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01

真實案例:


古風女士,我真心的愛著我的老公,

為他生兒育女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

成為一個已經在家待了5年的全職媽媽了。


他是做生意的,我嫁給他時,他一窮二白,

為扶持他,我動用上孃家的全部人脈關係,

他的生意能做到如今地步,有我很大的幫助,

但他卻白眼狼似的,不但不感激我爸媽,反而對他們很不尊重。


我結婚之前,活得像公主一樣,什麼都不需要做,

但嫁給他以後,我為他勤儉持家,

他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我親手熨燙的,他卻還要對我嫌東嫌西的。


結婚之前,他對我很好,脾氣也很好,總是包容我。

可是結婚之後,他漸漸的脾氣愈發的暴躁,對我說的話也越來越難聽。


為什麼我犧牲了這麼多,我和我父母卻得不到他的感激?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2

古風女士怎麼說:


真是靈魂深處的一問呀。

在你的傾訴用語中,我看到了 犧牲、放棄、為他,容我主觀臆斷,你似乎不是一個自愛的人。

你對他的愛,表現在:你消耗了自己成全他人。

你在犧牲、喪失。


但結果是:

你的愛,沒有引起他的反應,你的愛沒有使你也成為被愛的人,

你的愛是不幸的。


也許你找錯了【愛的對象】,也許你缺乏【愛的能力】,

不管怎樣,請先學會愛自己好嗎?

愛他人與愛自己的原則是一致的,

提升自己給予自己快樂、理解、興趣、幽默、傷感的能力吧。

之後,你才能愛他人,給予他人有能量的愛。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3

普遍人,以為的愛

1、愛,是如何被愛,如何惹人愛。

大部分人以為的愛,其實是一種如何被愛,她們往往沿著這幾條途徑追求愛:

第一條:使自己富有魅力。通過護膚化妝、運動健美、形象管理、穿著打扮等,讓自己更惹人愛。

第二條:取得成就。努力獲取最大限度的地位和財富。

第三條:提升修養。談吐風趣、愛好豐富、樂於助人、不矯揉造作等。

第四條:提升性吸引力。

因為她們覺得當自己擁有【緊俏稀缺】的吸引力時,便可贏取同等吸引力的【對象】的【愛】。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如果說以上途徑,是一個成熟女性採用的方式。

那麼還有一種更極端的途徑,這在青少年時期是普遍常見的。

在青春文學與偶像劇中,不諳世事的少女找到了另一個幻想的空間。

她們幼稚的認為,自己只要純潔、羸弱、堅持、傻白甜,就會贏得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贏得真命天子的愛。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這其中存在兩個騙局。

其一,男人將自己的形象塑造成高大帥氣、多金痴情的完美情人,這種形象本身就是非人的,神化的。女性將在未來的現實生活中發現,這種人根本不存在,總有一天她會發現,她所期望的愛人,不是一個有人性的人。

其二,女孩子在這個騙局中,她堅持相信只要她具有愚笨、口不擇言、歇斯底里的個性,她就能得到自己所幻想的那個半神。

這簡直就是荼毒!

這種偶像劇在馴化女性陷入一種被動的、等人愛的境地,深深沉陷於自己的內在性之中。(內在性是什麼?就是人作為一種動物所與生俱來的東西,比如柔美、比如可愛、比如性感。)


2、愛的問題,是如何找到對象的問題。

大多數人認為愛是一種緣分,是隨機而遇的,墜入情網這件事是一種運氣,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實際上,幾乎每一個人都會遇到愛的對象,並與之一起墜入情網,大部分人一生中要“墜入”很多次。

每一對情侶以相愛開始,但大部分卻在熱戀之後,遭遇激情退卻、彼此三觀不合、性格不適合等緣故而結束。

所以,即使遇到了愛的對象,你也不一定能長久維繫住愛情。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3、愛是永恆的。

當一對情侶在情愛結合開始時,這種突然產生親近感的奇蹟,會使她們非常容易的相愛。

他們被痴戀的強烈感情所驅使,以此互相證明他們愛的強烈。

這種“狂熱的”愛,總是以極大的希望和期待開始,基本上都是開始時說著山盟海誓、至死不渝,

到兩個人互相兩看相厭、精疲力盡,最後大部分以有規律的失敗而結束。

因為,愛不是短暫的“墜入情網”,而是“永恆的能力”。

愛是從隨機而遇的運氣開始,但擁有持久的愛還需要 愛的能力。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4

愛,到底是什麼?


愛是給予,這裡的給予,不是喪失,不是犧牲,不是放棄,不是吃虧。

只是一味的索取,而不給予,這便不是你在愛。

給予,意味著富有。

心理學角度講,擔心損失某樣東西而焦慮不安的守財奴,不管他擁有多少財產,都是窮困的、貧乏的。

誰能主動給予,誰便富有,他能體驗到自己是一個能夠給予別人幫助的人。


愛一個人時,他把自身的一切充滿活力的東西給予他人,

他給人快樂、興趣、理解、知識、幽默、傷感。

他通過激發自身的活力值,而帶給他人活力感。


真正的給予,也意味著另一個人也成為獻出者。

他們共享精神的樂趣,這種樂趣,是愛的能力創造的結果。

網絡上有一句流行話: 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 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 ,我的樣子。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5

愛的能力是什麼?


