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事大白話:想在中國多賣車 必須學會“二皮臉”

車事大白話:想在中國多賣車 必須學會“二皮臉”

2020年8月,放榜的不止有高考錄取,更產出了一份頗具借鑑意義的汽車銷量數據。在國內疫情基本控制穩定的前提下,8月的汽車市場,不僅反映了國內購車水平的回穩程度,更是為“金九銀十”汽車銷量衝高所做的重要鋪墊。

當然,傳來的是好消息。

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較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增速已接近上年平均水平;1-8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4%,而1-7月為下降0.4%,累計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工業生產復甦態勢持續鞏固。

相比前幾個月疫情影響之下的“混亂”,如今車市大盤良好,細看銷量榜單的局部也便更有意義。

細細品味之下,劉、楊兩位大白話有了兩點感悟:

其一,正所謂在中國賣車,車企和車型必須要做到“二皮臉”才能賣好!“二皮臉”分別指車輛本身的“顏值即正義”,以及在中國汽車市場獨領風騷的“面子購車觀”。

其二,銷量確實是影響消費者購車的因素之一,但過分參考銷量存在“真假數字”風險的同時,也說明著消費者對自身用車需求的判斷能力較弱。

車事大白話:想在中國多賣車 必須學會“二皮臉”

德日:顏值與面子齊飛

曾幾何時,大家都更願意將“日韓系”掛在嘴邊,這也說明了當年日韓車企在中國消費者眼中較為均衡的競爭力。時過境遷,在市場經年洗禮後,“德日系”成為了新的口頭禪。

確實,在品牌銷量Top10中佔據了7個席位,德日系在中國車市的風光,無人能及。

雖然德日系各個品牌都有著獨特的“性格”,在顏值與面子方面也算各有所長,但將他們比作沒有明顯短板的“全優生”,並不為過。

車事大白話:想在中國多賣車 必須學會“二皮臉”

德日共同制霸大局,卻也在各個細分市場的頻繁過招中上演著恩怨情仇,比如,由於各品牌部署車型繁多,競爭態勢也更加激烈的A級(含A0及A00)轎車市場。

在顏值與面子的較量中平分秋色,德日系在家轎領域搶佔市場的秘訣還包括“兄弟多,好辦事”,經典戰役包括:軒逸與軒逸經典形成合力,阻擊大眾“德原朗”,成功在“兩逸之戰”中領先,拔得頭籌。

“北大眾”有速騰、寶來,“南大眾”有朗逸、桑塔納,打得不亦樂乎,總量卻相差無幾。豐田亦如此,北有卡羅拉、南有雷凌,雙拳出擊,搶佔市場。

正是因為的“兄弟車型”眾多,造成了德日系幾乎包圓A級轎車Top10的局面,所以不得不誇一下別克英朗和吉利帝豪,能挺進前10,著實不易。

車事大白話:想在中國多賣車 必須學會“二皮臉”

美韓:顏值必須上行品牌卻被迫下探

為何談到美韓系車型,車事大白話特意選取了B級轎車市場作為切入點?

SUV在中國有多火自不必談,不少人認為“得SUV者得中國”,但小編我卻有著不同的見解,或許“得轎車者才能得中國”——一來,SUV增速拐點早已顯現,市佔率趕超轎車壓力山大,甭管差多少,轎車還是比SUV更走量;再者說,轎車或許才是最能代表品牌力的產品,尤其是在面子甚至比顏值更重要的B級轎車市場。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快塌了,眼看他又回來了。”這樣一段話,用在前文提到的別克英朗身上尤為合適,在B級車市場中的美韓系品牌身上同樣適用。

作為名聲在外的“三寶”車型,索8、K5、邁銳寶承載了多年前中國消費者對高性價比B級轎車的太多向往,如今卻只有邁銳寶獨自挺進Top10,剛剛完成煥新的索納塔10和K5凱酷卻只交出了3000+的銷量成績。

當然,曾靠顏值動人的韓系“二寶”也曾迷失過幾年,從索8的“顏值巔峰”到索9的“標準網約車”長相,再到如今設計風格激進、年輕化有些“用力過猛”意味的索10和K5凱酷,其銷量後勁兒成色幾何,尚待時間考察,但相對於此前月銷破萬的索納塔和本就徘徊在3000-4000輛的K5而言,索10所揹負的壓力顯然更大。

