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天龍八部》是金庸代表作之一,小說懸念叢生、跌宕起伏、背景宏大、人物眾多,其中涉及很多真實的歷史人物與北宋時期歷史事件。

起始地——無量山

小說講述的故事自無量山開始。大理國王子段譽跟隨普洱茶商馬五德到了無量山劍湖宮,在這裡墜入山谷、誤入奇洞,學得李秋水的北冥神功與凌波微步。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青衫磊落險峰行 玉璧月華明

無量山位於雲南大理州南澗縣,自西北向東南延伸,逶迤綿亙於滇西大地, 是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這裡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冠長臂猿的棲息地。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無量山西黑冠長臂猿

為誰開茶花滿路——大理國的由來

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左傳》記載的首年為公元前722年,其中發生的一件大事為“鄭伯克段於鄢 ”,即鄭莊公與企圖奪位的胞弟叔段之間的鬥爭。叔段事敗後逃到共地(今河南輝縣),稱共叔段,其後代有以“共”、“段”為姓,就是段姓的起源。漢代,段姓進入甘肅武威一帶,唐代又有入滇者。

隋末唐初洱海地區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稱為六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在唐玄宗的支持下滅了其他五詔,794年起改稱南詔國。後與唐交惡,天寶年間兩次大敗征討的唐軍。南詔有祖籍武威的段儉魏在這兩次戰爭中立軍功而受封。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大理太和城遺址《德化碑》南詔王閣邏鳳所立,申明未忘受唐冊封,被迫而叛,並期待有朝一日重新事唐

南詔國後被鄭氏漢人的大長和國取代,但僅延續二十多年。再後來是不到一年的趙氏大天興國與不到十年的楊氏大義寧國。937年,大義寧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起兵反叛,建立了大理國,定都(yáng xié miē )城。大理國1254年滅於元,但國名卻成為都城的名字延續至今。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段思平是段儉魏六世孫,《天龍八部》中他是“六脈神劍”等段家神功的創立者。開國之初,他分封了很多白族封建主,使其保有並擴大了世襲領地,如洱海地區的高氏家族、楊氏家族等。繼任的幾代皇帝通過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使大理國逐步走向興盛。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大理國前理世系

1063年,洱海楊氏叛亂,興宗段思廉求助於高氏家族予以平定。 高家乘機佔據了鄯闡府,即今天的昆明。1080年,歷史重演,鄯闡侯

高智升再次輔助平定楊氏之亂,扶立段壽輝上臺,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此控制了大理國政。楊氏叛亂在小說中有所交代。

原來十多年前的上德五年,大理國上德帝段廉義在位,朝中忽生大變,上德帝為奸臣楊義貞所弒,其後上德帝的侄子段壽輝得天龍寺中諸高僧及忠臣高智昇之助,平滅楊義貞 。 段壽輝接帝位後, 稱為上明帝 。 上明帝不樂為帝, 只在位一年, 便赴天龍寺出家為僧,將帝位傳給堂弟段正明, 是為保定帝 。

——《天龍八部·八 虎嘯龍吟》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大理標誌性建築——崇聖寺三塔

保定帝段正明也是在位期間皇權旁落的傀儡皇帝。與小說中不同,歷史上段正明並非讓位於段正淳,而是於1094年被迫禪位於鄯闡侯高升泰(高智升之子) ,出家崇聖寺,即小說中的天龍寺。而延慶太子之事純屬虛構。

大理國至段氏失政的歷史時期被稱為前理。

大理是茶花的國度,品種類目繁多。每年冬末春初盛開,望去如火齊雲集、燦月蒸霞,猶勝牡丹。《天龍八部》中也有著精彩的描寫。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大理茶花

段正淳 & 段譽

兩年後高升泰病死,高氏政權仍無法獲得其他貴族的認可與支持,高升泰臨終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家,於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後理首帝,也就是小說中四處留情的風流鎮南王。