成熟的愛,是在保持自己的尊嚴和個體條件下的結合。

愛,是人的一種主動的能力。

愛的能力,包括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


1、關心

愛蘊含著關心,對自己和他人生命和成長的積極關心。

無論是母愛、父愛、兄弟之愛、情愛,還是哪一種愛,都蘊含著關心。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2、責任

這裡的責任指的是能夠並準備做出“反應”,對愛的對象不是一個冷漠的人。

我要特別從【自愛】這一種愛的類型,進行解釋。

因為我看到了太多的女人在壓抑自己,不懂得對自己負責。


若覺得自己過的苦,則安慰自己“各家有各家的煩惱”,麻痺自己,不去改變。

於是一直苦。


若被家暴,則安慰自己“為了孩子忍吧”或“再相信他一次”,選擇逃避,放棄維權。

於是家暴接連不斷。


若被出軌,則安慰自己“天下男人一個樣”,選擇容忍,壓制住信任感崩塌的絕望。

於是老公的心肆無忌憚的不肯歸位。


你不愛自己,便不會愛人,他人又如何會愛你?

愛人、愛己的原則是一致的呀。


你若傷心,便接納自己的傷心。

你若痛苦,便接納自己的痛苦。

你若害怕,便接納自己的害怕。

強迫自己、不接納自己、逃避自己,便是對自己不負責。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3、尊重

尊重是對他人不支配、不剝削、不佔有,是讓他人可以順其自身規律和意願而成長、發展。

你若弱,便對你不苛刻強求,也不過度否定你。

你若傷痛,便鼓勵你不要忽視它,支持你肆意的發洩。

你若勞累,便鼓勵你不剝削自己,而是好好的休息。

與他人相愛時,尊重要和了解結合,才能更好的尊重。


在談及尊重時,更好的是和了解結合在一起講。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4、瞭解

不要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本質。

我知道他的生氣,不過是由更深層次的某種原因引起的,

與其說他是一個易怒的人,不如說他是一個遭受內心折磨的人,他必定是痛苦了才會發怒,他必定是不知道還能怎麼做而只有發怒。

今天真實案例中的姐妹所傾訴的:

結婚之前,他對我很好,脾氣也很好,總是包容我。

可是結婚之後,他漸漸的脾氣愈發的暴躁,對我說的話也越來越難聽。

我會建議姐妹要了解老公的為人和生氣的核心原因,

很多情況他發脾氣也好,罵髒話也好,是他宣洩的方式而已,並不是針對你。


那有人可能會說:

這樣的老公,特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發作時,會讓我覺得很丟人。

俗話說“物以類聚”,我很擔心眾人會認為我也是沒修養的人。


怎麼說呢?

狗被逼急了還咬人呢,人被惹急了也需要宣洩呀。


既然老公已然習慣了這種宣洩方式,那麼就順其自然吧,接納這樣的他吧。

並正面教育自己:這和自己的修養沒關係,不要內心太多戲。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6

最重要的一種愛:自愛


說到自愛,很多人普遍有著這樣的信念:

我有多愛自己,就有多不愛別人。

自愛的人,便是自私的人,是自戀的人。

自愛是邪惡的,無私才是一種美德。

.......等等


自戀是自愛嗎?

不是,自戀是人格發展的最初階段。

什麼樣的人是自戀的?

嬰幼兒。


嬰兒出生之後,他只能感覺到食物和溫暖的直接誘惑,而不能直接把溫暖與食物同它們的來源“母親”區分開。

母親便是溫暖,母親便是食物,母親便是滿意與安全的和諧狀態。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弗洛伊德說這就是一種自戀。

內在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外界的存在只有滿足了內在需求,才有其意義,對外在存在的本來面目毫不在意。


看看嬰兒愛的狀況:

我不必為了被人愛而做些什麼,我的存在,就讓母親愛我。

我因為我的樣子被愛,周圍的人便愛我。

我因為是我,所以被愛。

這個階段的嬰幼兒,他還不會愛,對他們來說,我因被愛而愛。


嬰幼兒成長的過程中,他從母愛那裡學會了自戀,學會了接受無條件的愛。

接著他會在兒童時期,從父親的有條件的愛中學會如何愛他人。

不被無條件愛過的人,她會覺得自己不值得愛,愛來了,會惶恐不安。

不被有條件愛過的人,她便不懂得愛的秩序與原則。


經典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因為從小不被母親父親重視和愛,長大之後她不懂得愛自己、也愛的沒有原則的人。

為他生兒育女,扶持他事業,體貼他,卻得不到半點感激,為什麼?


在我接受的情感傾訴案例中,不會自愛、愛的沒有原則的女性非常的多。

這也是為什麼我想這樣一篇文章的初衷。


自愛是自私嗎?

自私者只對自己感興趣,一切為己,對給予不感興趣,只熱衷於索取。

他對其他人的需要、尊嚴漠然視之。他從對自己是否有利的角度評判每個人和每件事,他根本不能去愛。

自私者不是過於自愛,而是缺少自愛,實際上他恨自己,他對自我滿足的能力毫無信心,故而焦慮不安地從生活中攫取某種滿足。


自私和自愛遠不是一回事,實為水火不容的對立物。

自私也不是自戀,自私者不能愛他人,因而也不能愛他們自己。


在《聖經》中教大家“愛鄰如己”,便是說的我們愛自己和愛別人的能力與原則是一致的。

你若不會自愛,便也不會愛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