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文 | 朵朵

平時空閒時間有限,所以我很少關注綜藝節目。前兩天朋友給我安利了一期《爸爸去哪兒》,看得我停不下來,一口氣把一整季全看完,好過癮。

順帶呢,我還被節目中的陳小春和Jasper實力圈粉。看到陳小春就想起古惑仔中的“山雞哥”,又酷又man,暖心又呆萌的Jasper看得人心都化了。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其實,在幾組爸爸和孩子中,他倆並不是最完美的,甚至小摩擦不斷,但卻恰恰反映了大多數家庭父子相處的真實狀況。

節目開始,陳小春是典型的“嚴父”代表。因為平時忙於工作,所以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和孩子相處,脾氣急躁,沒耐心,愛對孩子發火。

印象比較深的一件事是,兩人一起走路,陳小春習慣了大人的走路節奏,覺得Jasper東張西望,走路太慢,忍不住發脾氣催促,完全沒考慮到小孩子人小腿短沒法走很快的事實。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Jasper很委屈,忍不住喊爸爸不要生氣。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連媽媽也為兒子叫屈。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陳小春做的很棒的一點是,他意識到錯怪兒子以後,立馬道歉,而不是像很多父母那樣,冤枉了孩子,卻礙於面子搪塞過去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這忍不住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冤枉的兩次經歷。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小時候的我很臭美。媽媽有一對blingbling的耳環,我特別喜歡。經常趁媽媽取下來的時候,往自己耳朵上比劃,儘管那會我並沒有耳洞。

有一天,這對耳環不知怎麼就不見了,媽媽就問是不是我拿走了,還嚇唬我說如果不承認錯誤,就要把我送到警察局關小黑屋。

當時的我,被灌輸的觀念是“警察局是關大壞蛋的地方”,所以特別害怕,就違心地說是自己弄丟了。

過年的時候,家裡拆洗沙發套,發現耳環掉在沙發墊子下面。真相大白,我當然很開心。但是父母始終沒有再提及這件事,那時的我常常懷疑父母是不是不愛我,所以才不在乎我是否委屈。

另一次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最喜歡的一位阿姨來家裡做客。吃完飯大人們在一起開心地聊天。我踩在凳子上面,想去拿櫃子上層的話梅給阿姨吃。結果沒站穩,玻璃瓶裝的話梅在地上摔了個粉碎。

爸爸走過來,直接吼我:“你就不能老老實實坐一會,剛吃完飯,你吃什麼話梅?”我覺得特別委屈,我並不是自己貪吃,是想拿給阿姨吃。爸爸為什麼不能先問問清楚呢?

尤其是在阿姨面前訓我,太丟臉了。大人可能覺得小孩沒記性,訓完就忘記了。可是小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到現在我甚至清楚地記得那天爸爸吼我時的表情,是那麼可怕。

當時的我多麼希望爸爸能耐心一點,給我一句解釋的時間。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這兩件事之所以到現在我還記這麼清楚,就是因為被人冤枉的滋味實在太刻骨銘心了,恨不得自己有一百張嘴來解釋,恨不得掏心掏肺來自證清白。

對於那時的我來說,社交圈裡最親密無間的人只有父母,爸爸媽媽就是我的全世界。所以我在乎他們對我的評價,如果連父母都不信任我,對我來說無異於天塌了。

我的父母和中國很多傳統家庭的父母一樣,家教嚴格,內心深愛子女,但行為方式上難免有些嚴厲。時至今日,他們可能也忘了這兩件事,更不會想到這兩次“冤案”給女兒心裡留下了小小陰影。

如今,我也為人父母了。因為深知被冤枉的滋味,所以在哥哥和妹妹的教育上,我一直努力讓自己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在遇到“壞事情”發生的時候,我會給孩子辯解的機會,耐心傾聽事情的前因後果。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不妄下結論。

記得,在兒子上幼兒園大班的那個暑假,有一天他玩水槍時,我發現新買的水槍上兩個卡通貼紙只剩下一個了,就批評他好好的貼紙為什麼揭掉,不愛惜玩具,以後不要再嚷嚷著買玩具了。

兒子義正言辭,說自己沒有撕過那張貼紙,不知道怎麼掉的。

我摸著水槍上尚有粘性的背膠痕跡,心裡其實已經認定肯定是兒子撕掉的,畢竟水槍只有他一個人玩過。但是我拿不出直接證據,所以口頭上對兒子說:“這件事我持保留態度。”

過了沒多久,全家人一起去游泳館,兒子在泳池玩水槍時,發現另一張貼紙翹起來了,趕緊拿給我看,說:“媽媽你看,我說了不是我撕的吧!”原來貼紙遇水粘性會降低,我忽略了這一點。

看著兒子“沉冤昭雪”時的一臉開心,我心裡慶幸當初自己沒有一口咬定是兒子的錯,不然現在可就“打臉”了。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我說這麼多,並不是要爸爸媽媽無條件地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而是希望我們做父母的,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不要直截了當地從負面去揣測和評價孩子

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他的榜樣,是他成長路上的明燈,當然希望能夠從父母這裡得到肯定、認可、褒獎,而不是否定、責罵、貶低。

一旦孩子被冤枉了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反正你不相信我說的話,何必還要解釋。在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即便有誤解和委屈,他也懶得解釋,懶得溝通。最後慢慢變得和父母之間的話少之又少,親子關係很難修復。

在這種“被冤枉”陰影下長大的孩子,性格可能會出現缺陷,要麼膽小、自卑,要麼暴力、自暴自棄、叛逆。並且以後的社交生活也可能會受到影響,很難和周圍的人建立信任感,甚至影響婚戀觀。

所以,下次當你認為孩子“犯錯”時,別急著訓斥,給孩子一點時間,聽聽他口中的“正當理由”,再做判斷。

一旦發現自己錯怪了孩子,大大方方給孩子道個歉,不但不會有損你作為家長的威嚴,還會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最後,我想說,生娃容易養娃難。孩子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各種規則和技能的過程,犯錯是難免的。

對於孩子來說,他更希望父母能做他的朋友,幫助他一起正視並糾正錯誤,而非粗暴地責罵。

請爸爸媽媽們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和耐心,他們會努力地長大,做一個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而我們也要努力學著做一個“好父母”!

孩子“犯錯”時,你是否欠他一個對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