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Go鄭華:金融科技出海,如何贏在巴西

CrediGo鄭華:金融科技出海,如何贏在巴西


要點速覽:

  • 巴西金融行業歷來被五大銀行壟斷,體量最大銀行是私人銀行Itau unibanco,但數字化銀行Nubank的出現打破了壟斷格局
  • 巴西Fintech領域產品豐富多樣,包括外匯換匯、支付、投資交易、保險、信貸,都有涉及
  • 做一款面向巴西的金融產品,關鍵因素有兩個:業務上的風控邏輯,和大數據風控的處理能力
  • CrediGO的相對優勢——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去做工具類的產品


3月25日,志象網聯合Polymath、華為雲主辦了題為“鉅變前夜的拉美互聯網”的線上分享會,邀請Polymath Ventures 中國-拉美創投總監慄鵷、CrediGo創始人兼CEO鄭華、Pagsmile CEO劉迪、華為雲拉美VP劉飛做主題分享。


四位嘉賓分別以“拉美互聯網創投創業生態——機遇和挑戰”、“YC畢業生的拉美fintech出海秘訣”、“拉美遊戲出海的趨勢與實踐”、“華為雲助力中資出海拉美”為題,講述了個人和公司深耕拉美的經驗。


以下是CrediGo創始人鄭華的分享實錄

(經志象網選編)

CrediGo鄭華:金融科技出海,如何贏在巴西

CrediGo創始人鄭華


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從國內出來到巴西創業,從零開始做的這個項目。我第一份工作是在香港,在香港待了很多年。然後加入了優步,當時在杭州,做司機增長、質量控制、風控等工作。合肥優步的城市運營是我開啟的,最後做了全國風控運營的負責人。


在優步中國和滴滴合併之後,我就選擇了一個新的方向:Fintech公司51信用卡。現在出來做這個項目,跟51信用卡的商業模式其實也有一定的關係。我這邊講的內容會更垂直一點,聚焦在Fintech的領域,而且因為我們的項目在巴西,所以更多是對巴西情況的介紹。


我大概會講三個話題,首先是巴西Fintech行業的整體發展情況,第二就是出海的切入點選擇以及相對比較優勢,最後會稍微介紹一下CrediGO,我們這個項目在做些什麼樣的事情。


寡頭壟斷的巴西金融業,衝出了個Nubank


巴西金融行業,歷史上就是被五大傳統銀行所壟斷的。過去這些年,前五大銀行的資產比例佔到整個國家的80%以上。換句話講,這5大銀行基本上瓜分了整個市場。而且五家銀行只有巴西銀行(Banco do Brasil)和Caixa是國有銀行,剩下的Itau unibanco、Bradesco和Santander都是私人銀行,跟國內的情況不大一樣。國內最大的都是國有銀行,但巴西規模最大的銀行Itau unibanco,就是一傢俬人銀行。


CrediGo鄭華:金融科技出海,如何贏在巴西


這個歷史背景,對巴西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多深遠的影響。因為銀行不光做存貸匯業務,它對很多金融行業有滲透,比如說支付、結算、線下收單、理財產品、保險產品、投資產品等等。而且一個比較大的影響是,因為這五家壟斷了當地的市場,所以它們獨享了用戶、數據、資源和人才。


所以在整個競爭格局上來講,巴西金融業是比較寡頭的形態,這幾家銀行可以享受高額的利潤。像最大的Itau,在這麼大規模基數下,年化淨資產回報率依然能做到20%以上。換句話講,100塊錢的淨資產,下一年就能賺回20塊錢,這是非常誇張的。這個格局很難去撼動,因為其他競爭者很難找到好的切入點。


但最近幾年,像Nubank這樣的純數字化銀行,做得非常成功。在用戶體量上,Nubank其實已經能算到前十,這對整個行業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衝擊。因為合規性、央行監管等各方面巴西有非常高的要求。Nubank的出現率先打破了壟斷格局,其實對於很多Fintech行業創業者來講是個鼓勵。


個人財務市場:體量巨大、玩家豐富


我們再聚焦一點,講到巴西的個人財務市場,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巴西有2億多的人口,它活躍的個人收支賬戶有1.55億。如果我們除掉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話,其實銀行賬戶滲透率並不差。在巴西,信用卡的滲透率也是比較高的,但純電子錢包的交易相對較少。

