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已經決定擁立漢文帝登基,為什麼又不讓他進未央宮?

漢文帝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明君,但他的登基之路其實並不順利。呂后死後,

周勃陳平用計根除了呂家勢力,決定擁立代王劉恆為帝,於是劉恆興高采烈地回到了長安城,然而就在他想入駐未央宮的時候,周勃安排的十個人卻把他攔在了宮門之外。既然周勃已經想好了要擁立劉恆,為什麼還要刁難他呢?劉恆又是如何破解的呢?

周勃已經決定擁立漢文帝登基,為什麼又不讓他進未央宮?

周勃劇照

一、周勃為何要擁立代王劉恆?

劉邦去世後,不滿16歲的劉盈即位,朝政大權落入呂后手中,此後呂后執政時間長達15年。呂后執政期間,嚇死了劉盈,又立了兩個傀儡皇帝,大封諸呂,就在大漢朝江山要落入呂氏手中的時候,呂后突然一命嗚呼。

於是以周勃、陳平為首的朝臣立刻誅殺了諸呂,並決定擁立代王劉恆為帝。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呂后死的時候,大漢朝其實是有皇帝的,那就是惠帝劉盈的兒子劉弘,為什麼周勃要大費周章地廢掉劉弘,轉而擁立代王劉恆呢?

關於這個問題,司馬遷在《史記》中給出了一個不能令人信服的解釋:

子弘等皆非孝惠帝子,不當奉宗廟。臣謹請陰安侯列侯頃王后與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議曰:“大王高帝長子,宜為高帝嗣。”願大王即天子位。

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周勃說的是劉弘並不是惠帝劉盈的兒子,所以不能讓他當皇帝,而劉恆是高帝劉邦的長子,理應繼承帝位。這番理由倒也說得過去,但卻有很大的漏洞:劉弘確實是劉盈的兒子,劉恆也並非劉邦的長子。

周勃已經決定擁立漢文帝登基,為什麼又不讓他進未央宮?

漢惠帝劉盈劇照

在當時,劉恆確實是劉邦還在世的兒子中年齡最大的,但他只是劉邦第四子,並且此時並沒有立長不立幼的制度。劉邦嫡子只有劉盈一個,其餘都是庶子,此時劉恆還有一個弟弟劉長在世,再加上劉邦還有一大堆親孫子,其中還包括在誅諸呂的行動中立下功勞的劉襄,而且劉襄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嫡長子,無論是資格還是功勞,都比劉恆更配得上皇帝之位。

那為什麼周勃放棄了劉弘、劉長、劉襄等一系列的人選,最終選擇了劉恆呢?綜合來看,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為周勃是誅殺諸呂的第一功臣,他自然不允許跟呂家有牽扯的人登基為帝,否則很可能遭到報復。而劉弘雖然是傀儡皇帝,但依然與呂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劉長雖然不是呂后親生,但卻是由呂后養大的。

二是因為周勃需要一個弱勢的、便於控制的皇帝。劉襄不僅能力突出,還在誅諸呂時出了大力,這等強勢之人,周勃是絕對不想讓他登上帝位的。

反觀代王劉恆,幾歲的時候就被封為代王,遠離京城,跟呂后毫無瓜葛,而一直以來劉恆也以軟弱、仁厚而聞名,自然就成了周勃心中的最佳人選。

周勃已經決定擁立漢文帝登基,為什麼又不讓他進未央宮?

漢文帝劉恆劇照

二、周勃為什麼要把劉恆攔在未央宮外?

劉恆進入長安城後,此時的身份還不是皇帝,只是代王,周勃和陳平率領群臣到渭橋迎接他,這時候,周勃對劉恆說:“臣有事想跟您商量下。”代王的親信宋昌則把周勃頂了回去:“如果是公事,就公開說。如果是私事,那就別說了。”《史記》中原文記載:

代王下車拜,太尉勃進曰:“願請閒言。”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此時的周勃是誰?當朝太尉,軍權在握,可以說是大漢朝最有權勢的人,而劉恆手下的一個親信竟然敢對他這麼無禮,周勃心裡肯定有氣,不過畢竟此時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發作,依然“跪上天子璽符”,把代表天子身份的璽符交給了劉恆。

但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當天晚上,劉恆要入駐未央宮,我們知道未央宮是西漢大朝正宮,是天子居所,但在入宮的時候,劉恆碰到了麻煩:

代王即夕入未央宮,有謁者十人持戟衛端門,曰:“天子在也,足下何為者而入?”代王乃謂太尉。太尉往諭,謁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聽政。

簡單來說,就是宮門前有十個人拿著武器把劉恆擋在了門外,說大漢天子還在位呢,你是什麼人,憑什麼進去?劉恆沒辦法,只能去找周勃,最後周勃給這十個人下了命令,他們才撤走,於是劉恆才正式入駐未央宮。

周勃已經決定擁立漢文帝登基,為什麼又不讓他進未央宮?

