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蕪湖那些讓人聽不懂的方言,難度難以想象,有的讓人哭笑不得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方言,對於初次來蕪湖的小夥伴來說,很多人可能覺得蕪湖的方言其實並不那麼難聽懂的。最起碼這邊的人說話慢一點的話,基本上很多都是能聽懂的。小編是2004年來蕪湖的,因為小編老家在合肥的關係,所以覺得這邊的話和我們那有很多共性的地方,所以小編應付蕪湖的方言的話,基本不存在多少障礙。

盤點蕪湖那些讓人聽不懂的方言,難度難以想象,有的讓人哭笑不得

不過即便如此,蕪湖也有一些方言會讓剛開始來這裡的外地人是聽不懂的,對小編來說,那些方言的難度係數堪比粵語,其中有些還讓小編鬧了個笑話。下面,小編想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蕪湖本地幾個讓人聽不懂的,卻很有趣的方言吧。

一、“Ki”(第四聲)

原諒我只能用拼音來將這個字眼給表達出來。

盤點蕪湖那些讓人聽不懂的方言,難度難以想象,有的讓人哭笑不得

剛到蕪湖來的時候,耳朵裡到處都能聽到這樣的字眼,比如“你ki啊”、“ki得了”、“噶ki”等等。剛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小編就覺得腦子裡都是蒙的啊,心想這個“ki”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雖然小編也將上下文意思連一起,但很難聯想到這個“ki”有幾個意思。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ki”的意思,其實就是“去”,然後恍然大悟。

二、“孩子”。

這個字眼曾讓我鬧了個笑話,怎麼說呢?

盤點蕪湖那些讓人聽不懂的方言,難度難以想象,有的讓人哭笑不得

我們有個同學是蕪湖人,有一次大家一起打球,因為他習慣打球后換一雙乾爽的鞋子,所以他在打完球之後,自然是要脫掉鞋子,然後換另外一雙沒汗的鞋子的。

有一次打完球的時候,他莫名其妙到處找東西,一邊唸叨:“我還有個孩子呢?”剛巧我耳朵尖聽到了,就很好奇多嘴問了一聲,問他是不是開玩笑,怎麼那麼快就有孩子了,而後引得人家哈哈大笑。之後我才知道,原來蕪湖人口中的“孩子”就是“鞋子”的意思。

盤點蕪湖那些讓人聽不懂的方言,難度難以想象,有的讓人哭笑不得

三、哈(第四聲)

其實這個字眼還好理解,畢竟上下文一連貫的話,基本上都能聽懂的。不過,如果將幾個別人都聽不懂的方言字眼放一起的話,其實就很難聽懂了。比如說“哈ki”。

剛開始淡淡聽到“哈ki”的時候,我其實也是聽不懂的。不過在別人的一再催促之下,我才知道這個“哈”是“下”的意思,而“哈ki”就是“下去”的意思。因為這些,經常有人笑話小編反應遲鈍,然而不是遲鈍的問題,是我根本就聽不懂是什麼意思啊。

盤點蕪湖那些讓人聽不懂的方言,難度難以想象,有的讓人哭笑不得

四、“含”。

合肥那邊其實這個還是比較好說的,和普通話的都是一樣的,但這邊形容一個東西很鹹,就說是“含”,比如“含死了”、“含鹽”、“含菜”什麼的。不過這個字眼還好,我覺得連貫下上下文的意思,其實還是能很好理解的,也是因為這個字,我總算明白為什麼這邊會將“莧菜”發音為“汗菜”了。

盤點蕪湖那些讓人聽不懂的方言,難度難以想象,有的讓人哭笑不得

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比較難懂的字眼。不過整體來說,蕪湖方言還是比較容易懂的,而且小編覺得蕪湖女人說蕪湖方言好聽,不過蕪湖的男人說蕪湖方言的話,可能會吃點虧,這裡就不做評價了。

不管怎麼說,每個地方的語言都有每個地方語言的特色吧,其實從語言中尋找一些不一樣的地方,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是麼?

好了,關於蕪湖的事,今天就說到這裡。有更多想要知道蕪湖故事的,歡迎關注我,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