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心無賴兄嫂,他該怎麼辦?

人心,最難以捉摸。不求被公平以待,但求無愧於心。

父母偏心無賴兄嫂,他該怎麼辦?

01

小明剛收拾好早點攤,正打算睡個午覺時,接到了母親的電話。不用想,他就知道母親所為何事。

“是不是又要錢?”老婆蘭蘭問道,臉已經拉了下來。

“嗯。”小明臉色也不好。

“這次又要多少?”

“一千。”

“什麼?又要一千?上星期不是剛給了生活費?”蘭蘭氣呼呼地說。

“說是親戚家兒子結婚,要趕人情……”

“這麼多年,都是我們趕的人情,這次讓你哥出!都是一個媽生的,憑什麼好事都讓他佔了,出錢出力的事就該我們幹?太不公平了,我已經受夠了!”蘭蘭嚷道。

“媳婦,我知道,你受了很多委屈,我也知道他們不公平,但那是我爸媽,我有什麼辦法呢?還是別計較那麼多了,我辛苦點,就掙回來了。”小明勸著媳婦,心裡也是火冒三丈,父母,真的太不像話了。

“我們日子是好過些,但那是我們累死累活拿命換來的啊!你每天半夜兩三點就起床做包子饅頭,我四五點就起來幹活,我們比你哥嫂要年輕幾歲,卻比他們老多了。他們為什麼比我們困難?那是因為他們懶,不肯吃苦,天天睡到日上三竿,好吃懶做怎麼發財?我們上養老下養小,是不是要將你大哥一家也養起來?這日子,沒法過了!”蘭蘭扔下手裡的抹布,抹起了眼淚。

小明一邊勸著媳婦,一邊生悶氣。蘭蘭說的都是實情,可他不能不管自己的父母,也不能和自己的親兄弟反目成仇。

02

父母的偏心,小明深有體會。

哥哥大聰兩口子自結婚起就好吃懶做,一直啃老,後來好不容易開始做生意了,卻不肯吃苦。

小明看不慣,就跟父母抱怨。父母卻說,大聰他們兩口子身體不好,能做多少是多少,能掙點是點。不僅如此,父母還無怨無悔地幫他們照顧著兩個孩子,承擔了孩子的吃穿和上學等一切開銷。

那時小明還沒結婚,也懶得管。後來他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這時,母親卻說,自己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了,帶不了孩子了,他們只好請孩子外婆幫忙照料。

母親說身體不好,卻常常流連於麻將桌,有時還打到半夜,一坐好幾個小時,也沒聽說腰痠背痛什麼的。

小明和蘭蘭還沒生孩子時,父親經常讓他們給大聰的孩子買衣服買文具買玩具,還規定壓歲錢的數額,給少了還不高興。

等他們的孩子出生後,大聰兩口子連個小玩具都沒送給小侄子,壓歲錢也總是要少一半。

這時,父母好像就沒看見一樣,不僅不提醒大聰給小明的孩子買這買那,他們自己,也從沒給這個最小的孫子買過一件衣服。

父母偏心無賴兄嫂,他該怎麼辦?


03

一樁樁一件件,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在小明看來,這些都無所謂。但有一件事,父母的做法卻令他傷透了心。

由於吃苦耐勞省吃儉用,小明的生意做得不錯,賺了不少錢,他們在城裡買了個大房子。

大聰見弟弟有了房子,也嚷嚷著要房子,但自己又沒多少錢。父母拿出全部積蓄,要幫他在老宅基地上建房子。

小明和蘭蘭得知後,要求宅基地兩兄弟一人一半,他們也想在老家建一棟房子,哪怕小一點,將來回來也好有個窩。

父母勸他們:“你們在城裡有了大房子,孩子也在城裡讀書,你們又會賺錢,以後有錢了再在城裡買一套就是了,還跟哥哥爭這個地基幹啥?哥哥他們多可憐,不會掙錢,有兩個孩子,負擔重,兄弟之間就該幫襯著。”

蘭蘭不高興,為此事大鬧了一場,但他們天天要做生意,沒時間為這事在家耗著。最終,大聰佔了整個老宅基地,建了一棟樓房,前院後院,寬敞氣派。

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飯,除了心裡憋屈,小明和蘭蘭也沒辦法。如鯁在喉,卻拔不出來,難受的很。

04

這是房子的事,後來又因為買車的事,鬧得不愉快。

為了出行方便,小明買了一輛小汽車,十萬左右。大聰兩口子見了,也嚷嚷著要買車,但他們根本沒什麼錢。

父母對小明說:“你現在有了車,不用再受風吹雨淋,你看你哥哥嫂子多可憐,你生意好,來錢快,借錢給他們也買一輛車吧。”

蘭蘭一聽就炸了,她說:“要說可憐,最可憐的是我們,白手起家,上養老下養小,還要趕人情,全部壓力都在我們身上。去年,媽生病住院個把月,都是我們在照顧,那段時間,生意也沒法做,沒有一分錢收入,最後住院費花了幾萬塊,哥嫂一分錢都沒出。你們摸著良心想想,是不是太過分了?”

