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26年前,一個“傻瓜”曾向人們詮釋出生活的真諦

總認為自己聰明,總把別人當作傻瓜,是大多數人的通病。

1994年,《阿甘正傳》正是用一個“傻瓜”,讓所有人再次看清了這一點,並讓幾乎每一個觀影者都從這個“傻瓜”身上,找到了那個心裡最想成為的自己。

時光匆匆,26年轉瞬而逝,歲月的坎坷,早已在我心上刻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跡。但如今再重看《阿甘正傳》,依然會被那個“傻瓜”所感動,還是會隨著那個“傻瓜”的一舉一動,去欣喜,去流淚。

拿今天的眼光重新審視這部電影,它已不再只是一部讓人淚目的勵志電影,它更讓我看到了生活真實的樣子,看懂了人生本就不完美。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像是在閱讀自己的內心,是在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它讓我看到了自己心底裡最渴望的夢想、最珍視的人格與品質,以及人生中那些最值得珍惜和擁有的東西。


《阿甘正傳》,26年前,一個“傻瓜”曾向人們詮釋出生活的真諦

1994年7月16日,由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的《阿甘正傳》,在美國上映。

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它講述了一個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堅韌,始終堅守內心裡的自我,“人傻但心不傻”,終得上天的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出奇蹟,在生活中贏得愛情與幸福的勵志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阿甘正傳》在堪稱奧斯卡電影史上競爭最慘烈的1995年,擊敗了包括《肖申克的救贖》、《生死時速》、《這個殺手不太冷》……在內的諸多熱門影片,一舉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6項大獎。即便是到了20多年後的今天,它在豆瓣上的評分依然高達9.5分,高居歷史第三位。

《阿甘正傳》,26年前,一個“傻瓜”曾向人們詮釋出生活的真諦

生活中,我們總是在抱怨命運的不公與偏心,習慣了將一切歸咎於人,卻鮮少有人能夠坦然接受命運的磨礪與考驗,在逆境中做最好的自己。

影片中那個叫阿甘的“傻瓜”他做到了!他做到了我們這些正常人想做卻沒有做到的事情!

他只是坦然接受命運給予的一切,然後用簡單與堅持,就打敗了那些自以為是的聰明人。

影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將得到什麼”。

這是阿甘母親臨終前留給他的話,藉此讓阿甘懂得,人生不必過多的去猜測命運的走向,也不必整日裡為此憂心忡忡,命運總會有最好的安排,坦然接受,做好自己,才是最好的方式。

人生無常,命運莫測。

人們往往都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對人生和命運的猜測與抱怨當中,每每遇到挫折打擊,總是會認為是別人或老天辜負了自己,卻從不願意坦然地去接受它。這也許就是很多人感覺到疲憊和沮喪的根本原因。

影片中的阿甘,智商只有75,從小到大都被人當作傻瓜看待。但他始終相信母親說的,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他勇於接受生活帶給自己的一切,只是專心做好當下的事情,不抱怨,也絕不放棄。

生活中發生的所有事情,在他看來,都如同他手中那盒各式各樣口味的巧克力,無論是哪一種,他都欣然接受它,然後坦然面對,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將它做好。

因為能跑,他上了大學,成為大學橄欖球隊的一員,還進入了全美明星隊,受到總統接見;因為在戰鬥中負傷,養病期間他成為軍隊中的一名乒乓球手,並參加了中美乒乓對抗賽,直接參與了中美乒乓外交;作為一名士兵,他因在越戰中英勇救出五名戰友,而榮獲國會榮譽勳章,再次受到總統接見;作為一個捕蝦人,他最終成為了一位優秀的企業家、慈善家……

這些雖然只是電影中的傳奇故事,但仔細想想,每件事情又極其簡單而普通,是每個人通過努力都可以做到的,只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夠像他一樣一直堅持倒是真的。究其原因,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只是不願面對那個難堪的自己罷了。

命運,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生活。

只能靠我們自己去遇見它,去接受它,並親手去塑造它。我們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它,我們為之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與堅持,它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什麼樣子。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幫助我們給出答案,也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面對。


《阿甘正傳》,26年前,一個“傻瓜”曾向人們詮釋出生活的真諦

上天給予每個人以恩賜,有的人將它發揮到極致,做到了那個最好的自己。而更多的人卻只是將它們荒廢於歲月的塵埃之中,任由它們慢慢地消亡。

影片中那個叫阿甘的“傻瓜”他做到了!他做到了我們這些正常人能做卻不屑於去做的事情!