CrediGo鄭華:金融科技出海,如何贏在巴西


巴西有6000萬的信用卡的持卡用戶,人均兩張,在這個方向上跟美國有一定的相似性,經歷了信用卡支付的時代。總體的個人信貸規模有2000億美金,但是問題也很大。巴西的整體借貸逾期情況不是很好,左翼政黨執政下的巴西有很多的法規更傾向於保障於普通民眾的,而且從歷史上國家信用在整個過程當中也有很多波動,體現在匯率的波動、通脹的波動上等等。


為了應對這個情況,銀行採取了純市場化的運作措施,信用卡的逾期年化利率上做到了300%,非常誇張,相當於國內高利貸的水平了。國家銀行基準利率之前是6.5%,現在往下降到了3.5%左右。兩者之間的息差非常大,這裡面除去壞賬和資金成本外,還是有很高的利潤空間。但對於普通民眾來講,高利息比較頭痛。一旦陷入了"負債陷阱"就很難再出來,賺的錢可能就只能夠付利息。


在個人財務領域,還有一個比較大的趨勢,就是電子化和移動化。以手機銀行和網銀來對比(網銀包括了PC登錄方式),這個比例一直在往上走。到2018年的時候,已經將近有7000萬的手機銀行用戶。手機銀行和網銀用戶加在一起,覆蓋了一半以上的人口。


2018年有40%的銀行交易是通過手機銀行完成的,這個比例也非常高。還有一個數據是手機銀行重度用戶,佔64%(我們這裡定義的重度用戶是80%以上的交易通過單一渠道完成)。手機銀行重度用戶在2017年到2018年的增長也很快。


CrediGo鄭華:金融科技出海,如何贏在巴西


概述下巴西的金融行業發展的狀況。巴西的傳統金融行業其實相當完善且龐大,但是又面臨了電子化和移動化趨勢。目前也有一些新的挑戰者、攪局者角色的出現,使得這個市場呈現一個有趣的狀態。當地的機構做了一些調研(2019年9月的數據情況),Fintech公司的數量從5年前只有不到100家,現在已經超過600多家了,增長非常迅速。


CrediGo鄭華:金融科技出海,如何贏在巴西


國內講到Fintech,大家比較瞭解的是現金貸、 P2P,或者是數據支持類型的公司,但在巴西的Fintech領域,整個分支還是比較廣的。


最左邊這個是外匯換匯創新服務(Cambio),有些創業公司把線上的外匯報價做了聚合,然後去做比對,給用戶提供線上服務。甚至有的公司,它會客戶網上下單之後,把換完之後的現金送到家裡。


第二個,Pagamentos是做支付的。大家看到這裡面的玩家非常多,支付領域也是一個比較龐大的生態系統,包括POS機、收單、支付平臺、電子錢包等等。比較知名的Mercado Pago,它其實是巴西淘寶下的支付寶。另一家Stone剛剛上市,它是做POS機以及收單解決方案的公司。


再往下,是電子銀行和電子賬戶,他們是對傳統銀行行業的比較大的革新。這些銀行沒有線下網點,或者是說它是一個hybrid(複合)的狀態,有很少的線下網點,但主要的業務增長通過線上的方式去做,比如通過手機APP去做產品和服務,提供授信等。


最著名的玩家就是Nubank,在用戶體量上已經做到巴西銀行前十。這裡面也有些其他玩家比如Next,它其實是傳統銀行孵化的數字銀行產品,這在巴西也是非常大的一塊業務。因為就像剛剛提到的巴西金融行業的壟斷格局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但中小銀行的數量也不少,他們也想通過新的切入點,參與到金融行業電子化和移動化浪潮當中。


除了比較常見的電子銀行商業模式外,其實還有很多細分領域,比如個人投資。巴西貧富差距非常嚴重,富人很富,窮人很窮。有錢人也有一個天然的需求,就是讓資產持續增值。所以在資產配置服務上,提供一些投資產品與組合,也有很多機會。


這裡面最出名的公司叫做XP。它是一個投顧平臺,並且可以實現投資產品交易。在平臺上提供各種各樣的投資產品,包括國債、固定收益產品、股票、基金、一些衍生品等等都有。它最近就在今年的時候也重新上市,估值達到了近180億美金。與它類似,有些玩家則把目光向下延伸,專注在一些投資門檻更低的產品。這也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行業,通過投資佣金的方式盈利性很好。


Seguros是指保險,通過線上化的銷售和線上化的用戶觸達,增加新的保險分銷渠道。在產品的定製化上也可以做到更多的細分,這也是一個比較熱門的領域。


下面Credito是指信貸,也是To C裡面一個比較大的需求。像剛剛提到的,個人信貸領域在巴西是一個2000億美金的市場。這裡面也已經有比較多的種類,包括有抵押信貸,如果有車有房的話,可以以車和房子作為抵押物借款,這種借貸通常週期就會比較長,借款金額大一點。專門做這個領域的有一家公司叫Creditas,在巴西現在也已經是一個獨角獸了。他的創始人是西班牙人,在讀MBA的時候喜歡上了一個巴西姑娘。然後就跟著巴西姑娘就跑來巴西創業了,一直做到了獨角獸,這在巴西也是一個很出名的創業故事。


