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我的新澳洲梦

这些年,有很多国内的同胞通过我的《澳洲梦》认识了这一片远在南半球的陌生国度,在书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怀揣着梦想来到澳洲土地上的华人眼中的梦想家园……在这里,我将我的《澳洲梦》进行连载,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在澳洲三十多年的创业故事!

第三十九章 尾声——我的新澳洲梦!


时间很快进入2005年。2005年是我闯荡澳洲的第十八个年头。2005年5月1日下午6点,我又来到我的澳洲梦开始的地方。

Elwood——墨尔本东南方五公里处的一个海湾。

还是那样的黄昏,还是那样的季节,也还是那块礁石,也还是那样令人发慌的寂静。我象当年一样远眺南太平洋,还是那样的画面:水天一色,夕阳正疲倦地沉下去,在水天交界处画出一抹金线……自然,我又看到那片如森林般竖立着的墨尔本的高楼群……唯独不同的是,我的心不再孤独。这不仅仅是因为我的身后有无数资产做后盾,更是因为我早已经历了无数的风浪。

十八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八年?可是,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又有了新的梦想。我突然明白了,我是个永远有梦想的人。事实上,梦想,是支撑我生命最坚实的柱石。天已经黑透了,只是在墨尔本市中心的上空,天幕象是破了个洞似的,被灯光照亮。

地面上的那些个建筑象比赛似的点亮所有的灯,靠着每个窗口透出的灯光,你便可以分辨出每幢建筑的不同风格了。有些建筑上还亮着五彩霓虹灯,就象是化了妆的女人,越发显得丰姿绰绰。

高架桥上的车灯排成串,蛇一样移动着。墨尔本的不眠夜已经来临。一阵风吹来,撩起我的发梢,也撩动了我的心……

突然一个小黑点跳入我的眼帘。

是冲浪者!

我的心又激越起来。

依然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一拨巨浪涌过来,他跳上冲浪板,向浪尖冲过去;他刚刚站到浪尖上就摔了下来,并被巨浪所吞没……没过一会儿,他又从水中爬了起来,推着冲浪板,向大海深处拚命滑过去……又一拨巨浪涌过来,他再次跳上冲浪板……

多麽熟悉的身影,多麽熟悉的动作,多麽熟悉的过程!

我走下礁石。我朝那个冲浪的孩子走过去。我很激动。我要告诉他,我的新澳洲梦又开始了……

《澳洲梦》书稿封笔,那晚,我一夜未眠,心中汹涌澎湃着未来的18年里,我的新澳洲梦的起航……

10月6日清晨,我搭乘国航的飞机,取道悉尼,飞抵上海。

10月7日中午,我乘车抵达苏州。或许是因为此行意义特殊,心情与往年游历苏州完全迥异,竟然难以抑制的激动、兴奋。

计程车载着我到了一个传统的苏州园林市建筑小区。刚想走进小区参观一番,门卫伸出的拦路手便挡住了去路。尽管我解释,进入小区只因为买房前的参观,门卫上上下下瞅瞅我,坚持不放行。如果要看房,必须到售楼部由专人陪同,才能参观。我倒是欣赏门卫这种“恪尽职守”的作风,便不予争辩。

在售楼中心里,一位售楼小姐接待了我,她用眼角瞄瞄我,一身素雅还略带些尘土的衣着,极不情愿的拿着资料向我走过来,随意地问了一句:“我们这停车位比较紧张,您的车停在哪了?”“我没有开车,我坐出租车过来的。”小姐唯唯诺诺的应付我似的,带着我往小区内走。

我倒并不介怀小姐的态度,以我的打扮,自是不像能承受几百万别墅的款爷。尽情欣赏小区内的亭台楼榭、砖瓦阁墙、小桥流水、曲径回廊,好一座古色古香,诗情画意的园子。开发这个小区的老总曾与我有过一面之缘,是个文化人。初次见面时,我就犹如遇到知音般,相谈甚欢。

园子内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房屋的建造。房子全是钢筋水泥浇铸而成,似是一个现代化的碉堡般,我心里暗自遗憾:这要是保持典雅古朴的砖木结构建造,该是何等美好!马不停蹄地又参观了第二处园林小区。

