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60倍 韶關有可能成為深圳後花園嗎?

從韶關驅車南下331公里,只需要4個小時車程就到了深圳的南山區(如果高鐵只需2小時),這裡網傳單價388989元/㎡的公寓。姑且和韶關市區的住宅來比一下,388989/6361.5=61.15倍。

相差60倍 韶關有可能成為深圳後花園嗎?

網傳深圳單價過30萬的公寓

深圳自駕北上331公里4小時,深圳一套房足以在韶關換一個小區。在高鐵沿線圈的作用下,韶關可否成為深圳的後花園,承載更多深圳(tou)候(zi)鳥(ke)?

相差60倍 韶關有可能成為深圳後花園嗎?

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環深片區已經承接了大量的深圳客戶,韶關區域只能承接廣深等珠三角區域的返鄉客戶。如果不是因為家鄉情結,他們可能壓根不會在韶關逗留。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幾乎都是“資源享受者”,越不發達的地區往往是發達地區的“輸血者”。財經網之前刊登一篇文章指出“隨著輸血城市資源的耗費,經濟蕭條,最後開始遺忘在大眾視野。”在財經網羅列的輸血城市中,廣東省兩大“輸血”地級行政區之一就有韶關,另一個是雲浮。

這種輸血不僅是煤炭、水源等物質層面,也包含人口。韶關再近十年裡一直處於人口流失城市,這個話題我們之前的文章也談過。如果我們經常關注新聞的報道,我們會發現韶關的存在感的確越來越弱。

比如,《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廣東將構建珠三角1小時交通圈。目前,從廣佛肇城軌到深圳福田也就是1到1.5小時;《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也可以看出,環深的東莞惠州、環廣州的佛山肇慶以及環珠海的江門中山都是巨大的利好,特別是東莞新增4條地鐵無縫對接深圳,深莞融合加速的先例也會帶動未來這三個區域的進一步融合。

但這些融合我們看在眼裡,和韶關有什麼關係?這種關係就是越來越多的韶關年輕人在廣深讀完書,留在廣深闖蕩,韶關的人才流失會越來越大。我們看一下廣深對人才的吸引政策:

相差60倍 韶關有可能成為深圳後花園嗎?

深圳出臺《關於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

據媒體報道:截至2016年底,深圳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8275人

海外留學人員8萬餘人擁有專業技術技能人才452萬人,佔常住人口的38%。在人才的有力支撐下,深圳實現了新常態下的新發展,2016年GDP達到1.95萬億元,增長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3136億元,增長15%。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800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1%,處於世界先進行列。

廣州在人才引進上也使出了各種招數。根據媒體今年6月的報道“廣州各區競相出臺力度空前的招才引智政策 ”:

相差60倍 韶關有可能成為深圳後花園嗎?

南方日報關於廣州人才引進的製圖

我們在來看一下韶關的人才政策:12月14日,《韶關市扶持產業科技人才實施意見(試行)》正式印發實施,根據該實施意見,全日制本科以上人才初創企業首次入駐韶關孵化器、眾創空間的,實行2年“場租全額補貼”(補貼面積不超過40平方米/人);入選韶關市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的,按A、B、C三檔分別給予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的資助。

根據意見,屬於韶關市註冊登記的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現代農業等產業範圍的企業(含新型研發機構)新引進、從事科技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及創新創業團隊納入扶持範圍。對新引進產業人才連續兩年發放生活補貼,中級職稱或本科6000元/人/年、副高職稱或碩士1.2萬元/人/年、正高職稱或博士1.8萬元/人/年。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或者中級以上職稱人才“零門檻”落戶。

僅看完這廣深韶的人才引進政策,你覺得韶關的人才有多大的吸引力?

當然,人才流入不僅僅是看政策,還有更多的是相關配套,比如做科研的人才,他進來後有沒有其他硬件和軟件的配套,如果沒有,就算給錢他也不一定會來。

同理,當我們看韶關能否成為深圳或珠三角的後花園時,我們看到的除了這300公里的距離,還應該有更具特色的配套:韶關的風土人情、保護好的古建築、有情調的老城區,如果我們硬是要和珠三角拼高樓大廈,到最後拼到渣渣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