除了有抵押信貸之外,還有很多無抵押信貸。無抵押信貸裡面比較知名的幾個玩家,像Simplic,偏中下層的一些無抵押信貸的人群。像 Geru,是針對無抵押信貸裡面資質較好的用戶的借貸產品。還有一些其他玩家像Rebel,Noverde,都是通過線上化的方式去實現整個借貸產品。無抵押信貸的比較常見的模式,是按3期、6期、12期等分期還款的循環貸款。


可能這裡大家會比較好奇,巴西有沒有現金貸?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聊到。其實在巴西,這塊業務反而看不到很多的Fintech公司在做。為什麼?因為在巴西,銀行在開通儲蓄賬戶的時候,也會直接開通一個透支賬戶。透支賬戶有一定額度,一旦透支按日計息。本質上來講是跟現金貸的使用場景是比較像的,而且這塊業務的年化利率也高達200%。換句話講,現金貸業務不是沒人做,而是銀行已經做了。要去跟銀行PK的話,就需要有很強的差異化,得有很強的數據和風控能力。在具備這個能力之前,難度是比較大的。


再往下的一個比較大的模塊,是比特幣或者電子貨幣,以及區塊鏈,有很多玩家在嘗試創新。但這個領域我個人不是特別熟,所以沒有做特別深入的研究,但這個領域在巴西也是比較熱門的。


還有一塊是給銀行或者是金融機構賦能的To B公司,比如這家叫IDwall,主要業務是做身份校驗,尤其像滴滴,在司機註冊的時候,他們可以去校驗司機的身份以及有無犯罪記錄等。像這種服務To B的數據技術賦能公司,也有很大潛力。


先跳著講後面的部分,這個是對To B的中小企業的金融方面的支持,包括賬戶管理、財務管理,包括支付結算的方法。舉個例子,像Rappi這種做外賣配送平臺的公司,需要給非常多的騎手發工資,就需要一個提供解決方案的平臺。


最後來講講個人財務管理領域,也是我們CrediGO所在的領域。在這個領域,比較常見的是做個人消費分析,比如像美國的Mint,把用戶所有的消費記錄做分類,以及做財務規劃。


稍微補充一下,手動記賬工具也有,像Mobills或者是叫Organizee,有點像國內的隨手記。做自動記賬的也有個別玩家,像GuiaBolso和我們(CrediGO)都屬於自動記賬的範疇。


另外也有做個人徵信查詢的服務。有聽眾問到,巴西的個人徵信的情況怎麼樣?在巴西是有徵信機構的,但不是政府機構,有現成的接口服務。但是整體而言,提供的還是便負面的徵信數據。如果有法律訴訟,或者是欠錢不還,信用卡逾期不還等行為,可能會被記錄在內。這個概念跟我們看到的類似芝麻信用的正向信用分不同,巴西市面上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做Positive Credit Score(正向信用分)的巨頭。這也是我們想做的一個方向,會有很大的需求和機會在。


大家可以感覺到,在巴西Fintech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而且在整個創業版圖生態裡面,已經比較熱鬧了。與其他新興市場不同的是,巴西在傳統的金融行業裡面已經有比較豐富的產品。所以我個人判斷,更大的機會點是,如何在數字化進程當中去找到自己的角度。


好,以上是我們講的第一部分,巴西Fintech行業的整體發展狀況。


多維度考量,找出關鍵優勢


第二個話題,出海切入點選擇和比較優勢,這是一個比較實際的話題。我們會看在做一個項目或者某一個商業模式時,它的關鍵成功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巨大的坑?我嘗試通過我們自己項目為例列了一些維度去供大家去思考,然後來判斷說在一個特定市場,採用某一種商業模式,機會大不大?或者說,如果機會夠大的話,我們本身團隊有沒有基因或者比較優勢,能夠贏下市場?


