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就打罵?請別用暴力掩蓋你的無能!

孩子犯錯就打罵?請別用暴力掩蓋你的無能!

家長為什麼不要打罵孩子?其實我們更應該從結果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無論是打罵,還是用其他方式對待犯錯的孩子,我們最終目的是什麼?當然是解決問題,讓孩子以後不再犯錯,變得更好。

(1) 打罵並不利於解決問題

首先,從生理學和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身上是具備動物的本能的,這種本能體現在,遇到危險時血液會迅速的流向四肢,而非大腦。一個孩子面對發脾氣的家長,無論他表現出的是害怕,還是假裝不在乎,這種狀況都會使他失去很大部分思考能力,自然無助於改善錯誤行為。 同時家長處於這種極端狀況時的所作所為,也往往會失去平靜時的理性和客觀。更嚴重的是,“打罵”這種行為還會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從而留下情感隔膜等後遺症。

總而言之,人在憤怒的狀態下大腦是一片空白的,理性的思考能力受到抑制。在這樣的狀態下做出的選擇,自然不利於真正溝通和解決問題。

(2) 打罵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假設一個三口之家,爸爸脾氣比較暴躁,媽媽則比較冷靜。當孩子犯錯時,爸爸很可能直接給他一巴掌,而媽媽則是一種略帶失望的溝通。假如你是這個孩子,當你犯錯的時候,如果必須被其中一個人知道,你寧可被誰知道呢?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讓媽媽知道,但是真實的答案卻出乎我們的意料。孩子往往會選擇去被爸爸打一巴掌,也不願意面對媽媽失望的眼神。

聽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既然孩子更願意去找打他的爸爸,豈不是說明這是個很好的溝通方式嗎?怎麼反而說打孩子不對呢? 而孩子寧可選擇捱打也不想面對失望的媽媽,恰恰是因為,捱打這件事情,讓孩子逃避了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的難題。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理變成,我犯錯了,你打我了,那好,咱倆扯平了,這事兒就過去了。

畢竟,去思考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要怎麼改,這不僅對於孩子,甚至對我們大人而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成年人之間起了衝突,吵鬧打架,往往都是因為誰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有不對的地方,不願意為自己的錯誤失掉面子。結果越鬧越僵,直至不可收拾。

對於心裡更脆弱的孩子們,則更是如此。所以才會出現寧可捱打,也不願意面對自己錯誤的情況。

認錯,比起面對疼痛,是更需要勇氣的事情。而這種勇氣才是我們更應該為孩子賦能的東西,才是真正讓孩子成長的東西!

(3)爸媽,請理解我的不安

而且對於孩子而言,讓自己一直以來最為依賴的人,也是自己價值準則建立的來源者——父母失望,會讓他們產生最深刻的不安。所以,如果能挨一個巴掌就迅速解決這個問題,孩子會覺得這個方式更簡單和易於接受。因為這樣,既免除了愧疚感,逃避了問題本身,又可以不用費力去思考如何改正錯誤這個難題。

所以打罵孩子,往往就兩種後果,一種是孩子被打怕了,變得膽小怕事;而另一種則是孩子被打皮了,該犯的錯,照犯不誤甚至越來越嚴重。

所以上文提到的,孩子更願意去找爸爸,並不是說孩子和打他的人之間的溝通就更好一點。而只是說明孩子認為這種懲罰其實是比較輕,比較容易面對而已。

(4) 打罵孩子是父母給自己挖的坑

同時對於父母而言,打罵孩子往往會使自己產生愧疚感。甚至不少父母過後還會過度補償孩子,變得突然對孩子態度更好,更加呵護,對孩子的要求也是儘量滿足。

此時,這件事情的性質已經完全被扭曲了。

我們打罵孩子的出發點是因為他犯了錯,我們希望他改善,最後卻變成孩子以捱打為代價換取自己的心安理得。父母卻因為打罵的愧疚,變成腦子裡想的都是如何補償孩子。而至於問題本身,幫助孩子改善錯誤行為的目的以及怎麼去改善錯誤,已經被所有人拋諸腦後了。

更糟糕的是,一旦孩子認為,挨頓打最終會讓父母對自己更好,這便會造成一種錯誤的誘導,形成犯錯-捱打-父母才會更愛我的錯誤想法。畢竟,父母之愛,從來都是孩子最渴望的東西,他憑什麼不去主動追求呢?

來源:《給父母的5分鐘極簡早教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