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上跨越階層

高考結束後,新一批大學生也要畢業了,也有不少孩子即將或者已經出身了。不少人給我發信息,讓我下一自我提升的技巧,怎麼培養持續學習的能力,如何培養小孩的學習興趣,畢竟現在的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已經不僅是關係到中學和大學,還是關係到一輩子的事。

倒不是我多厲害,一下的方法都是我對自己這些年的一些經歷的總結和反思,大家姑且看看,萬一有用呢。

首先咱要說一件事——我們經常說社會殘酷但是如果把視野擴散到全社會,就能發現一個明顯 的事實:絕大部分人一輩子也沒努力過,也沒主動過,更沒有主動做過艱難的決定,只是被動地接受生活的擺佈過一天算一天,這麼說盡管

很不近人情,不過確實也是事實。當然了,這裡說的“努力”,有“主動出擊的”意思在裡邊,克服恐懼,迎接挑戰,處處被動被生活蹂躪,那叫“辛苦”。

在這個背景下,你只要稍微努力,瞬間就可以超過70%的人,而且越早越好,越晚越被動。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社會競爭慘烈的原因是資源的稀缺,但是這裡說的稀缺,並不是均勻的稀缺。

我們說這事,不是要控訴社會。我經常說,我講邏輯講人心唯獨不講道德善惡。我想說的是,大家一定要加油,混到前20%去,不然下層的競爭又慘烈又難以獲得油水。

有些人總喜歡說,我沒有天賦,父母也不行,怎麼跟那些拼父母的人競爭?這其實是一個錯覺,因為你從來也不需要跟他們競爭,怎麼理解呢?因為你還沒到那個高度。

社會肯定是分層的,比如美國,不管它怎麼號稱平等,其實大家心理也都明白,紐約的那百個家族都富貴了兩三百年,他們的孩子自然不會跟普通人家的孩子處於相同的起跑線。

但是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你得先進入社會的前0.01%,你才可能直接面對跟他們的競爭,就像你高考考了四百分(假設總分七百五十),你很鬱悶,因為你覺得你考的不好是因為自己智商比不過那些七百多分的孩子,拜託,醒醒吧,他們不是你的對手,你的額真正的對手跟你一樣“蠢”好不好?


也就說,社會競爭並不是需要你比所有都強——絕大部分人有懶又低估,幾年都不進步,所有你稍微努力一些,確保超過全社會60%,然後再踏踏實實,幹什麼事都努力認真寫,多給別人笑臉,少覺得別人欠自己,好好攢錢,就可以超過社會上80%的人,再在這個基礎上做的更好一些,其全社會前10%並不難,甚至1%也不難。

社會實在是太大了,你覺得有很多競爭者,事實上又沒有競爭者,你唯一的競爭者就是你心理那個好逸惡勞的小孩。《權力的遊戲》裡的守夜人學士跟雪諾說,去做艱難的決定,殺掉你心裡的那個孩子,變成大人(kill the boy,let theman born).


等到進了群體的前0.01%,就開始拼父母,拼智商、長相之類,往往是幾代人的積累在競爭,是否能更近一步,那個大可以不必關心,該是什麼就是什麼,自己也決定不了。


說道這裡,這叫形勢分析,總結如下:

一、大部分人又懶又笨,超越他們並不難。

二、你並不需要要做第一,也不要做第二,你甚至不需要跟他們競爭,只要超過絕大部分又懶又笨的人,你就可以過上相對較好的生活,然後在這個基礎上迭代改進。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會說,道理我已經明白了,那接下來該怎麼做呢?

老問題,先認識你自己。

幾年前,法制節目採訪了一個小夥,他盜竊什麼東西被抓起來了,記者採訪他的時候,這小夥沮喪的說,自己是犯過錯誤的人,應該腳踏實地的做人,不該投機搞事,以自己的智商,現在應該已經當上了廠長了。


我當時就想文那個讓你,你拼什麼絕得能當上廠長,你們廠的人都豬?讓你這麼一個偷偷摸摸而且覺得當廠長容易的人去當廠長?

這也是我這邪念發現的一個普遍問題,可能是我們的的教育除了問題,絕大部分人不肯承認自己資質平庸,其他各方面也很平庸。

這種認識錯位,直接導致絕大部分,包括我自己,智商平庸還總想走捷徑,這個就很尷尬,因為這種情況就跟收入有限卻承擔鉅額債務一樣,分分鐘面臨破產違約。


而且一個人不承認自己平庸,會直接導致浪費掉他身上一個最重要的資質:肯下笨功夫。

我以前不止一次說過,我大學的時候加入過一個激進的“背單詞邪教”,那個“背單詞邪教”的教義就是“認識每一個單詞,自然就能看懂任何一句話”我但是對英語是半絕望的,司馬當成活馬醫,加入組織,瘋狂的背單詞,每個單詞抄幾十篇,後來我的英語也非常厲害,現在在跨國公司給國外員工培訓的時候,可以用英語無障礙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