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哲學為科學之母?

滄海小帆船


我覺得更合適的說法是科學研究的盡頭是哲學。

西方從15世紀的近代史以來,說哲學是科學之母是有一定的道理。

科學爆炸式發展的社會前提,文藝復興的產生開始注重人的主體性,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完成對舊教廷權威的破題,這給啟蒙哲學家笛卡爾(1596-1650)和斯賓諾莎(1632—1677)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笛卡爾的幾何論中幾何的概念來自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他說在客觀世界裡,竟然找不到一個嚴格符合幾何原理的圖形,但幾何規律卻又無處不在。換句話說,歐式幾何囊括了複雜的自然現象,本身又是超越自然界的。

笛卡爾提出的“二元論”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由意識和物質兩個平行實體構成。

斯賓諾莎哲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笛卡爾哲學的影響,尤其是意識和物質的二元論。

斯賓諾莎認為,哲學的正確方法是從真觀念出發,且不斷地增加真觀念的推理的學問。

真觀念的推理大概分為:第一步——確認真觀念,第二步——從一個真觀念推導出其他真觀念,第三步——推理要按照從原因推出結果的順序進行。

康德讓認識的主體服從於認識的客體,黑格爾的邏輯學和辯證法工具。

你看,正是這些哲學家提出了有關存在,有關意識與物質,有關絕對真理的證實證偽,以及形而上學的思想,為人類思想指明瞭理性的光明之路。

如果沒有文藝復興的思想啟蒙,神父和教皇仍然不容置疑,一切事物仍然在神的掌握中,人不具有認識的主體性,科學也就蓬勃不起來。

但是至於說“哲學是科學之母”的說法,今天我們還應該看到另一點。那就是隨著當今科學的發展,我們知道的越來越多,不知道的也越來越多。科學也可能在發展的過程中成為哲學之母,催生出人類認識存在與虛無,意識與物質的新的世界觀。

就像我開頭說的,科學的盡頭有我們似乎永遠無法認識的存在,那裡永遠有哲學存在的意義。



晉大夫


關於怎樣理解哲學為科學之母?我的理解是;哲學與科學應該是兄弟關係,而不是之母關係。因為在古代都已存在哲學與科學了,只是古代科學是從四大發明而聞名。比現代的科學落後而已。下面分別討論。

什麼是哲學?

所謂的哲學;就是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和主觀主義。任何一個理論,必須要通過反覆實踐,成功了的理論就是正確的,否則便是錯誤的。

比如;我們所走每一條路線,以及每一項政策的施使,絕大多數人擁護的,他就是正確的,否則即是錯誤的。再如,當年土地革命,絕大多數人分到了,屬於自己土地,再不用受地主的剝削了。他們揚眉吐氣,就擁護共產黨的政策好。

許多國民黨的士兵,聽說自已家鄉分田分地,有的人當逃兵,有的集體投誠八路軍,有效的消減了國民黨的士氣。分到田地的百姓,都紛紛參加八路軍,也有效的壯大了八路軍的士氣。同時也證明了,共產黨的革命路線是正確的。

什麼是科學?

1,所渭的科學,就是分科而學。如;物理,化學,軍事等等。科學知識來自於教科書,教科書來自科學家。

2,科學的核心,在於實事求是,若不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精神,科學就無法進步。

3,科學的實質,集中體現於追求真理,崇尚創新,並尊重以實踐追求真理。用創新和發展的態度,不斷豐富科學知識體系。

小結

從上可知,哲學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強調必須通過實踐證實是否真理。而科學也強調,以實踐,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用創新發展的態度,不斷豐富科學知識體系,產生科技飛躍。

結束語

哲學與科學都是強調實踐,實事求是,和客觀事實追求真理,兩者同屬於共性。不同的是:科學力求創新發展,屬於後來者居上。就如同中醫治本,西醫治表。都是醫生科目不同,適合以兄弟相稱。不存在哲學為科學之母。


杜家人


哲學是研究世界起源的一門學科,而世界起源的問題,是首要問題。哲學,可以說是其他學科之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