比如說,行業理解,巴西的金融行業其實是非常發達的。


在巴西有兩類人才是世界級的人才:一類是藝術人才,巴西人對藝術非常有天賦,也非常有熱情,有很好的積澱。第二類的人群是金融人才,巴西的金融人才跟美國走得比較近,學習美國整套體系,有很多甚至可以跟美國比拼的金融人才在。巴西的銀行本身也已經把金融產品做到很豐富。


所以從行業理解上來講,中國的創業者進入這一領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我們國內本身的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相對國外來講,還是相對慢一些,比較傳統且並未完全市場化。所以這對於我們這個團隊來講,不是優勢。風控也是,其實大家可能都會覺得國內很多做Fintech項目的其中優勢之一,就是有比較好的基於大數據的風控能力。但實際上如果再仔細想一想,其實可能我們的相對優勢並不是對業務風險的理解,而是大數據處理以及數據建模。


CrediGo鄭華:金融科技出海,如何贏在巴西


所以我在這裡列的關鍵成功因素上,把它分成了兩點:業務上的風控邏輯,大數據風控的處理能力,這是兩個不同的能力點。


金融產品設計上,我們可以借鑑很多國家的經驗,包括中國、美國、英國、甚至拉美本土的。這個壁壘不是很高,所有人都可以去參考金融產品的設計。如果是針對巴西市場的特殊人群和場景去設計的話,坦白講,我們並沒有特別強的優勢。


再一個,市場時機。我們知道國內有VC投了在墨西哥做電子銀行的早期項目,跟Nubank商業模式比較像,線上發信用卡。我自己的判斷是,這更多是一個市場發展的時間差的打法。在當地市場新格局成型前參與進去,爭取用時間換市場空間。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環節。因此我們在選擇市場機會的時候,並沒有選擇之前比較熱門的東南亞、印尼、印度、甚至於非洲的尼日利亞、肯尼亞這些地方。這些地方的傳統金融行業目前還比較薄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本土傳統金融行業以及它所孵化的一些項目,肯定會有越來越強的話語權和競爭地位。


所以需要創業團度能夠在時間差內快速佔領市場,把相對競爭優勢建立並鞏固下來,不然的話其實長遠會受到比較多的挑戰。而這一點並不是我們團隊擅長的,所以當時也就沒有考慮在東南亞,或者印度,或者非洲去做CrediGO的項目。


然後用戶洞察也是我們的一個弱項。當地的用戶的訴求和需求是什麼?包括文化上的差異,語言上的障礙,能夠接觸到的用戶群體,怎麼融入當地圈子,都是有挑戰的。


相對的,對於移動互聯網裡的一些細分領域,中國團隊是有可能有些優勢的。因為在國內已經有這麼多年的殘酷競爭格局的培育和訓練,同理APP的產品設計等,我們其實也是有一定的優勢。


研發能力慄總在前面的分享也提到了,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如果我們能夠把自己的研發能力用好的話,其效率是可以數倍於當地所有的競爭對手。我們甚至可以講不輸給美國或者是歐洲的競爭對手,更不用說是拉美本土的競爭對手。但這個會衍生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下面會提到的,團隊管理。我們雖然有很強的技術能力,但是能不能夠把產品本土化,把技術落地化,把前後臺高效對接,然後把工作節奏拉起來?


這需要很強團隊管理能力。如果我們的核心團隊還是在國內,只是在巴西當地找一些商務代表、業務代表,不涉及核心產品能力或商業業務能力,那將會有比較大的挑戰。本土化和對市場的觸覺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市場推廣這塊,在拉美市場相對比較直接,初期通常都是Facebook、Instagram、Google等常規渠道。比較新的渠道是通過網紅帶量,這方面國內已經有很多公司有比較多的經驗了,包括滴滴、快手、抖音、速賣通等。


商務資源也是,如果做的是一個To B的業務。有多少的合作伙伴我們能夠觸達到,建立關係並進行銷售?這對於以To B為商業模式起家的項目至關重要。這一點國內出海團隊也沒有優勢。但如果有巴西本土大機構支持的話,這塊是有可能追得上的。


總結一下,在做整個商業模式設計和項目決策之前,需要從多維度綜合考量,才能夠在真正落地投入資源之前,確定明確的戰略定位和切入點,找到中國團隊出海的比較優勢。


CrediGo:從工具產品切入


以CrediGO為例,我們綜合考慮下來自己比較擅長的是,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去做工具類的產品,在整個競爭格局裡會有相對優勢,能揚長避短,所以我們也是以這個方向去做。我們團隊裡有一個巴西合夥人,然後我們一起去做本土化嘗試和本土化延伸,希望通過這個模式,充分地發揮在國內的研發和產品的優勢,以及本土化的能力去落地,把這兩者都結合好了之後,才有可能在當地做一個比較成功的項目。


