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大觀園是何年何月何日建成?

大觀園添錦


《紅樓夢》中,大觀園是何年何月何日建成?。既然是《紅樓夢》中的大觀園,說明並非後人依據《紅樓夢,》故事,想像建造而成的人為景觀。我們既然知道《紅樓夢》中的人物,故事發生於何朝何代,何年何月,無證可考,可見作者在《紅樓夢》首回就告訴列位“…...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閒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然朝代年紀,地與邦國,卻反失落無考。”。既然人物故事,都無證可考,人物故事中的大觀園,怎能知道何年何月何日建成?。答案只有一個,《紅樓夢》中大觀園,何年何月何日建成,無人知道。


老兵4200


拍攝紅樓夢時建成的


墨千巡


在中國眾多的古典小說之中,被奉為巔峰之作的《紅樓夢》作為“清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在建築文化方面自然也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小說之中所塑造的大觀園,一步一景,亭臺水榭無一不精緻,那麼大觀園中的空間又是如何構建佈局的呢?

一、大觀園是否真的是曹雪芹的完全“杜撰”?

小說裡的大觀園給無數讀者留下來十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園子本身是作者所“杜撰”出來的,現實之中是沒有這樣的園子的,就像是現在很多的作家,尤其是霸道總裁式言情小說作者們就很喜歡用極度誇張的筆法去杜撰那些所謂的豪門生活。

但是曹雪芹的出生並不一般,簪纓問鼎之家出來的少爺是沉浸在富貴鄉里的,看慣了繁華景象,尤其是在封建王朝,大量的資產掌握在少數的統治階層手中,他們的生活是儘可能的繁華,那麼,這個在書中被命名為“大觀園”的園子真的是全盤杜撰的嗎?

其實還是有一定現實依據。

早在清朝,就有不少人開始研究大觀園,無論哪個觀點,都很明顯地將大觀園的真實地址位置定在了北京,更有了其本身應當是“恭王府”的說法。而袁枚則更是直接說大觀園就是他的隨園,這一個觀點得到了胡適先生的贊同,還有不少的紅學家認為這是原本曹家的宅子加了作者自己的想象而成的“半夢半醒”之地。

書中的大觀園佈局十分精緻之外又包羅萬象,筆者認為不一定全是實景,應該是部分實景,還有部分曹雪芹自己的杜撰,否則不可能會如此的真實細緻且唯美,挑不出一點錯來。

而正是這種刻畫之細緻,使得後代人對於大觀園園景的復原十分熱衷,不僅製作了模型,甚至還建造了實景大觀園,尤其是為了拍攝87版《紅樓夢》而在北京西城區南菜園西街所建造的大觀園更是其中的典型。

二、大觀園的整體空間佈局

在書中,曹雪芹對於大觀園的刻畫十分的精細,這也使得我們現在能夠更加簡單的對去還原大觀園的整體佈局。

大觀園本身是賈府為了迎接元妃省親而建造的宅子,“一共丈量準了三里半大”,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說,確實算得上“豪宅了”,而在這麼大的建築面積之中,賈府負責規劃的管事確實也下了功夫,從第十七回賈政帶著清客遊覽大觀園並乘機考校寶玉的過程之中我們能夠大致窺得大觀園內部的大致構造:

具體就是正門、疊嶂、沁芳亭、瀟湘館、稻香村、蘅蕪苑、怡紅院等,而到了後期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又對其中的細節進行了補充,比如說秋爽齋、荇葉渚、櫳翠庵等等。

而對這些地方的描寫並不是簡單的刻畫,而是採用了正反兩面的方式,比如說在最開始的時候,對瀟湘館是有一個直觀正面刻畫的,書中是如此描寫的:

只見入門便是曲折遊廊……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後院牆下忽開一隙,清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牆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而到了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她對於瀟湘館是如此看的:“這必定是哪個哥兒的書房了”,這句話自然是不乏討好的成分,但是也能從中看出瀟湘館的環境是十分清寂,適合讀書的。古代文人講究“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而瀟湘館四周種滿竹子,這其實就是一種反面襯托,由此可見作者的巧妙構思。

三、大觀園之中的意境美

古代文人雅士是十分追尋“自然山水”這一個命題的,所以才有了山水詩這一個獨特的詩歌風格,中國古代建築作為人為建築,大多數的情況之下都是要遵循著一定的“規章制度”的,比如說坐北朝南、中軸對稱等等,而山水園林則不需要遵循這些條條框框,他們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之中建造出自己無限的“夢”,一個與自然山水有關的夢。

也正是因此,中國的山水園林並不是死板的堆砌,而是有靈魂的,是有主人的靈魂的,是有著意境的。

雖然說《紅樓夢》之中並沒有直面把整個大觀園以3d的形式清晰表現出來,但是,從作者的筆觸之中也不難發現,它是有獨特的意境的,是有著中國特殊的園林美學的加持的。

而什麼是山水?那自然就要有山有水,大觀園坐落在寧榮街之上,算得上寸土寸金,這樣的地方怎麼可能憑空造出來一座山?沒有山沒關係,中國古人用山石來代替山,於是便有了假山,在大觀園裡,也有著這樣的不少假山,就比如在入院處就有一座用石塊堆積的假山用以隔斷,讓整個園子更有神秘感。

而這山並不是單純的山,是要和水相結合的,賈元春在省親的時候就直接如此題到:“銜山抱水建來精”。由此可見,在這裡,山和水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也正是有了這“山”與水,才能夠構成園林之中的“自然山水”。

除了山水能夠體現一個園林的文人意味外,建築也是其中的“重頭戲”,書中對於大觀園的建築描寫十分的精細,就比如上文已經提到的瀟湘館,就是十足的文人氣質,這是單個建築的意味。

而大觀園作為一個大型建築群,它的建築分佈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說每個建築坐落位置都不一樣,互相之間都是有很大的距離的,書中明確說到,賈寶玉想讓林黛玉住瀟湘館,說的是:“我就住怡紅院,咱們兩個又近,又都清幽”,但是事實上,怡紅院和瀟湘館的距離並不近,只是相對於其他院子比較近而已。

在原文之中是如此寫的:

晃出了房門,在迴廊上調弄了一回雀兒,出至院外,順著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魚…… 順著腳一徑來至一個院門前……舉目望門上一看,只見匾上寫著" 瀟湘館"三字。

但是能夠發現的是,雖然說這兩個院子離得不是特別近,卻不是毫無遮擋物的,古代園林建築除了講究畫中的“留白”之外,還講究如何讓集中的建築看上去不擁擠,而是錯落有致。縱觀大觀園的佈局,很明顯就能夠發現這些特點,疏密有致,多而不亂。

結語

大觀園作為《紅樓夢》故事最主要的發生地,它真的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園子嗎?很明顯不是,在構思的過程之中,曹雪芹是下了苦功夫的,整個園林建築應當怎麼設計,有合該誰居住,這在曹雪芹心裡其實是有一個很清楚的規劃的,這是現代很多作者所做不到的,而這也是大觀園能夠被紅學家們專門研究,甚至專門復原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觀園並不僅僅是一個故事的載體,更像是曹雪芹對於過往簪纓問鼎的貴族生活的懷念,除此之外,它也是曹雪芹的文人氣質最好的載體,通過大觀園裡的雅緻生活,我們也能想象到清代貴族小姐公子哥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