然而今非昔比,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相對緊縮的B級轎車市場,由於價格區間已與豪華品牌(尤其是二線豪華品牌)有所重合,若非在面子和顏值方面(尤其是品牌力層面)雙雙出類拔萃的車型,已很難再顯身手、出人頭地。

相信,起起落落的美系,以及靠顏值再度衝擊銷量天花板的韓系,心裡已很清楚,品牌力的提升才是轎車市場的致勝法寶——然而,難就難在品牌力塑造與性價比攻堅之間,那背道而馳的矛盾。

車事大白話:想在中國多賣車 必須學會“二皮臉”

自主:品牌向上造成馬太效應放大

一方面,合資品牌無奈下探,爭搶本屬於自主品牌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也在艱難的向上發展中謀求生路。

辦法總比困難多——除了超高的性價比,高顏值或許正在成為自主車型艱難搶奪合資市佔率的“第二把刷子”,在SUV、MPV這兩個對面子要求略低於轎車的細分市場中,展現得尤為明顯。

除了哈弗H6和五菱宏光兩款“國民神車”長期霸榜之外,憑藉“兩把刷子”闖天下的諸多自主品牌同樣風光。

除了銷量衝高,主流自主車企在品牌向上的征程中也算做出了一些動靜,比如處在第一梯隊的領克和WEY。但消費升級大潮中,自主品牌的市佔率持續走低的趨勢仍在蔓延,這也就造成了強者恆強、弱者出局的殘酷場面。

在馬太效應逐步放大的今天,眾泰、銀翔、幻速、寶沃、獵豹等眾多邊緣化自主品牌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則或許正在應驗一句不太中聽的論斷:“中國車市並不需要那麼多的汽車品牌。”

車事大白話:想在中國多賣車 必須學會“二皮臉”

法系:好產品不一定有好銷量

讓我流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應驗這不太中聽論斷的,也不止是自主品牌,還有法系車。

除了神龍因頻繁的人事調整,從前兩年開始一蹶不振以外,合資股東雙方紛紛變賣家當卻仍“傲慢嘴硬”不會退出中國市場的DS,以及突生變故將在華乘用車業務草草了結的雷諾,都令人唏噓。

從顏值了得、機械素養令“劉大白話”頗為滿意的標緻508L,再到“楊大白話”因其舒適性表現逆天而心心念唸的雪鐵龍C6,法系車的產品力和可靠性從未出過任何問題,甚至在“人多嘴雜”的車型論壇中,法系車的口碑也一直令人放心。

但產品好,並不意味著市場表現好。

或許正如音頻中所聊的,法系車猶如“藝術特長生”,其超越時代審美的設計,和那股子藝術家固有的高傲性格,並非大部分中國消費者所容易接受的吧。

車事大白話:想在中國多賣車 必須學會“二皮臉”

新能源:盤子不大看點不少

以中汽協的8月銷量數據為基準,在218.6萬輛的基盤中,新能源僅10.9萬輛,大致估算就是每賣出200輛燃油車,才能賣出1輛新能源汽車。

以上數據確實說明了新能源車市的“盤子”並不大,卻也不耽誤新能源車市裡存在諸多熱門話題,比如以下三個。

特斯拉Model 3強勢依舊。8月在華上險量為1.15萬輛。持續月銷破萬已不是難題,一馬當先的氣勢也令人咋舌,雖然實現全球全年交付量超過50萬輛的目標有點兒懸,但這並不影響其風光無兩的狀態。

特斯拉阻擊者正在集中出現。為了幫比亞迪漢EV“避嫌”,小編特意選用了上險量數據來進行分析,沒有浮誇的4000輛(批發銷量),也並非2860輛(純電+插電車型產量),而是1022輛(上險量),雖然數字不甚理想,甚至沒有進入Top15榜單,但相信尚處交付初期的比亞迪漢仍有後續發力的機會;令人驚豔的是,頂著“人民到底需不需要”的輿論壓力,宏光mini用一飛沖天的8857個上險量終結了質疑的聲音,一舉成為與Model 3銷量最為接近的新能源車;頭部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型也正在穩中爬升,縮小差距。

豪華車的動能轉換雷聲大雨點小。隨著寶馬iX3的問世,BBA的純電產品終於在中國市場聚齊,然而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的強勢,並不能通過修習“純電速成班”迅速傳承至新能源市場,或許高昂的售價和相對落後的純電車型產品力,並不能只靠豪華配置來支撐;參考長期霸榜的寶馬5系PHEV,或許將主銷車型全面插電混動化才是BBA快速玩轉新能源車市的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