10月9日,我在杭州的小区间逡巡。风景如诗美如画的西湖让人心醉神驰。流连其中之时,更是深切意会到苏轼笔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之人间仙境的描述是如此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不愧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两座城市各有风韵的建筑,确是让我这个考察者收益不少。

10月10日,我回到上海。走在淮海中路南侧的太仓路步行街上。这里是上海最具历史文化风貌特色的景点——上海新天地的所在地。融合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建筑艺术与现代化新建筑的特色,中西结合的基调,使得整个风格别有一番意味。

10月12日,我赶往北京。晃晃悠悠地在人力三轮车的坐驾上,走街串巷地逛遍了北京的大小胡同,循迹老北京的生活气息,感受着犹如这座城市年轮般的建筑,这是历史的印记,是文化的印记。

晚上回到宾馆时,我开始琢磨着我新澳洲梦之一——澳洲的中国花园该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

在澳洲建立中国花园是一个宏伟的构想,它的落成将成为澳洲建筑史上的第一个中国特色花园城。

这些日子来,我频繁在中澳两地间往返,考察苏杭园林式的建筑特色,感受上海石窟门的建筑艺术,体会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文化。这些作品是我们中国建筑历史的灵魂,也是中国悠久文化内涵的展现。我希望将国人文化的精髓在异国传承,中国的特色建筑在异国建筑史上能大放异彩。

中国的设计是独特的,中国的建筑是古典高雅的,中国的文化是深厚的。中国花园会将中国的设计、中国的建筑、中国的文化带进澳洲。

中澳两国的建筑风格各有千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新的风格。中澳两国的设计者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构建中国花园”是一个中华文化传播的项目,任何有兴趣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师,都可以参与进来。

考察中,许多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家与我有过交谈与探讨,希望能参与中国花园的项目。朋友徐先生更是预先订好,承包100亩-200亩的土地,要把苏州园林搬到澳洲的土地上。

10月28日,我生日的那一天,我结束了国内的考察行程,返回澳洲。11月6日,中国花园项目正式成立研究小组,进行前期的可行性报告与地块考察的分析。成员组成有一流的澳洲设计师、一流的规划师、一流的建筑师、一流大学——墨尔本大学建筑学系的研究生,以及公司房地产部的专业人员。

在澳洲打造“中国花园”的设想,也得到中国建筑设计院以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不久的将来,在美丽的维多利亚州首府城市——墨尔本,会有一个占地一千亩的花园小区拔地而起,这个小区的名称叫做“中国城花园”。

2006年初,我买下了一块4万平方米的地,规划建造60幢房子。2006年7月,澳中集团上海办事处恢复。上海办在澳中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尤其在两地间房地产与城市规划建设的交流与合作上,将扮演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为中国城花园作好充分的准备。中国的设计师与澳洲的设计师可以多方位进行合作。

2007年,第二个200幢,第三个200幢,2008年的第一个500幢,第二个500幢。2009-2010年,第一个中国花园洋房小区1000幢就这么诞生了。一个接一个的小区会曾出不穷地出现在墨尔本的地理坐标上。

在澳大利亚,在墨尔本,我碰到的每一个华人都有自己的澳洲梦。从上海回到墨尔本时,Jack到机场接我。他不停地问我,我们来澳洲和你一样久,可是我们还是在打工,为什么你金凯平成功了?

我想,成功的关键是一定要有个坚定的信念。虽然信念本身并不值钱,但是你一旦坚持下去,信念就会不断地升值。此外,就是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要想成为亿万富翁,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大脑,使你的大脑成为亿万富翁的大脑。智能是现代社会致富的关键,仅仅依靠出卖体力,是不可能大富大贵的。假如命运之神在一处关了门,那么她就会在另一处再打开一扇窗。因此,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困难,甚至失败时,都不要灰心丧气。

困难之后就一定会有顺利,一件事不成功,另外一件事就很有可能会成功了。我梦想在未来的50年内,在世界发达的国家里,我们华人的财富要超越犹太人。Jack听后直摇头,说他做不到。然后,又说他也不想当亿万富翁。