他專注於每一件簡單的事情,並將它們一一做到極致,他成功了,就連那些自認為聰明的人也為之折服。

現在有個很時髦的理論:長板理論。

長板理論,說的是將企業的長板無限延長,做到極致,使其成為絕對的優勢。長板理論認為企業經營的成敗不在於最短板,而在於如何使最長板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這一點,在“華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如果將它放在個人成長方面,就是說每個人不必成為一個全能型的人才,將自己的特長髮揮到極致也是一種成功。

而與它相對應的,是之前人們經常使用的“木桶理論”,說的是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了木桶的裝水能力。意指企業只有補齊自身的短板,才不至於在競爭中失敗。

在此提到這兩個理論,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上天也給予了每個人以恩賜,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將它發揮到極致,力爭做到那個最好的自己。

當然,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去補齊,但人格與品德上的短板,是永遠無法彌補的。一個人無論有什麼樣的優點與長處,若是在人格或品德方面有問題,他永遠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最多也就是一時的僥倖而已。

影片中的阿甘,儘管智商不高,但卻是一個在所有時候都能夠保持簡單、專注的人,他可以將我們常人內心裡的雜念摒棄一邊,專心致志只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情。他真正將自己的長板發揮到了極致。

很多人僅僅用“傻人有傻福”來解釋他的一切成功,想必是不夠深刻的。

無論是跑步、槍械組裝、捕蝦,還是堅守對珍妮的愛情,阿甘都表現出了非凡的專注力、耐心與持之以恆的堅持。同時,他在生活中,始終能夠保持心靈上的純粹和熱愛,更是大多數人所無法比擬的。

生活中,我們也想堅持做好一件事,也想一生愛一人,可為什麼我們很多人做不到呢?

不是我們太笨、太傻,而是我們自認為自己太聰明,不屑於堅持在一件簡單的事情上,花費太多的時間與精力。我們總認為自己可以做到的更多,可以在現實中得到的更多,結果大多數時候都只能是半途而廢。

人的一生,真正能夠做好一件事,已經不容易,奢求太多,只會適得其反。


《阿甘正傳》,26年前,一個“傻瓜”曾向人們詮釋出生活的真諦

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善良、忠誠、守信,對朋友、對家人充滿責任感和愛的人,可走著走著,那個原本簡單、單純,內心乾淨的自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卻是一個滿心迷茫困惑,對生活充滿了失望、沮喪、懷疑的人,最初的願望也都變成了得過且過、隨波逐流,我們也終於淪為了那個曾經被自己厭惡的模樣。

影片中那個叫阿甘的“傻瓜”他做到了!他做到了我們這些正常人無比嚮往卻又很難做到的事情!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著、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也打動了每一個電影觀眾的心。

聰明的人,有能力的人,有思想的人,什麼時候都很多。但對生活充滿信念,忠誠、守信、有擔當的人,在什麼時候都是稀缺品和瀕危物種。

阿甘這個“傻瓜”,其實就是我們心目中一直最想成為的那個人!

他對戰友和朋友忠誠。冒著被敵人打死、被己方飛機投下的汽油彈炸死的危險,他一次次衝進叢林尋找好友布巴,並先後救出了四名戰友和奄奄一息的布巴。

他對朋友守信。儘管好友布巴已經在戰爭中陣亡,但他只憑一次和布巴在大雨中休息時的對話,在退伍之後,還是傾其所有去完成好友生前的願望,在布巴的家鄉買下了一艘捕蝦船,並與布巴的家人五五分賬。

他從始至終都堅守著對珍妮的愛,從未動搖。無論怎樣,他都給予珍妮無條件的愛,寬容,忍耐,發自內心的關心與想念。

他有著極強的家庭觀念,對母親、對愛人、對孩子,都擁有強烈的責任感與深深的愛。

也正是因為阿甘的這些舉動和他純潔的心靈,才真正從內心感染、打動了丹中尉和珍妮,讓他們放棄了之前頹廢、陰暗的心理,選擇重新開始正常、積極、陽光的生活,從而獲得了新生,贏得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愛。阿甘不但自己做到了這些,他還在影響著他人。

生活中,總有太多讓我們想要去追求的東西,金錢,名譽,地位,愛情……等等,可我們更需要來自於自己內心裡的認可,來自於他人的尊重,只有它們才真正讓我們感到心安。而要想得到它們,除非我們自己能夠做到,否則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替代或給予。


《阿甘正傳》,26年前,一個“傻瓜”曾向人們詮釋出生活的真諦

人生,總有不可把握的現在和無法預知的未來,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不悲不恐,不怨不懼,盡己所能,做那個最簡單、最真實的自己,珍惜每一寸光陰,珍惜每一份生命中的緣分。

活著,我們都在尋找生命更深處的東西。

儘管命運顛沛流離,儘管人生起落無常,真誠與真心,堅持與執著,簡單與熱愛,都仍將是我們不變的追求,而那些美好的夢,絕對值得我們去付出所有的努力。

《阿甘正傳》,一部26年前的電影,一個看上去有點兒缺心眼的“傻瓜”,給予我們的啟示遠不止這些,其中的很多細節,都可以讓我們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自己。

真心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像阿甘一樣,活得簡單、真實、快樂!


《阿甘正傳》,26年前,一個“傻瓜”曾向人們詮釋出生活的真諦


作者:德友聚靜心齋首號,一個願意用心交流,有點兒帥,卻不油膩的的大叔。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予以刪除。

本文僅在頭條號獨家首發,版權歸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本人,盜版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