段正淳娶高升泰之妹

高升潔為妻,這樁與政治牽連甚深的婚姻中,段正淳處境微妙,曾寫詩稱“夫不如妻”——

國有巾幗,家有嬌妻。

夫不如妻,亦大好事。

妻叫東走莫朝西,朝東甜言蜜語,朝西比武賽詩。

丈夫天生不才,難與紅妝嬌妻比高低。

——大理中宗 段正淳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大理國後理世系

十多年後,段正淳也出家,傳位於子段和譽,又名段正嚴,即段譽原型。崇聖寺北的蒼山東麓是大理國又一名寺——無為寺, 寺藏《傳燈錄》記載他善畫荷寫詩、彈琴譜曲,並且自幼習武學佛,甚為多才。師從六鉉、妙澄二大師學得“六門妙法,皆異術奇門”,我們不知奇在何處,但金庸老先生筆下的“六脈神劍”或許正由此獲得靈感。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段和譽像

段和譽主政大理期間,可說國泰民富,與大宋也相安無事。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曾派使者入汴京朝貢。他雖三宮六院,但確有一位王姓皇后。在位近四十春秋後的1147年,段和譽也依家族傳統退位出家,法號廣弘。

慕容氏 & 鮮卑

先秦時期,我國北方遼闊的草原上,自西向東分佈著月氏(yuè zhī)、匈奴、東胡三大遊牧民族。前207年匈奴冒頓(mò dú) 單于即位,走上崛起之路。月氏被迫前往中亞,而東胡分裂為鮮卑與烏桓兩部。鮮卑最初的活動區域當在今天的大興安嶺北麓一帶。

公元91年,北匈奴受到東漢王朝的致命打擊,西逃而去。鮮卑搶佔了大片的漠北地區,並吸納了至少十萬匈奴人口,開始走向強盛。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二世紀中葉,檀石槐統一了鮮卑各部。他死後,其所建立的聯盟一分為三。其中最為強大的是軻比能部,屢犯魏國邊境,後被幽州刺史王雄(竹林七賢之一王戎祖父)刺殺,鮮卑陷入諸部林立的割據狀態,東部是宇文部、慕容部,西部是拓跋部、禿髮部、乞伏部。

慕容鮮卑在魏晉之時從遼東遷往遼西。337年,部落首領慕容廆(wěi)之子慕容皝(huàng) 建立前燕,定都龍城(遼寧朝陽) ,後遷都薊城(北京)、鄴城(河北臨漳),曾佔據今天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的廣大地區,一直到370年滅於前秦苻堅。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這之後,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在河南滎陽建立後燕,幼子慕容德在滑臺(河南滑縣)建立南燕,其孫在山西長子建立西燕,國祚(zuò) 都很短暫。

此外,慕容廆有一個庶出的兄長慕容吐谷渾,為避開繼承權之爭,率一千餘戶西走陰山,其子孫建立了勢力涵蓋甘青及川北的政權,棄慕容姓,以祖父之名吐谷渾為姓氏和國號,歷時350年,唐代時滅於吐蕃。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慕容復與王語嫣

《天龍八部》中,“南慕容”是燕國王室流落到姑蘇的後人,念念不忘復國大計,但金庸先生並未講明他出自慕容氏的哪個支系。

完顏阿骨打的早年歲月

喬峰為找人參救阿紫,北上長白山,巧遇獵虎的女真人完顏阿骨打,也就是後來的金朝創立者。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赤手屠熊搏虎

周代我國東北就生活著叫肅慎的民族,後又稱挹婁勿吉(mò hé)。唐代時,靺鞨由幾十個互不隸屬的部落組成,其中以黑水靺鞨、粟末靺鞨最為強大。兩部先後歸順唐朝,唐在此設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

唐末五代契丹興起後,吞併了渤海地方政權,黑水靺鞨也歸契丹統治,女真一名開始出現。女真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而鮮卑、契丹和蒙古語則屬於同語系的蒙古語族。

契丹將一部分女真人遷往遼東半島,與契丹人、漢人雜居,稱為熟女真;留在長白山、黑龍江一帶的稱為生女真。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青年阿骨打

11世紀初,完顏部落在生女真中崛起,從遊牧狩獵改為定居在阿什河一帶(今哈爾濱阿城區)。阿骨打是女真部落首領劾裡缽(和哩布)之子,從小就端莊穩重,力氣過人,深得父親寵愛。

