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壽字書法石刻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筆者5月2日再次走進廣西長壽之鄉永福縣百壽鎮進行探訪,感受了百壽巖的石刻和碑刻書法文化,有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感受。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百壽鎮牌坊

百壽巖位於廣西桂林永福縣百壽鎮境內,距桂林市94公里。景區包括聞名南亞的宋代“百壽圖”摩岩石刻群以及保護完好的明代“永寧州古石城”。在一個鎮裡有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屬不多。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廖扶像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百壽岩石刻

百壽巖洞外有一尊雕像,名為廖扶。廖扶,東漢時人。他對《韓詩》、《歐陽尚書》研究透徹,傳授門生上百。廖扶好學上進,才識過人,卻終身不入仕途,為隱居不仕而又行善有術之人。《永寧州志》也記載:"廖扶,永寧人,居夫子巖(現百壽巖)前,家有丹砂井,一族飲此井者,皆百餘歲",似有預示與這個百壽巖有關。

一、百壽巖中百壽圖裡的古石刻書法藝術

百壽巖為一溶洞,體量不大,石刻主要集中在主洞口兩側。宋理宗紹定二年,知縣史渭鐫楷書大"壽"字於洞頂石壁之上,其中嵌有小壽字100個,"百壽圖"由此而形成。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壽字的石刻細節

百壽巖之百壽圖成形於宋紹定二年(1229),為楷書大壽字1個,筆畫中嵌小壽字100個,字體各異,旁註有文體,為我國南方摩岩石刻珍品,亦是研究我國古代書法之珍品。

我們來看它的書法技藝,"百壽圖"高175釐米、寬148釐米。整個字體筆畫十分緊湊,筆力遒勁。形為楷書但與正楷不同。而是更莊重肅穆、古樸圓潤。其勾如露鋒、點似仙桃。既非楷非隸非行非草書法,卻又似楷似隸似行似草的風韻,然而渾然天成一體,無瑕可指、無懈可擊!"百壽圖"中的100個小壽字更是各有千秋、字體各異、無一雷同。其中楷、隸、篆、行、草、甲骨文等無所不有、小壽字旁還註明文體出處。並含有歷代各書法名家的文體,如程邈、懷素、虞(世南)書、蔡(襄)書、小王(獻之)書以及書聖王羲之的“換鵝經”文體等等,極大的豐富了“百壽圖”書法中的含金量。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壽字的石刻細節1

在高175釐米、寬148釐米的石壁上刻上大型的楷書“壽”已是不易,在加刻上100個各有千秋、字體各異、無一雷同的小“壽”字,更是一個奇蹟,同時在有桃形點的“聚寶文”內還刻有珊瑚、象牙、犀角、珍珠、熊掌、玉圭等,都是惟妙惟肖,琳琅滿目。讓人目瞪口呆,可以算得上是古石刻書法藝術中的神品!

在百壽巖中,除了百壽圖外,還有幾處書法石刻極品,它們分別是元趙孟頫題“寧壽”、明萬曆童元鎮題“貽安啟祚”和明隆慶五年,廣西總兵官俞大猷撰《古田紀事碑》。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元趙孟頫題“寧壽”、明萬曆童元鎮題“貽安啟祚”書法石刻

二、當代人在百壽巖旁建立的百壽碑廊。

丁丑年,在當地政府和鄉賢們的努力下,在百壽巖旁建立了一個百壽碑廊,主要是為了結合百壽巖的“百壽圖”而建立的“壽”文化書法藝術碑林,以豐富百壽巖“壽”文化的內涵。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百壽碑廊


這個百壽碑廊以“壽”字為軸心,輻射一種“福和壽”的文化呈現給人們,來自全國的幾十位書家拿出看家本領,來書寫褔、壽文化。其中有名的有原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寫的“壽而康”、桂林當地名家張開政、馬岱宗書寫的大“壽”字,這幾十幅各類字體的書法篆刻在碑廊上,栩栩如生,讓遊客大飽眼福,也豐富了百壽巖的福、壽文化的內涵。

2020年5月3日於艾墨軒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沈鵬書法:壽而康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張開政書法:寧壽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馬岱宗書法:壽

其他書家書法作品: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再次走進百壽巖和百壽碑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