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能讓你看懂中國房地產的文章!

這些天來,本人將房地產的發展脈絡都梳理了一遍,主要從當時中國所處的經濟環境出發,分析當時房地產發展的原因。此外,這篇房地產發展脈絡的文章梳理是根據行業發展的主要事件節點撰寫的,並沒有很嚴格的劃分。有對內容發表不同意見的看官,還請在留言區不吝賜教。

一篇能讓你看懂中國房地產的文章!

在危機中誕生(1998)

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誕生,並不是一拍腦袋就下的決定。它的誕生是有一定的歷史沿革,是基於當時中國的國家經濟狀況而開放的市場。

1998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點,當時經濟的發展在國內外市場環境下掙扎著。國內市場,內需嚴重不足,鋼鐵、煤炭、石油等傳統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虧損危機;國企虧損嚴重,債務高企,失業問題嚴重,面臨改革的關鍵點。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使得中國想要通過外部環境消化過剩的產能成為一個不現實的方案。受控於外部環境的疲軟以及經濟增長的壓力,擴大內需成為當時看起來比較現實可行且迫待解決的問題。

而在解決問題的選項中,房屋的市場化成為了首要選項。一方面,房屋的建設將有助於解決鋼鐵、煤炭等上游原材料的產能過剩問題;另一方面,因房屋購買而產生的傢俱、家電以及房屋裝修等需求也將帶動消費,刺激疲軟的經濟。於是,在1998年這一年,中國的住房分配製度宣告結束。從此,房地產進入住宅建設市場化和住房消費貨幣化的時代。

一篇能讓你看懂中國房地產的文章!

野蠻生長期(1998—2007)

這一時期,不論是房地產市場還是我國的經濟狀況,都處在一個高速的增長期。1998年,我國的城鎮化率還處在33%左右,截至2007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增長至46%。房地產投資平均增速達24%,經濟增長指標GDP平均每年達12%。這一時期的特點為房地產市場準入門檻較低,行業的發展方式簡單,土地房產雙雙增值,行業財富聚集生長野蠻。

一篇能讓你看懂中國房地產的文章!

危機爆發下的行業增長(2008—2010)

2007年到2008年期間,一方面,全球流動性過剩,通脹壓力的上升成為全球性現象;另一方面,前兩年的貨幣投放過快使得潛在的通脹壓力在加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應對次貸危機帶來的影響,國家採取了擴張性貨幣政策加大貨幣的供給量。而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必然會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於是,國家在這個時候需要一個很大的池子,去承接這4萬億的水量。這個池子,就是房地產市場!而不斷的往池子裡注水的過程,就是我們對房地產投資的行為。

簡單的理解就是大量的貨幣流入市場,會導致物價飛漲,錢越來越不值錢了。另一方面,房地產投資行為,在推動房價上漲的同時,也在刺激著經濟,推動市場經濟的活躍。在這此後的兩年裡,房地產處在一個爆發式增長的瘋狂之中。

一篇能讓你看懂中國房地產的文章!

在增長中磕磕絆絆(2008—2017)

自08年以後,房價的走勢是在增長中有調控。整體的基調都是維持市場穩定,防止經濟過熱。這期間,顯著的特徵就是各種樓市政策的出臺,遏制經濟過熱的勢頭。與此同時,在政策收緊這段期間,市場的債務消化也在不斷的調控中,在去槓桿化。其實對於這一時期的政策調控,也可以用我們的池子理論來理解。這就是對我們的注水過程進行調控,即把水閥開關往回轉一轉,減小入注的水流。試想一下,任留大量的水在短期內注入,那將會發生的是什麼?就是池子裡的水會溢出來,這表明什麼?簡單的說就是泡沫破裂。

一篇能讓你看懂中國房地產的文章!

經濟調整轉型下的新時期(2017-2019)

目前,我國的經濟結構還在調整當中,經濟發展在新常態的基調中維持增長。基於目前的現實情況,小編認為樓市出現暴漲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增長,增長率也將會有所下降。

這一時期下,樓市價值的地區分化越加明顯。對於以投資為目的而進入房地產的購房者,購房地區的選擇將顯得更為重要。就目前的樓市政策而言,防止大起大落,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依然是主基調。對於投資型購房者,手頭有閒置的資金,希望長期持有,想要看準時機介入市場,小編認為還是有機會的。

一篇能讓你看懂中國房地產的文章!

以上,就是房地產市場發展脈絡的一個梳理,以及基於目前的現實狀況對未來市場的一些看法。從房地產市場的整個路徑走下來,都是從宏觀層面進行的梳理與分析。對於未來的市場走向,很多大佬也說過了:不但要明白宏觀的環境,微觀的分析也變得同等重要。在微觀層面,房產的價值與周邊配套的完善程度是等值的。而房產的升值就是周邊配套完善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