最後,快速講一講我們的CrediGO項目在做什麼事情。


簡單來講,CrediGO是給C端用戶提供一個便捷的移動端賬單管理工具,跟國內的51信用卡類似。我們在這邊做授權的網銀導入,已經能夠覆蓋巴西最大的銀行,包括Itau,Nubank、Banco Inter等,甚至還包括一些零售商單獨發行的貼牌信用卡。賬單導入是我們本身的一個核心能力。當然這件事情我們自己也是花了很多的學費,找到最合適的人來做這個事情,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做到比較成熟。截止目前,我們已經做到巴西市場上網銀連接覆蓋度和穩定性最高的玩家。


另外是授權郵箱導入,因為在巴西也有很多的賬單,是通過郵件的方式發送賬單的。通過郵箱導入授權,我們也能夠自動化地把郵箱賬單管理起來。


CrediGo鄭華:金融科技出海,如何贏在巴西


大家看到的這個頁面,就是我們產品的主頁,展示了用戶所有導入銀行的賬戶彙總與賬單彙總,用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調整賬單週期,方便管理。


下面部分就是一條一條的賬單,有信用卡賬單,也有從郵箱導入的手機話費等賬單,甚至也包括條形碼掃描進來的紙質賬單(比如房租等)。在賬單管理的核心功能外,我們也提供了一個信用產品超市,可以直接申請信用卡或個人貸款。另外,我們也提供了一個免費的信用分查詢工具。這部分目前是跟當地的一些信用徵信局合作,去調動他們的信用分,供用戶免費查詢。長遠來講,我們會做成自己的一個信用分,就像芝麻信用一樣。


我們雖然是從一個C端工具類產品去切入,但實際上我們業務的主軸與核心是做一個金融數字化平臺的基建。因為傳統上巴西銀行的壟斷格局,使得數據的可用性和普及性,以及加工創新是比較困難的。我們通過用戶授權的一個形式,實際上是把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了可能。而在另外一端,我們會有更多的業務夥伴去嫁接他們的信貸產品,或者之後逐漸成熟輸出的風控系統,以及對整個數據體系的加工應用,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這個項目贏得了很多巴西用戶的喜愛,CrediGO在GooglePlay個人財務類 APP裡面的評分是最高的-4.5星。巴西大部分用戶都是用安卓的,可能只有20%的用戶是用蘋果的,所以安卓的數據比較有代表性。在巴西都是實打實的用戶評價和評分,所以可以通過這個角度去驗證我們產品的好壞。我們曾經兩次榮登巴西GooglePlay巴西財務榜下載趨勢的排名第一。這當然和我們當時做的推廣有關,但也說明了巴西用戶的需求是巨大的。


CrediGO項目,也是陸奇博士把YC(Y Combinator孵化器)帶到中國,後來改稱奇績創壇的第一批項目裡,唯一入選的Fintech項目以及唯一的出海項目。


在商業變現路徑上,基於我們網銀導入覆蓋度和穩定性市場第一,我們把這個能力做成一個開放銀行的API接口的To B服務,就有點像美國的Plaid(剛剛被Visa以53億美金收購),給所有的Fintech公司或者是線上放貸公司提供風控原材料。目前巴西的頭部Fintech玩家,都已經陸續在使用或者在測試我們的開放銀行接口。


觀眾提問


巴西現在Pix支付系統對Fintech的生態會有什麼影響?

鄭華:我自己的理解是,巴西政府實際上是在廣泛學習其他國家經驗的,包括中國的二維碼支付。他們比較看好電子支付,想推行二維碼支付這一套,但這個有很多基建工作要做。


Pix系統有兩個核心內容,其一是針對收單。在巴西信用卡消費收單之後,商戶得要30天才能收到款項,這是個很大的坑。換句話講,要等信用卡用戶還錢了,銀行才給商戶打錢。這對於很多的商戶來講是個巨大的挑戰。比如一個咖啡店,原材料已經買了,租金要付了,員工工資也要付了,但是收入卻不能及時到賬。Pix一個比較大的initiative(動議),就是要把賬期壓縮到一兩天,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變革。第二個是政府推動二維碼支付的行為。會給每個公民以及公司去配備專屬二維碼,以這個方式來推動二維碼支付。


具體在業務實現上,各個玩家有自己的創新方式,但政府是在宏觀角度大力推動數字化支付的進程。這個肯定會對巴西支付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當然實現週期沒有那麼快,至少還得有幾年。但通過這個事情,能看到巴西政府推動改革的決心和方向。


作者:鄭華

編輯:付饒

本文原創首發於志象網微信公眾號(ID:passagegroup)。

志象網,見證中國科技企業全球化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