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都是“用”出來的,事業都是“逼”出來的

聽過太多管理者感嘆,覺得沒有合適的人才,或總覺得自己的下屬這裡那裡有不足,不敢委以重任,須不知,要找到一個完全符合要求的人才並不那麼容易,因為,人才不是“選”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用”出來的。

人才都是“用”出來的,事業都是“逼”出來的

給予機遇,在信任中成才

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共有兩位底層出身的開國皇帝,劉邦和朱元璋。這兩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跟隨他們一起打天下的,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的老鄉。這些人,後來也都成為國家棟梁。

劉邦的開國功臣中,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盧綰、夏侯嬰等等都是自己的同鄉,全都是後來的國之棟樑。

蕭何是沛縣的一個小官,時任秦朝沛縣吏掾,即縣政府官員,後來稱為劉邦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曹參,沛縣人,早年為秦朝沛縣管理監獄的小吏,後屢建戰功, 攻下兩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賜爵平陽侯,後繼任蕭何為相國。

樊噲,沛縣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後為西漢開國元勳,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

周勃,沛郡豐縣人,以編織養蠶的器具為生,是養蠶的,有時候還搞點副業,有人家有喪事的時候,幫人吹奏。他自幼習武,弓馬嫻熟,孔武有力,多立下戰功,拜將封侯,此後出將入相,聞名天下。

盧綰:劉邦同村的發小,楚漢戰爭中,屢立軍功,官至侍中、太尉,封為長安侯。劉邦建立漢朝,被封為燕王。

夏侯嬰時任秦朝沛縣交通局官員,負責養馬,也負責駕車,後來屢立戰功,常任太僕的職位,封為列侯。

任敖,沛郡人,年輕時當獄卒,後以賓客身份隨從劉邦,官至御史,後封為廣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戶。

劉邦在沛縣起事之前,他們都做著自己的事情,毫不起眼,然而卻跟隨劉邦歧義之後,都展現出經天緯地的才能。一個小小的沛縣,何以一下子出現這麼過國家棟梁?

難道真的是沛縣那個地方人傑地靈?

其實並不是,漢初三傑跟著劉邦之前,蕭何不過一縣吏,張良一行刺謀劃家,韓信一執戟衛士,他們之所以留名青史,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遇到了劉邦以及抓住的機遇。

劉邦能納張良之言,張良對他歸心;能任用蕭何,蕭何歸心;能放權給韓信且大膽封王,韓信歸心。

在沒有遇到劉邦之前,他們顯得寂寂無名,遇到劉邦之後,埋藏的潛力得到了發揮。

他們在縣裡過著自己的生活,而跟隨劉邦到了新的平臺,面臨生死抉擇和機遇並存的時候,他們發現了自己還有更強的潛力,經過長時間的磨鍊、經驗的積累,每個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發揮出極大的能量。

人人都有潛能,當有了發揮的平臺,抓住發展的機遇,人人都可以成為人才。


百鍊成鋼,在戰鬥中成長

湖北紅安縣在歷史叫黃安縣(後改名紅安),今屬黃岡市代管,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

紅安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1927年,在紅安打響了黃麻起義的第一槍,並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

紅四方面軍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部隊之一,以鄂豫皖蘇區部隊為主力組成,於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黃安七里坪成立,僅紅軍時期就殲敵80多萬。

在紅安這片熱土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有12人在大軍區擔任過司令員和政委,有4人擔任過軍兵種司令員、政委,有18人擔任過軍長,有11人擔任過軍政委,紅安縣還有17人任過大軍區副司令員、副政委,24人任過兵團級領導職務,100人任其他省軍級職務,紅安因此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第一將軍縣”,被稱為將軍的搖籃。

一個窮鄉僻壤的山區縣,何以誕生這麼多的將軍?

從最早的黃麻起義開始,紅安的數十萬英雄兒女先後參加了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那些從山區走出來的最普通的人民群眾,在戰鬥中學會戰鬥,在戰鬥實踐中成長,百鍊成鋼,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成就了將軍縣的美名。

沒有人天生就會打仗,天才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才都是在實踐中磨鍊自己,在戰鬥中一步一步成長起來。

實踐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造就人才的最好課堂。


感召內驅,在激勵中成功

20年前,阿里巴巴的十八個人,聚在一個叫湖畔花園的民房裡,圍著一個瘦小的身影,被“忽悠”了整整兩個小時。這群人發瘋似地工作,每天工作16到18小時,累了就睡在辦公室的睡袋裡。哪怕是夜裡三四點鐘,辦公室裡還會燈火通明,他們日夜不停地搞網站設計,討論創意和構思。

他們也天天吵架,從早吵到晚,有時還跑到馬雲的桌子前拍桌子,跟他爭吵。就這樣,他們度過了青蔥的歲月,阿里巴巴也以最輝煌最亮眼的姿態呈現了世人面前,那當初的十八羅漢,大部分人也都成為公眾眼裡成功的精英人物。

人才都是“用”出來的,事業都是“逼”出來的

馬雲,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孫彤宇,前淘寶網總裁

彭蕾 ,螞蟻金服董事長

金建杭,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

蔡崇信,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

金媛影,阿里學院高級專家

師昱峰,管理部資深總監

盛一飛,支付寶用戶體驗部總監

麻長煒,淘寶用戶體驗設計總監

韓敏,小微金服集團人力總經理

謝世煌,阿里資本部門的副總裁

戴珊,阿里首席客戶服務官CCO

蔣芳,阿里廉正部和人力部副總裁

饒彤彤,阿里基礎運維部員工

吳泳銘,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

周悅虹,不詳

樓文勝,不詳

張瑛,馬雲夫人,全職太太。

這十八個人,不乏當初就屬於精英人物,但也有一些人,也只是普通的上班族甚至學生。為什麼他們都能成功?

除了阿里這個平臺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他們受到夢想的感召。

人才都是“用”出來的,事業都是“逼”出來的

阿里巴巴有一句名言,“讓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潛能”。

馬雲通過提出的“不可能的目標”激發了各類人才的才能、熱情和想象力,“有機會做可以影響別人生命的事”,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

很多阿里巴巴的員工有十分豐富的跨國公司工作經驗,他們放棄了優厚的薪酬待遇加入阿里巴巴,主要是他們希望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奮鬥,實現夢想,共同創造一個偉大的企業可以改變世界、為國爭光。
創業初期,作為最早起的十八羅漢都有期權,隨著阿里巴巴成功登陸紐交所,一舉創造出一萬多名千萬富翁,再造世界之最。

使命感召,金錢刺激,內在激勵和外部激勵產生化學反應,再平凡的人也能迸發出大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