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商學院一季度IPO報告:募資額同比增兩倍

作者:時代財經 徐維強

在疫情影響下,中國A股經受住了考驗,在全球走出了獨立的行情。而在IPO方面,表現同樣優異。近日,時代商學院出爐A股一季度IPO報告,結果顯示,一季度IPO募資額同比增兩倍,無論是上會企業數還是過會率均出現同比大漲的局面。

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李靖文,新財董董事長彭欽文等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一季度的IPO項目是往年積累,因而暫未受到疫情影響,但疫情對於IPO的衝擊將會是長期、持續性的。但對於未來發展前景,業內人士均向時代財經表示了樂觀,認為在註冊制推進、監管出臺扶持政策等眾多利好下,中國A股將是全球的關注焦點,IPO的前景值得期待。

時代商學院一季度IPO報告:募資額同比增兩倍

今年一季度IPO表現亮眼。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季度過會率高達75%

根據時代商學院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除1家上會前取消審核外,證監會發審委、科創板上市委共審核了54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1家被否,3家暫緩表決,50家獲通過,過會率達92.59%。而2019年一季度,證監會發審委共計對16家企業進行了首發審核,12家企業獲通過,過會率為75%。

整體來看,今年一季度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38家上會企業,過會率同比提升17.59個百分點,無論是上會企業數還是過會率均同比大漲。

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IPO企業上會集中在1月和3月,過會率分別為94.12%、90%。其中,發審委和上市委共計在1月、3月審核了34家、20家企業的首發申請,2月因疫情影響未有IPO企業上會。審核結果顯示,一季度僅有1家企業(嘉曼服飾)被否,3家科創板企業被暫緩表決(需補充資料後重新安排上會),合計39家通過發審委審核,11家通過上市委審核。

新上市公司方面,今年一季度合計51家企業通過IPO登陸A股市場,相較2019年同期(32家)增長54.55%;首發募資總額為786.22億元,相較2019年同期(256.81億元)增長2.06倍。

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李靖文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今年一季度IPO的項目,都是以前積累的。她表示,IPO的歷程都比較長,需要2年甚至更多年。雖然新《證券法》開始實施,而監管層在面對疫情衝擊下也有所放鬆,但IPO項目不可能隨著政策一放鬆就馬上能上的,都是要在之前排隊,已經運作了很長的時間,隨著條件的成熟,水到渠成趁著此次政策東風而上市。

新財董董事長彭欽文向時代財經表示,一季度的IPO項目都是以往的前期儲備,在今年才上的,因此目前還不會受到疫情的直接影響。但他也表示,隨著新《證券法》實施,註冊制也在法律層面上加以明確,具體由交易所進行推進。彭欽文表示,雖然需要逐步去推進,但影響是深遠的。一季度IPO過會率相對高一些,也不排除監管部門在向註冊制轉化過程中的加快推進。

疫情將衝擊未來IPO項目

“對未來的IPO還是會帶來衝擊的。”儘管一季度的IPO未受疫情影響,但李靖文向時代財經表示,疫情對後續的IPO會產生影響。她認為,儘管未來將實施註冊制,但從監管層面而言,還是希望質量高的企業上市,而在疫情的影響之下,企業的經營、利潤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對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也是一個考驗,從而給後續上市帶來不利的影響。

新財董董事長彭欽文分析認為,疫情對中國IPO的影響將會是持續性的。他表示,目前有一些行業受到的影響已經在顯現出來,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但他也認為,面對疫情的衝擊,監管部門也同時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企業發展,在政策導向上來加以扶持,在疫情之下這將會更加明顯。

李靖文提醒說,以往對於上市實行審批制,監管對於IPO項目進行嚴格的審批,而未來轉為註冊制後,就不必太嚴格,而是在很多方面進行放鬆,IPO的時間縮短、程序也進一步加快,把市場交給投資者和公眾。但李靖文坦言,這一情況下就會產生魚龍混雜的局面,例如像剛剛發生的瑞幸造假事件,以及部分中概股的爆雷,風險由投資者自己承擔,從中去辨別是金子還是垃圾。另一方面,註冊制也加大了中介機構的責任,需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因而,在未來註冊制下,企業要進行真實的業績披露,而不能弄虛作假,否則將遭受巨大的損失,而這種損失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還包括企業信用、聲譽等方方面面。

A股表現穩健 吸引全球資金

今年一季度,儘管受到疫情的衝擊、經濟停擺的影響,以及美股熔斷、歐美股市大幅下跌等眾多黑天鵝的影響,中國A股還是走出了獨立行情,具有較大的韌性。而在IPO方面,一季度的募資也比較理想。

時代商學院院長李乾韜向時代財經分析認為,從機構反饋的情況來看,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但今年募資反而比往年更容易。對此他認為,在疫情下很多機構的業務受到影響,出現在家辦公、遠程辦公等,而對於資金而言,很多並沒有更好的去向。而中國A股雖然也受到全球股市下跌的衝擊,但表現較為穩健,可以說是走出了一波“小牛市”。對於投資者和機構而言,A股成為較為理想的“避風港”。

對此李靖文分析認為,雖然疫情對全球都帶來了考驗,但相對來說,在各國的抗疫成果中,中國最為成功,用比較短的時間控制住了,而且實現了復工復產。即便有疫情的影響,但得益於電商、物流等,中國社會發展平穩有序,給了投資者很大的信心,而且部分上市公司包括醫療器械、醫藥、消費等,經營更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總體A股表現較為堅挺。

在李靖文看來,一季度募資的情況,也側面反映了中國A股的價值。她表示,實際上整個世界都認為“未來看中國”,國外對中國市場普遍看好。她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人民幣國際化還不夠,金融市場的開放度還不夠。她相信,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未來中國A股市場表現將會更好。

“中國股市受資金推動還是比較明顯的。”新財董董事長彭欽文介紹,每次貨幣政策寬鬆,都會推動股市、房地產市場向上,近期國家就不斷出臺寬鬆政策,這對於上市公司也是相對利好,從而走出結構性行情,最近券商股就表現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