我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只要活的高兴就行。你当初在“国营企业”打工时就很高兴,现在改行开出租车也是高兴;可是我,只有象现在这样指挥千军万马才行……

十几年前刚来澳洲时,人们都叫我们中国留学生;后来,我们慢慢地以各种方式拿到在澳洲的永久居住权,开始有人叫我们新移民;曾几何时,我们被冠以华侨的称呼。当初的中国留学生,现在的新移民正在崛起。

记得有一次,墨尔本的几个朋友在一起议论了半天,最终达成这样一个判断:80年代初90年代末到达澳洲的十多万人,大部分人进入了澳洲的中产阶级行列,至少有一栋房、一辆车,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有不少人投资了几栋房屋。在澳洲,资产达到1000万澳元以上的大约有400人;资产达到200万以上的更是要有4000人。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是一个令澳洲人十分惊奇的群体。而今天的澳洲,有另一个不可小觑的群体,正在追寻着他们的澳洲梦。

一群在澳洲留学生,成立了一个青年组织——“澳洲梦”青年俱乐部。我也很荣幸地被聘请为“特邀顾问”,年轻人们希望我这个学长(留学生)兼《澳洲梦》的作者能给予一些在澳洲创业生活的建议。

“澳洲梦”青年俱乐部主要是协助华人留学生解决在学业、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获取成功的理念和付诸行动,成为梦想者交流沟通,互帮互助的平台和异国他乡奋斗者的加油站。“澳洲梦”青年俱乐部还将成立一个中国留学生紧急援助中心,当中国留学生发生紧急困难时,出钱出力。

满怀梦想的年轻人们与我畅谈人生。我想开创自己企业,或者到一家大型公司担任CEO……我想找个好工作,找个好老公……我想读完书,回中国发展……我想投资房产,成为澳洲的“地主”……

这群漂洋过海的年轻人,青春朝气、充满梦想,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工作、创业,打拼着各自别样的人生。

作为一个“老”留学生,在他们身上,我能看到我们这一代人当初踏上异国征途时的影子。现在的新一代留学生,无论从学识、家境、见识,可能都比我们当初胜上一筹。那个年代,可能多的是当“小老板”的机会,许多老移民们都是一家人经营着一个小便利店或小工厂,安安逸逸的过着中产阶级的日子。

我将最美好的祝福送给这群灿美青春的年轻人。正如我在“澳洲梦”青年俱乐部成立时说的一段话:希望我们的青年人中,能出现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企业家。如今在澳洲,已经有华人议员,华人市长,但相较于华人在澳洲的人数来说,比例还是很小的,希望新一代的华人学生、移民中能辈出人才。我们这一代人也是怀着梦想踏上这块土地的,今天,新一代的留学生怀着新的梦想也站在了这里,希望新留学生能超越我们这一代的成就。

澳洲梦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不仅有澳洲梦,还有许多人的祖国梦、美国梦、欧洲梦!华人正在走向世界,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我们这些海外的游子会将祖国的文化传承在世界各地传播!

我许下了一个承诺:我与我的澳中集团将作为“澳洲梦”青年俱乐部的坚强后盾,无论在经济上、人力上,我都会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与支持。

随即,来自五湖四海的企业家组成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也在墨尔本拉开了序幕。

华人企业家投资异国,因为语言、文化、法规等方面的制约,往往容易走入误区。澳洲的经济体系、商业习惯、文化背景、社会法规等与企业家们在中国时形成的投资经商理念与方式,有极大的区别。所以,以往在中国商界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企业家们,在异国的发展会有被这方方面面的不同之处束缚手脚的感觉。而这个俱乐部刚好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信息,获得指导,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澳洲、了解澳洲的经商规则,帮助他们第二次创业,成功创业。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在华人企业家中定期举办讨论交流会,邀请澳洲的法律、金融等专业顾问,对成员进行行业法规、财务税收等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与澳洲政府部门及澳洲的企业家对口交流,拓展生意机会等等一系列服务。

