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國象棋名手---(十一)“沖天炮”羅天揚

羅天揚,原名福卿,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 出生。家貧失學,8歲到漢口跟隨當白鐵工人的父親生活。14歲到楊千總巷(今人和三巷)羅義隆白鐵店當學徒。3年後出師,自己挑擔子營業。羅在少年時即愛好象棋,鑽研不輟。17歲後挑擔子走街串巷時,經常到戲子街(今人和街)坐茶館,往往因與人對奕或看人下棋而忘記做生意。

人們只知道他原業白鐵匠,為此呼為羅鐵匠;又因他的年歲較另一湖北名手雷海山為長,為此呼羅為老湖北;羅又因性格明快豪爽, 落子飛快麻利,愛喝酒,而被呼為“沖天炮”、“老酒仙”。天揚之名系棋友周煥文所擬,取鐵匠的諧音和“天下揚名”的含義。 少年時,羅在漢口學習白鐵手藝,很快學會並愛上了象棋。據《黃鶴樓棋話》載:羅曾向一個綽號“混一天”的李姓好手學過棋。由於進步快,不久就在當地出了名。羅20歲左右時,茶館舉辦了一次象棋賽,三鎮內外的大多好手都參加了,羅一舉奪魁,從此稱雄武漢三鎮。26歲時,他的棋藝已臻上乘之境,棋藝已臻成熟且頗有爭雄願望的羅,決計挾技去全國各地闖蕩。30 歲前,羅來到上海,初以擺棋攤為生,既擺殘局,也擺滿盤,在自己一方拿去雙馬,表示可以讓子弈棋。羅對上海的情況較熟了,就上茶館弈棋,並以此為生。

約在1918年左右,羅和上海第一名手勵志英作個局賽,有八局用炮,獲得小勝,於是上海棋壇傳開了“羅鐵匠”的大名。在棋界,羅天揚又以供品、棋德高潔受人稱頌。如他員以供灼生,但從不主動向人兜攬,對局時不論對手是高手或低手,總是面對棋盤,正襟危坐,不吭聲,不敲子,不悔著,不指劃棋盤,全神貫注地奕棋。羅對提攜後生也十分熱心,且不計功利,為此很受人尊敬。羅天揚的為人,爽朗明快,有點像炮。早期彈棋,喜歡用炮局,且因棋藝高超而顯示其威力,受到棋界的稱讚。於是有人戲稱羅天揚:人是炮,棋亦是炮。

二十年代初,揚州名棋手周煥文,與慢國手張錦榮賽棋失利,一氣離揚州,在上海老西門廣益善堂懸壺行醫,並常去暢國茶室弈棋。由於羅和周常在一地,就交上了朋友。周煥文感 到羅雖身在江湖,但江湖氣不重。其時,周煥文正在督促兒子周德裕習弈,為了讓他接觸各種棋路,周煥文請羅住到自己家,和兒子周德裕弈一百局棋,羅欣然同意,這對周德裕今後壓倒慢國手張錦榮,稱雄全國,具有一定的作用。為了報答羅的俠氣,周還薦羅去揚州“棋孟嘗”張毓英宅攻擂,這正合羅的心意。當週撰寫薦信時,對羅的稱呼感到犯難:用諢名太不雅緻,於是以鐵匠的諧音,取“天揚”兩字為名,從此“羅天揚”這名字開始載人象棋的史冊。

當時揚州張宅的象棋擂臺,由張錦榮擔任臺主,會戰各地來訪的象棋高手。羅到揚州張宅時,恰逢名手吳淞亭在攻擂。張錦榮果然了得,弈至傍晚,已取得勝勢。吳淞亭要求明日續弈,張認為吳已在劫難逃,同意明早續弈。晚上,吳因鄉情向羅討教,羅慨然答應幫吳共同尋求解救之法,直到次日天明,才找到可和的辦法,使吳十分感激。

羅天揚的俠氣還反映在收徒方面。舊時,江湖上的收徒,規矩較多,如徒弟今後弈彩贏得錢,除生活必需外,須孝敬師傅,要付學費等,至於“徒不跟師鬥”則是最起碼的了。三十年代初,小揚州林榮興來到上海,人生地不熟,且棋藝尚未成熟,為此由萬介紹,初投羅天揚的門下,羅除悉心教授外,絕不向林勒索什麼。以後林榮興的棋藝,打遍上海無敵 手,有“小剃頭”之稱,收入一度可觀,羅也不向林榮興索要什麼。對於另一同鄉名手李義庭的培育和提攜,羅更是不遺餘力。李的棋藝初成於湖北武漢,為了磨練常去上海弈訪,羅天揚又是陪弈指導,又是介紹對弈。1954年夏秋之際,李義庭再次往上海弈訪,想攻楊官璘的擂臺,但李還只17歲,經羅天揚千方百計懇請,終於由董文淵轉求楊官璘加賽一場,時間為8月31日晚,地點在大新公司的棋壇,前後兩局,李竟全勝,一時轟動了上海。在1958年,李義庭不負眾望,獲第三屆全國象棋賽冠軍。後來又獲得“中國象棋特級大師”的稱號,成為一代國手。在棋界,人人都知道羅天揚雖是窮漢子,但頗有硬氣。據《棋中高士羅天揚》載,羅有時手頭拮据,別人要借錢給他時,他總是拒絕,以恩賜的口吻借給,他更為嚴拒,寧可捱餓。一次,有個有錢而要名的棋迷想送錢給他,但要他在公開場合輸一盤給他,被他嚴拒,只有當確實感到對方有誠意時,才肯接受,而且以後有錢時必然歸還。由於羅很有氣節,因此,他雖是個文盲,仍被商務印書館聘為象棋指導,享受一般棋手較難得到的光榮。