大漢朝未央宮

這段記載很短,如果單獨拎出來看,可能我們只會覺得這十個人消息落後,不知道劉恆就是新天子。但如果結合前文提到的,周勃想和劉恆私聊卻被拒絕這一事件來看,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試想,周勃此時大權在握,那十個人那麼聽他的話,肯定是他的人,他既然早早就決定擁立劉恆,難道還會犯這種小錯誤,讓劉恆進不了未央宮?很明顯,這是周勃特意為劉恆安排的下馬威,想要傳達這樣的意思:

白天我說和你私聊,你不理我,現在不還是要來找我嗎?

三、劉恆對周勃的鬥爭與妥協

劉恆進入未央宮之後,當晚就做了兩件事:

乃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還坐前殿。

這又是一段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信息量很大的話。劉恆在未央宮前受了阻攔,阻攔他的那些人是誰?原文說是“

謁者”,謁者本來應該是給天子傳話的人,然而卻因周勃的命令與他作對,因此劉恆當晚就封了自己的親信宋昌為衛將軍,張武為郎中令,這兩個官,一個是京城防衛部隊的統帥,一個是宮廷侍衛的首領,目的也很簡單:對抗周勃。

但周勃也不是吃素的,此時劉恆初登大寶,勢力還不夠穩固,於是劉恆又趕忙把周勃封為右丞相,《史記》記載:

辛亥,皇帝即阼,謁高廟。右丞相平徙為左丞相,太尉勃為右丞相,大將軍灌嬰為太尉。

就在正式登基的第一天,劉恆就把右丞相陳平降為左丞相,把太尉周勃升為右丞相,要知道,右丞相在當時就是整個朝廷最大的官。

周勃已經決定擁立漢文帝登基,為什麼又不讓他進未央宮?

陳平劇照

四、最是無情帝王家,劉恆為帝位不惜犧牲四個親生兒子?

不僅如此,為了討好周勃,劉恆還做了一件令人背脊發涼的事,《史記·外戚世家》中記載: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

劉恆還是代王的時候,王后給他生了四個兒子,而王后在他還沒當皇帝的時候就死了。可怕的事還在後頭,劉恆剛剛即位之後,他這四個兒子很快就全死了,以周勃為首的朝臣第一時間上書要劉恆立太子。

這就很蹊蹺了,四個兒子在短時間內全部暴斃而亡,這是巧合還是謀殺?如果是謀殺的話,又是誰下的手呢?依常理推測,這個時間點,唯一敢和劉恆叫板的,只有周勃。如果這四個兒子不是病死,那一定跟周勃脫不了干係。但是周勃跟劉恆這四個兒子毫無交集,有什麼動機要他們死呢?

這還得回到劉恆那個早死的王后身上,呂后還在世時,曾經大力推行呂劉聯姻,幾乎所有劉氏劉氏宗親都娶了呂家女兒為妻。我們不妨大膽推測:劉恆最初的王后,雖然史冊上寂寂無名,但她其實就是呂家的人。而周勃則是誅殺諸呂的第一功臣,那她所生下的四個帶有呂家血脈的兒子,自然成了周勃的心頭之患。

周勃已經決定擁立漢文帝登基,為什麼又不讓他進未央宮?

呂后劇照

我們不妨推測得再大膽一點,劉恆剛到長安時,周勃“願請閒言”,就是想私下跟劉恆商量那四個兒子的事,卻被劉恆的親信宋昌給擋了回去。於是周勃就把劉恆擋在未央宮外,讓劉恆明白,他的皇位都是自己給的。

劉恆入宮以後,警戒之心大起,為了防止意外,第一時間把京城和禁宮的守備力量掌握到了自己手中,但為了安撫周勃,也把他升為了右丞相。至於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內,周勃和劉恆之間經過了怎麼樣的勾心鬥角,我們已無法得知,但結果就是劉恆的四個兒子紛紛暴斃,至於是真的得病暴斃了,還是死於其他原因,就引人遐想了。

(注:文帝四子暴斃之事,純屬結合多方觀點的推測,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五、總結

為什麼周勃已經決定要擁立劉恆了,卻還要派人把他擋在未央宮外?一是因為周勃大權在握,難免目中無人,二是因為想除惡務盡,徹底根除呂氏留下的遺患。劉恆一開始立足未穩,被迫向周勃妥協,但站穩腳跟之後,很快就逼迫周勃辭去丞相之位,甚至讓他鋃鐺下獄,匡扶漢室的肱股之臣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可悲可嘆。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

《秦漢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