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藝圈X東南衛視海峽藝術名家」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陳大聯

誰把《雷雨》印刻在海峽對岸?——走進劇場、走近話劇、走近陳大聯

2011年底,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出品的,實驗劇場話劇《雷雨》,在臺灣高校裡的演出場場爆滿。而這場話劇的導演正是福建人民藝術劇院的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陳大聯


「衍藝圈X東南衛視海峽藝術名家」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陳大聯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版的《盛宴》的工作照(2019.09)

憑藉話劇《雷雨》在臺灣的成功演出,觀眾佳評如潮,來自海峽對岸的福建人民藝術劇院也被臺灣話劇界所熟知。直到今天,臺灣政治大學藝文演出中心大廳仍懸掛有《雷雨》演出大幅宣傳劇照。


「衍藝圈X東南衛視海峽藝術名家」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陳大聯

《雷雨》演出宣傳劇照

「衍藝圈X東南衛視海峽藝術名家」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陳大聯

《雷雨》演出宣傳劇照

“你就從舞臺的每一寸開始認識起”

初識陳大聯,是在福建省人藝的辦公室裡。他說他是土生土長的福州人,然而嘴裡卻沒有一絲福州腔的味道。後來聊起來才知道,他的父母都是北方人,從小生長在劇院裡,受父母同事們的影響,竟然還練就了一嘴京腔。吐字如此標準,忍不住想問他是不是從話劇演員轉型成導演,這才知道,他是少有的從舞臺設計轉型的導演。用陳大聯自己的話說就是“我不是演員出身的導演,我是舞臺美術設計出身的導演,在中國大陸的這樣一個場域裡邊,我還是很少的幾個(從舞美轉型的)導演。”

父親是美術設計,母親曾是話劇演員,從小在劇院摸爬滾打長大的陳大聯,對舞臺有著無限的憧憬和嚮往。舞臺上的一幕幕話劇,都像一場場夢境一樣,映照著現實中小小的他。深受環境薰陶的陳大聯,終於有一天如願以償地走進了舞臺藝術的世界。本著對舞臺的一腔熱血,通過系統性的學習之後,陳大聯就順利的從舞臺設計專業轉型成為了一名話劇導演。畢業之後的他,懷揣著一顆赤誠的心重新回到了福建省人藝,開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剛分配到話劇團的陳大聯,被劇團的阿姨分配去掃劇場,滿腔不情願的他回去就跟父親抱怨,父親跟他說,“你就從舞臺的每一寸開始認識起,沒有什麼壞處,明天你就去掃。”雖不情願,陳大聯還是謹記了父親的話,每天在劇場老老實實地掃地,一個人從下場門掃到上場門。此後,他就對劇場,舞臺有了更加深刻細緻的瞭解。為他的職業轉型奠定了更加深刻的基礎。


「衍藝圈X東南衛視海峽藝術名家」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陳大聯

陳大聯與恩師徐曉鍾教授(右) (中國戲劇教育家,戲劇導演藝術家、中央戲劇學院原院長)

“如果說經典戲劇永生永世只能用一種方式去演繹的話,他就不成為叫經典戲劇”

陳大聯版的《雷雨》,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有了較大的改變,令觀眾耳目一新。陳大聯在導演寄語中說,他的雷雨,將是一出分析有關人如何深陷於崩潰前夜的命運泥沼中,勠力救贖自我心靈的戲劇。他採用敘述體結構結合戲劇性片段所排演的《雷雨》,通過精神分析式的演繹,在本質上呈現出一種一片寂天寞地的冷峻感、荒涼感。

陳大聯版的《雷雨》還有一個不同於別的話劇《雷雨》的是,帶有民族打擊樂的特色。他在舞臺上,僅僅擺放一張地毯,一把椅子。演員在臺上是演員,下臺就是打擊樂演奏者。這種實驗劇場的演繹方式,得益於他長期涉獵戲曲領域,導演過多個戲曲類別的劇目。從中汲取地方戲曲的精華,從而重新改編演繹經典劇目《雷雨》。陳大聯說“這就是從事地方戲曲導演工作的雙向交叉的一個學術性的成果,我想對於我個人來說是這樣一個學術性的成果。”

隨著《雷雨》在臺灣的首演成功,在此後,海峽兩岸在話劇界的合作如火如荼。從交流演出到劇作改編創作,再到演員、人才的互動往來,閩臺話劇頻頻擦出耀目的火花,合作劇目更是跨越海峽,受到一致好評。話劇以它獨特的方式,成為閩臺之間交流的新“舞臺”,在這個小小的舞臺上,海峽兩岸同胞增進認同、加強合作、密切感情的好“戲”不斷上演。


「衍藝圈X東南衛視海峽藝術名家」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陳大聯

話劇《雷雨》在臺灣政治大學演出交流

“福建的一個優勢,對臺的交流的一個優勢,我們雙方來合作,高密度的合作來打造兩岸合作的像劇場精品,我們劇院這些年來也是堅持走的一條這樣一個路線。”

作為福建省唯一國有話劇藝術專業的演出團體,儘管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已走過67載光輝歷程,但被臺灣話劇界熟知,也不過是近十年的事。在福建話劇院長大的陳大聯一直對臺灣戲劇創作抱有濃厚興趣。2006年起,他陸續跟隨演出團體到寶島交流。在這個過程中,陳大聯開始和臺灣的話劇界人士有了接觸。他說“作為福建唯一的國有話劇團體,我們有責任利用和發揮優勢,把這部劇推出,讓大陸觀眾藉此瞭解臺灣的社會民情。”

2014年國際青年節當晚,福建人民藝術劇院版的《夜夜夜麻》推出,極具張力的語言在年輕觀眾中引起轟動和熱烈迴響。受邀來到現場的臺灣著名劇作家紀蔚然先生也驚喜不已:“感謝大陸觀眾對這部劇的喜愛,通過戲劇的交流,也更能增進兩岸社會文化的瞭解。”

從《雷雨》《夜夜夜麻》《衣帽間》到《盛宴》……閩臺兩岸話劇的交流合作方興未艾。在陳大聯看來,如果說初期的兩岸戲劇交流是“各說各話、各回各家”的淺層作業面,如今,閩臺話劇合作正推動兩岸戲劇文化高密度、高交叉度的交流合作。陳大聯說。“我們希望在閩臺話劇藝術家的交流中,獲得更新的劇場理念、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把我們劇院打造成有別於其他兄弟院團的具有閩臺特色的劇院,最終實現海峽兩岸文化藝術融合發展。”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請關注東南衛視,8.22晚17點55分《海峽藝術名家》

編輯:常敏,張華,陳夢菲

審核:蔡天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