羅天揚後期離開武漢後,打出“黃岡羅天揚象棋訪友”的旗幟,曾在江、浙、魯、鄂、粵等省弈棋,鮮逢對手。三十年代初,在湖北黃鶴樓擺象棋擂臺,歷時半年多,充分顯示了羅熱愛棋藝的秉性和樸實可愛的性格。他走後引起棋人們的懷念,有人作了打油詩:天揚已隨輪船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天揚一去不復返,將帥士相空悠悠。

在二十年代中期,羅天揚在滬落腳謀生,且戰績比較突出,基本上和“揚州三劍客”之首周德裕齊名,為此,邀請他作表演的較多。如 1928年 3月22日上海青年會舉辦名手錶演賽,由周德裕和羅天揚對陣,羅以迅速飛快的落子及一勝一負較好的戰績,贏得了陣陣掌聲。尤其是第二局,羅以極乾脆的殺法取勝,為此,鄞縣名手馮友笙撰文介紹了這兩局棋的精彩著法,刊於《時 事新報》。羅勝周的一局中,本意是以殺求吃掉羅的七路車。豈料羅眼睛一眨,計上心來,不慌不忙地走了步馬三進五去炮,這個解殺還殺大出周德裕的意料,於是周失一馬而呈敗勢。

1932年,浙江寧波市邀請上海名手訪甬,由當地名流李濟民贊助,在寧波江北青年會舉行“滬、甬象棋名手友誼賽”。 上海方面由羅天揚、竇國柱、朱劍秋三人組隊成行,寧波方由浙江名手張觀雲、徐葆康及另一位寧波好手謝鴻元應找。由於上海方面的都是大名手,從四鄉趕來看比賽的人山人海。結果羅勝了寧波謝鴻元。賽後,羅天揚無意中吐露了一句直心腸的話—一謝的棋可讓單馬,而被好事者傳播。後由李濟民懸彩,羅、謝讓單馬再弈,仍為謝負,使寧波棋界充分看到羅的不凡棋力。 1935年,羅天揚已 48歲,但愛棋之興不減,風聞華南高手如林,棋風繁盛,就和另一湖北名手方紹欽(方為漢口冠軍)聯翩南下。在征戰香港時,和曾展鴻、何魯蔭等名手交流過棋藝,互有勝負,但影響不小。在廣州,他又和周德格、 方紹欽三人合成聯軍,和華南隊作了交流,也取得好成績。

解放後,羅天揚以60多歲的高齡,曾力戰眾多的新進名手,其中以1951年9月 27日在大新公司力戰楊官璘成和的棋,最為膾炙人口。那次,上海八仙橋青年會大禮堂燈火輝煌,數百位象棋愛好者觀賞了湖北老將羅天揚對廣州楊官璘的一場鏖兵。當時楊官璘已大顯鋒芒,戰績彪炳,壓倒海上群雄。主裁判徐大慶深為羅老擔擾,認為他已年逾花甲,恐怕力不從心。不料兩盤棋的結果是各勝一局,秋色平份。第一盤羅執先,以中炮直橫車進攻屏風馬進七卒,由於羅老貪吃中卒,被楊鬥炮反先制勝。次局,羅以牙還牙,用屏風馬兌兵巧破楊官璘的五八炮。綜觀兩盤棋的戰鬥過程十分精采,贏得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散場以後,棋友在伴送羅老返寓途中,滬青棋社的顧問賀肖傑說:“楊官璘的棋藝能攻善守,技術全面,慣於征戰。如與已故七省棋王周德裕相比,確有相似之處,論及成績,實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天羅先生表演出色,真是黃忠戰趙雲,寶刀不老啊!”羅天揚一面謙謝,回頭望著青年會的十層高樓,感慨地道:“今天在這裡下棋,使我想走了二十餘年前與周德裕曾在此處交流表演的情景,可惜德裕早逝,委實令人傷懷,如果他還健在的話,該多好哪。”正是:寶刀未老說天揚,大戰冷南一老楊,老將黃忠人不老,平分秋色兩棋王。”

1955年春,羅天揚在武漢同李義庭一起,力戰上海隊的何順安和屠景明,並於同年秋訪問廣州,力鬥廣東棋壇雙雄楊官璘和陳松順,可見他仍寶刀未老!雄風猶在。這時,羅天揚已70歲高齡。

大約1958年前後,上海的各個弈棋場所停頓,羅返回湖北家鄉,被聘為湖北省文史館員,做棋藝史料的整理工作。經濟上雖菲薄,但生活尚安定。羅於1964年逝世,終年77歲。

上海萬安平先生有詩讚曰:

湖北黃岡苦練兵,各方征戰得棋名。

寶刀未老群雄贊,技藝高超譽滿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