一些理由。同時他的性格也處理不了同事之間的關係,襄樊之戰開打後,他還辱罵重要的守城將領糜芳和傅士仁。如果關羽能處理好這兩方面關係,就算攻打樊城不利的情況下,也不至於丟荊州,兵敗身死。最起碼能堅守荊州,等待劉備的救援。


龐統制約不了關羽

關羽的的性格天生輕視士大夫階層。而龐統本身就是荊州龐氏的代表人物。他們之間的組合只能讓內部矛盾更加激化。無法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再者,關羽是跟隨劉備最早的人,關羽的孤傲並不是龐統一個人能改變的。所以我認為他們兩個的組合會加速荊州勢力的瓦解。

就是荊州保住,統一天下還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荊州保住了,那麼確實留給劉備一統天下的一絲可能。但這也僅僅是可能。因為曹操的勢力還是最強大的。大漢十三州中,劉備佔領了益州,孫權佔領了揚州和交州,至於荊州是三家瓜分的。剩下的九州全部再曹操的勢力範圍內。而且西漢和東漢的都城長安和洛陽都再曹操的麾下。無論從人力物力財力上比,曹操都遠比劉備厲害。劉備想要統一全國,只能等待時機,等到曹操犯錯誤才又機會。同時還要防備盟友的偷襲,內部能健康的發展。


最後講講如何保住荊州的問題

荊州的守將選擇我認為非常有講究。

第一我認為必須是主張孫劉聯盟的人,第二必須是劉備絕對信任的人,第三必須性格沉穩,能以大局為重。

我如果能保住龐統性命的前提下,我認為主帥應該是諸葛亮。因為他是隆中對的提出者,也是聯盟的堅定者。

守將(權力低於諸葛亮)趙雲和關平。

趙雲也是非常早跟隨劉備的,一直充當保鏢的角色。但是他性格沉穩,能以大局為重,我認為劉備應該給一個機會讓他展示自己的才能(真是的歷史中,趙雲並沒有太多建功立業的機會,再劉備自封漢中王時,他也只是一個雜號將軍)。

關平,關羽的兒子。(史書中並沒說是養子,應該是長子。)再赤壁之戰和入川之戰中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加上他是關羽的兒子,出任荊州守將也可以讓劉備安興,而且不管演義中還是史書中,他都沒有他父親那樣孤傲。

當然,如果出征曹魏,確實可以讓關羽領軍攻打樊城。但是後勤和後防問題必須要別人幫他解決。


結語

武聖關羽,忠義的代表。被神話了的人。作為歷史的鑑賞者,無數人都希望。襄樊之戰關羽能大獲全勝,可惜他不是神,他也有缺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