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雞腺胃炎高發,各品種蛋雞和肉雞均可發生,是養殖場、飼料廠都很關心的問題。
雞腺胃炎多見於3-60日齡雞群。以3日齡雛雞發病來看,不排除經種雞、種蛋傳播的可能。
1:雞腺胃炎的危害——發病率高、病程長,嚴重影響生產性能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秋冬季節發病率最高。臨床上雞隻採食量下降、均勻度差,多引起飼料便;剖解症狀為腺胃腫脹,輕微者可見腺胃壁變厚、乳頭腫脹,嚴重者腺胃壁失去彈性、乳頭消失,肌胃角質層潰瘍、糜爛,甚至穿孔(圖1-2)。
該病病程較長,約10-15天,發病後5-10天為死亡高峰,發病率高達15-60%,死亡率可達10-50%;部分病雞康復後,也很難恢復其正常生長,體重與正常雞相比下降15-36%,嚴重影響雞隻的生長性能。
2:引發雞腺胃炎的可能性因素
目前腺胃炎的真正病因尚未定論,眾說紛紜。參考相關文獻報道,引起腺胃炎的可能性因素見下表1.
國內外專家對引起腺胃炎的病原看法不一,在臨床表現為腺胃炎的典型病例中,從腺胃組織內分離出多種病原,有時分離到一種甚至多種病原;而用這些病原重新攻毒,難以複製出腺胃炎的臨床典型病例,說明以上傳染性因素並非導致腺胃炎的根本原因;但是這些傳染性因素會加重腺胃炎的發生率。
因此種雞群的淨化工作至關重要,不過從目前情況看,雖然大型育種和制種企業已經進行了種雞群的淨化工作,但整個養雞業總體來說任重而道遠,尤其817肉雞父母代雞群。
雞腺胃炎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實際生產中,普遍認為黴菌毒素和細菌毒素是引起腺胃炎的主要原因。某肉雞飼料生產企業配方師和獸醫師曾反饋,通過控制玉米質量,降低飼料內黴菌毒素含量,再大劑量添加對致病梭菌敏感的抗生素來控制細菌毒素;發現肉雞腺胃炎的發病率降低及治癒率增加。再次佐證黴菌毒素和細菌毒素可能是引起腺胃炎的主要因素。
3:如何防控
第一是雞苗控制。
儘量選購口碑好、批次間質量相對穩定的育種和制種企業的雞苗,避免垂直傳播疾病對雞苗的影響。
其次是管理上。控制雞群飼養密度及舍內溫度波動,合理通風減少舍內汙濁氣體;加強墊料管理,防治墊料結塊;育雛前期,飼料以“多次少量”的方式進行添加,每次空槽至少1小時,防止飼料酸化黴變。
第三是合理選擇益生菌、氨基酸、維生素等,協助雛雞提前建立以有益菌為主的微生態菌群,保護胃腸道黏膜。
同時高溫高溼季節,育雛前期可以考慮添加制黴菌素來控制黴菌,減少因黴菌生長而導致的黴菌毒素汙染。每日對病死雛雞和弱雛進行解剖,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雞群出現腺胃炎,可採用清熱祛溼保肝健脾中成藥來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和增食,免疫調節劑提高免疫力,消炎藥或植物精油減輕炎症反應,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減少因胃酸分泌對腺胃的進一步損傷,對致病梭菌敏感的抗生素或益生菌來減少細菌毒素的方案進行綜合控制,當然也要控制黴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