这两年,我应邀出席了十几个大大小小规模的“澳洲房地产投资交流会”。也接触到数以百计的来自中国大陆各地的投资者。

有早年留学日本、在上海投资地产的付小姐,准备效仿“LINDA的从女秘书到房地产大亨”,在澳洲的地产界小试牛刀,投资两栋别墅。

有小留学生徐斌,通过《澳洲梦》(第一版),通过博客与我相识。小小年纪,说服父母,购下两栋房屋,进军澳洲地产业。真是做到读书、投资两不误。

在澳洲,各行各业,房地产、矿产资源开发、贸易、IT、法律、医学等等,华人动辄投资百万,多则千万、上亿,在澳洲的商界创造着奇迹。华人的魄力已是不亚于历来以“精明”著称的犹太人。

新一代的华人在观念上吸取各地所长,受到各方洗礼。集各地特色文化于一身,在澳洲寻找着自己的梦想。

2006年,我再次被维多利亚州政府任命为“少数民族企业顾问委员会”顾问。这是我第三次的连任。

这个顾问委员会的宗旨是,充分利用本州民族企业精英的资源,加强维多利亚州与海外各国的经济联系,引进海外投资。在澳洲,除了英国人外,都算“少数民族”。就是说,我们这个顾问委员会中的顾问,其背景几乎囊括了全球所有大国,几乎就是一个小的“联合国”,比如亚洲的中国、印度、日本、南韩、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欧洲的法国、意大利、希腊;还有非洲的南非等国。

我期待着与他们在澳洲并肩作战,再创佳绩!我相信澳洲华人的成就一定会超越犹太人!我面对着大海。我的眼前仿佛也出现这样一个场景……

20年后的某一天傍晚,我和来自华东的王先生一起来到刚刚在墨尔本市中心联手花了20亿澳元刚刚买下的一幢66层高楼的天台上。我们都很激动——象这种“地标建筑”,在墨尔本,在悉尼,在整个澳洲,过去大多由犹太人拥有,后来有那么几年,为日本人所拥有……终于,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和来自中国大陆的地产投资商也拥有了一幢“地标建筑”!

在我们身后,还有几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地产投资商。他们也很激动。他们在指指点点,我也在指指点点,我们筹划着下一个计划,准备花200亿澳元买下30幢-50幢墨尔本的商业大楼,花200亿澳元在墨尔本的东南沿海边建一大批花园洋房群,若有可能,建一个海边中国城。

我们脚下的这座66层高的建筑,是墨尔本市中心五座最高建筑之一。于是,我们便有了鹤立鸡群的感觉。墨尔本市中心有多少幢高层建筑?五百幢?一千幢?此刻,它们都踩在我们的脚下。

四面看过去,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簇拥在周围,高高低低,远远近近,明明暗暗,煞是好看。正是白天与黑夜交界时分,黑色的天幕透着暗蓝,越发显得深不可测;大部分星星还没有出来,几颗早出的星星也被地面耀眼的灯光影得毫无生气。

金先生,我们下一个收购计划就买那一幢怎么样?王先生指着远处的一座高楼问。

我们几个人一起沿着王先生的手指看过去——那是墨尔本的第二高建筑,88层,刚刚落成才两年,她象一面巨大的三角旗帜,竖在雅拉(Yarra)河畔。

她有多高?一个大陆投资商问。88层。我说。多好的数字啊!还犹豫什么啊?买!几个人这样说。

我没有立刻回答,看着远处那些几乎每个窗子都开着灯,象水晶一样透彻的建筑,想了想,这至少需另外100个亿,我可能还缺15个亿,象是自言自语那样说,还有15个亿怎么办呢……

还有我们呢!王先生身后的几位大陆投资商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到。我看了看这几位昨天刚到的大陆地产投资商,又转过头去,看着远处那面“三角旗帜”,说,又象是自言自语那样,说,看来,墨尔本的“地标建筑”很快就都要划入中国人的名下了…

全书已连载完,《澳洲梦》讲述一个留学生的现代淘金故事,若您想阅读整本书籍,可私信我们,我们将免费为您快递。

《澳洲梦》连载39 | 尾声——我的新澳洲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