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多長時間,告別擇偶式閱讀?

要用多長時間,告別擇偶式閱讀?


在好幾年前,我對城市各處書店十分感興趣。廣州有一家書店叫“博爾赫斯”,對它印象深刻,此店不大,但店內存放的書籍卻都是頗為厚重的。古今中外的大家作品都陳列在書架之上,從書脊呈現的顏色上來看,上上下下的書本都被人翻閱過,有的甚至已經破皮了。

只有放著的幾本《尤利西斯》很安全,乾淨極了。我在去書店的時候,本準備讀一下這本書,但讀不到一頁,就實在不知道它在說什麼,然後就又放了回去。如它的傳言一樣,這本書真的太難讀了。即便讀了也讀不懂。


要用多長時間,告別擇偶式閱讀?



昨天看到梁文道先生在《一千零一夜》裡講起了這本書,他說他自己也從來沒有讀完過(還是很意外的)。不過,也似乎也不妨礙他能把這本書的來龍去脈講清楚。他在節目中說,喬伊斯是用寫史詩的方式來寫這本書,是根據荷馬史詩《奧德賽》的故事而來,每一章都用一個全新的方式展開故事,很細緻地寫各種平時你覺很無聊的事。

聽他講完這些,儘管對這本“天書”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但仍會把它放在不讀的清單之中。但是,這個不讀,是一種當下的主動選擇,而不是被嚇退的被動境地。又正是因為如此,我對這本書的興趣增加了許多,想到圍繞著它便有更多的探索,這也是閱讀本身的樂趣所在。


要用多長時間,告別擇偶式閱讀?



正是保持這樣的樂趣,我最近讀了兩本和“書”相關的書,這兩本書的作者都是閆紅。其一是《我認出許多熟悉的臉》。這是她2018年的作品。

總體來說,這是閆紅所寫的一本文學評論書。對古今中外,我們耳熟能詳作品及人物一個解讀和梳理。仔細來看,這更像是閆紅自己的一份閱讀心得的集結。從杜十娘、李清照、潘金蓮到簡、安娜、包法利夫人,從梁山好漢到西楚霸王……

我自己也像模像樣地寫過一些“書評”,分享過許多“閱讀心得”,寫得越多,也才發現,寫他人作品的評論,是一件很容易卻又很難的事。為什麼說是容易?評價別人這件事,是我們天生就會的事。讀了一本書,多多少少總會有些想法,只要你提筆,便能洋洋灑灑起來。為什麼又是難呢?大家都會說,讀書就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絕大多數的人都會以自己的主觀想法、自己的理解,去評說他人的故事。這個評說的度,是不是總是自己在投射自己?如何跳出這個圈子,站在更高的維度來閱讀,就是它的難處所在了。


要用多長時間,告別擇偶式閱讀?



在這一點上,自問我目前並沒有做到。閆紅說,她已經告別了“擇偶式閱讀”。何為擇偶式閱讀?在閱讀中放入現實訴求,自動代入女主或男主,在書裡看到個異性就想TA是不是理想伴侶,存了這個念頭在先,自然看不到四野八荒,也不看秋毫之末。如今讀書,無慾則無剛,更像跟大師下棋,不能說走一步看三步,比從前,卻是眼明心亮了許多。

來看她講到《簡愛》。在我的少女時代便讀過這一著作,簡直可以說是一個成人版的勵志灰姑娘過上幸福人生的故事。而且,給書中的羅切斯特先生早早地加上了主角光環。我在前年的時候,又重新讀了這本書。彼時我已經30歲。在這年紀,自然還是會對愛情抱有極大的信心,讀到簡說的那段經典名言時,也為之鼓掌。

但是,在這其中,我感受到一個閱讀體驗的轉變。


要用多長時間,告別擇偶式閱讀?



羅切斯特先生的高大威武的主角光環在重讀時不見了。我讀到他不斷控訴和詆譭她的妻子的話時,有強烈的反感情緒產生。他說:我們之間根本無法進行親切的交談,因為不管我談起什麼話題,馬上就會從她那兒聽到既俗又陳腐的回答。”

可是,不要忘記了,羅切斯特先生為什麼要跟這個他眼中俗的女人結婚呢?因為這個女人有三萬英磅的嫁妝。


要用多長時間,告別擇偶式閱讀?



閆紅也在解讀《簡愛》時,提到了這一點,我有一種找到閱讀知音的欣喜。我自己的閱讀體驗的轉變,可以很大一部分是跟年紀增長、閱歷的增加有關。在現實生活中,像羅切斯特先生這樣控訴妻子的男人不在少數,為了只是博取少女的同情心,可以說是很無恥的。

閆紅總結說,在年幼時讀書,很容易被作者牽著鼻子走,深信名著。另一面,我們自身弱小,容易迎合。

這麼一講,並非是論證閱讀體驗的對錯。如我一樣,少年時被故事引入迷宮,為之動心,是真。成年後,又看到故事之人另一面的冷與醜,也是真。這種思辨的閱讀經歷,才是閱讀的魅力所在。


要用多長時間,告別擇偶式閱讀?



再來說說,我們熟悉的另一個人-----《水滸傳》裡的林沖。

在畢飛宇的《小說課》中,也解讀了林沖。畢先生主要細緻地解讀了林沖為何會“走”上梁山的過程。他說,施耐庵寫林沖在風雪天的廟中殺人一段寫得動感十足,豪氣沖天,卻又不失冷靜。毋庸置疑,這一切的描寫,都是讓要讓我們樹立一個英雄人物形象。


要用多長時間,告別擇偶式閱讀?



閆紅在講述林沖時,側重講了他的另一面。作為曾經在體制內生活工作的公務員,太依賴秩序,造成自身一系列的悲劇。最讓人痛惜的時刻,大概是他明明有機會殺死仇人高太蔚,但他卻沒有。這並不能僅僅只認為是顧全了當時梁山的大局,而是看到一個人深層的軟弱。

當然,並不是在這裡要如何地譴責他,而是痛心是源於我們自己也有這樣的一面。開始擔心故事中人物命運的走向,是一種高級的閱讀體驗。就如同看到畢飛宇和閆紅同時解讀林沖一樣,他們選了不同的角度,讓我們看到了更多面的自己。


要用多長時間,告別擇偶式閱讀?


文章寫至此處,也儼然成了一篇新的評論,這其中當然也經歷了我上文中所說的到容易與難的過程。容易便是每讀到閆紅說到跟我同樣的想法時,就甚至是開心,覺得寫得極好。難處,便是放下從前閱讀的成見,不以簡單的好壞來判斷,只為一種閱讀的探索和看到多維的人與事。這一點,用於原文本的閱讀,也用於類似於閆紅或是畢飛宇的小說解讀。

說到底,以我目前之閱讀和寫作之功力,實在不能也不敢對什麼作品有一個全面絕對的評價。對於少年時讀過、成年再讀的名著如此,於這本評論集也如此。然而,正是這一份不確定性和流動性,給我的閱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讓我在自己摸索之時,也能借助他人之心,多了一個角度思考、商榷。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終於能擺脫“擇偶式閱讀”。

從個體來說,閱讀本是一種獨特的私人體驗,如清泉小溪,浸潤自己的一方心田。

然而,如果我們將各自的溪流開放或是彙集,便能形成江河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