金庸在小說前記中曾提到,故事應發生於1094年前後,阿骨打生於1068年,與喬峰相遇時當為25、26歲左右。

遼道宗耶律洪基 & 重元之亂

喬峰隨阿骨打西向獵熊時,又與契丹皇帝耶律洪基相遇結緣,後到遼朝任職,並助洪基平定了南院大王的叛亂。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敝屣榮華 浮雲生死 此身何懼

契丹也是發源於東北的少數民族,與鮮卑宇文部血緣關係密切。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後受後突厥與回鶻統治。唐末,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建國,定都臨潢府(赤峰巴林左旗林東鎮),947年改國號為遼。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遼國世系

興宗

耶律宗真即位之初,其母攝政,欲改立另一子耶律宗元(後改名重元),重元密告宗真,興宗採取果斷措施奪回政權,此後對重元寵愛有加,封為“皇太弟”,甚至酒後許諾百年之後傳位於重元。事實是其子洪基即位,封重元為“皇太叔”。

1061年,重元之子涅魯古奉調回朝任南院樞密使,開始鼓動父親造反。兩年後,父子趁道宗到太子山(內蒙寧城西南)秋獵之際舉事,然而消息走漏,道宗有所防備,只用一天多時間便擊破叛軍的烏合之眾,涅魯古戰死,重元自殺。

這個歷史事件發生於1063年,是距小說故事的1094年三十年前的事,阿骨打、段(和)譽都未出生。金庸老先生這裡大概疏忽了,或者出於虛構情節的需要,對於非歷史小說的《天龍八部》我們不應苛求。

宋哲宗 & 蘇軾、蘇轍

小說末尾段譽即位後,又花費頗多筆墨描寫了北宋朝廷高太后病逝、宋哲宗親政的一段歷史。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高太后小名滔滔,安徽蒙城人,為宋英宗皇后。兒子神宗過世後,冊立其幼孫趙煦即位,臨朝攝政,重用司馬光蘇軾、蘇轍等人,全面廢黜王安石變法。雖有女中堯舜之稱,實則使北宋邁向政治混亂、經濟停滯的境地。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宋哲宗

1093年9月,高氏辭世,哲宗親政。小說中哲宗向奶奶表達了支持變法的主張,直抒欲破遼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志氣。

趙煦親理政務,第一件事便是將禮部尚書蘇軾貶去做定州知府 。


——《天龍八部·四十九 敝屣榮華 浮雲生死 此身何懼 》

蘇軾儘管對司馬光盡廢新法不完全贊同,但仍被哲宗視為舊黨,這時距其第二任妻子王閏之過世僅一個多月,由於蘇軾曾有過出知“重難邊郡”的請求,哲宗就順水推舟將尚在喪妻之痛中的蘇軾發往宋遼邊境的河北定州,並且拒絕了他上殿面辭。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蘇軾知定州

此情況下,蘇軾才呈上小說中提及的奏章,力勸哲宗欲建功立業,切勿操之過急。

太監送進一封奏章,字跡肥腴挺拔,署名蘇軾 。 趙煦道: “ 蘇大鬍子倒寫得一手好字,卻不知胡說些甚麼 。” 見疏上寫道: “ 臣日侍帷幄,方當戍邊,顧不得一見而行;況疏遠小臣,欲求自通, 難矣 。” 趙煦道: “ 我就不愛瞧你這大鬍子,永世都不要再見你 。”

——《天龍八部·四十九 敝屣榮華 浮雲生死 此身何懼 》

至於《天龍八部》中寫哲宗讀完將其撕碎,史書中並無相關記載。

緊接著小說描寫了蘇軾之弟——宰相蘇轍以漢武帝比先帝(神宗),引得哲宗震怒,幸得范仲淹之子範純仁據理進言方化解一場大禍,但也隨即被貶為小小的州官,是真實歷史事件,在《宋史》中都有記載。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蘇轍

哲宗雖然在對西夏用兵等方面有所建樹,然而短命的他卻在親政六年多後病亡,再沒有機會施展宏圖大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