小明也說,現在生意不好做,錢都買了車,開銷又大,沒餘錢了。

“不想借就算了,扯那麼多幹什麼?不就是怕我們還不起嗎?有錢就是不一樣,就是高人一等。”嫂子陰陽怪氣地說。

小明和蘭蘭氣得話都說不出,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得無厭,自己有手有腳不努力掙錢,卻像寄生蟲一樣,將老的啃光了,又來啃弟弟的。

他們最終沒有借給大聰,說是借錢,其實大聰根本不會還的。這樣一來,大聰和老婆不高興,小明和蘭蘭不高興,父母也不高興。

父母偏心無賴兄嫂,他該怎麼辦?


05

六十多歲的老父親,平時除了操持自家地裡的一點活,多年沒打過工了,為了幫大聰買車,他竟然去打零工,賣苦力,累得要死,渾身痠疼。

無論小明怎麼勸,他都不聽,還怪小明心狠不借錢給哥哥買車。他還說:“你看村裡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就你哥沒有,你心裡過得去,我過不去。就是拼了這把老骨頭,我也要幫他一把。”

小明說:“爸,你是不是糊塗了?我不是不借,是真沒錢了,這麼多年,家裡的大小開銷是不是都靠我?你能不能公平點?我每天做早點有多辛苦你知道嗎?哥沒錢,不是我的錯,是他自己太懶,怨得了誰?你非要拿自己身體不當數,我也沒有辦法。你這樣不是在幫他,是在害他,你能管他一輩子嗎?”

父親還是聽不進去,依然說:“反正我不能讓別人瞧不起大聰,我能幫多少是多少,不用你管。”

那年春節,小明和蘭蘭回家過年,赫然發現,大聰居然買了一輛二三十萬的車。原來,在老父親的資助下,他們付了首付,剩下的,父親幫助他們一起慢慢還。

小明和蘭蘭徹底無語了,也對這個家心灰意冷了。

06

架也吵過了,誓也發過了,但每當父母找他們要錢時,小明卻又無法真正狠下心來。

蘭蘭經常氣得直哭,揚言再這樣下去就離婚。小明勸老婆:“媳婦,讓你受委屈了,我也很生氣,可那是我親爹親媽,有什麼辦法呢?”

“哼,可我怎麼覺得,你不像他們親生的?你倒像個長工,專門來伺候他們的。我跟你講,再這樣下去,咱倆非離不可,你必須有點原則,再不能由著他們胡來了。搞成今天這個樣子,就是因為一開始我們太好說話了,太心軟了,讓他們習以為常,得寸進尺。”蘭蘭氣憤地說道。

小明思索良久,他覺得老婆說的有道理。問題就出在這裡,打一開始,他們就是付出方,不斷地付出,無條件的付出,讓父母哥嫂都習慣了。一旦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條件反射般地認為他錯了,指責他沒良心,不孝順父母,不幫襯手足。

“知道了,媳婦,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小明堅定地說。

然後,他明確地和父母哥嫂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每年給二老一定的贍養費,父母的醫療費及人情往來兩兄弟一人一半,除此之外,想多要一分錢也沒有。他不會再毫無原則地付出,過去的,一筆勾銷,如果還想要這份父子兄弟之情,大家都要擦亮眼睛,明明白白做人。

說完,他不顧他們驚詫的目光,轉身大步走了。

父母偏心無賴兄嫂,他該怎麼辦?


07

心,很痛,但也終於解脫了。對於過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他已不再計較。

只要有一雙勤勞的手,就可創造美好未來。別人的思想和態度,他控制不了,唯一可以控制的,是他自己的人生。

這樣想著,小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這麼多年,他活得太累了,就像揹著一塊沉重的大石頭。如今,這塊石頭終於卸了下來。

人心,最難以捉摸,哪怕最親密的家人。不求被公平以待,但求無愧於心。

< END >

歡迎關注@溫柔伊刀 ,解讀婚戀情感、家庭教育、自我成長。我們一起,紅塵作伴,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