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新津區:努力詮釋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圍繞“人、城、境、業”四大維度,按照“公園城市+全域旅遊”的發展策略,把城市作為最大的景區、最好的產品、最美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經營,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來打,奮力托起“成南新中心 創新公園城”的宜居本底。

四川成都新津區:努力詮釋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樹立遠大理想,堅持規劃引領

劃定三區三線,涵養生態本地。確定了“超級綠葉”公園城市總體架構和邏輯內涵,敢於留白留綠,劃定生態空間、城鎮空間與農業空間“三區”,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線“三線”。

制定發展導則,確保有序開發。以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導則為指引,制定出臺《新津“公園城市+全域旅遊”規劃建設導則》城鄉景觀風貌篇、河道(溼地)篇、旅遊交通篇系列導則,做到既管控又指導。

四川成都新津區:努力詮釋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明確村莊類型,推進分類治理。以鄉村振興規劃試點(市區)縣為契機,構建形成“1+1+5+N”的鄉村振興規劃體系,全區規劃建設農博小鎮、文博小鎮、漁博小鎮、花韻小鎮、休閒小鎮5個特色鎮,重點保護聚居生產型、鄉村旅遊型、特色產業型、生態景觀型林盤234處。

實施綜合整治,托起宜居本底

堅持城鄉服務一體化,提高整治水平。全區新增投入6270餘萬元,實現城鄉環衛服務一體化、均衡化。全面推行“戶分類、組分揀、村分流、鎮運輸、縣處理”模式,實現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100%。充實配齊農村保潔員隊伍,實現自然村專職保潔員全覆蓋。

堅持資金投入多元化,提高整治效率。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發動群眾、鼓勵社會參與。按照1800元/戶補助標準推進廁所革命,全區20993戶農村戶廁改造提升工作共落實補助資金3813.45萬元,農戶自籌899.36萬元,待年底全部完成建設任務後,新津區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將達到90%以上。

四川成都新津區:努力詮釋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堅持參與主體市場化,提高整治標準。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融合人居環境整治、特色鎮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項目,鼓勵市場主體採用“轉”“換”“聯”“租”方式,盤活農村土地和房屋資源,充分撬動社會資本參與人居環境整治。

綠色創新驅動,美麗發展共贏

充分發揮園區先行優勢,依託“中國天府農博園”“梨花溪文化旅遊區”兩大產業功能區,圍繞農民、農業、農村“三農”融合,推進生態、生產、生活“三生”互動,文旅、文化、文創“三文”耦合,實現人城境業高度融合。

以“農博+”的思路,推進村社復興。中國天府農博園規劃面積129平方公里,以農博小鎮、文博小鎮、漁博小鎮為支撐,以“農博引領+鄉村振興”的思路,聚焦農業博覽和農商文旅體科融合發展主導產業,以博覽創新、科技引領、村社復興為策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努力繪就“綠色鄉村、田間農博”大美畫卷。

四川成都新津區:努力詮釋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張河村曾經是一個空心村,通過實施村莊入口節點、小遊園微綠地、張牛河“曲水蘆蕩”溼地、羊馬河生態公園、健康綠道等一系列環境提升項目,引進斯維登集團,植入“互聯網+共享農莊”模式,導入產業和人流,盤活閒置10年的40畝集體建設用地,實現“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農品變商品”。如今的張河村,已經由過去的“空心村”,發展為鄉村旅遊的“網紅村”。

四川成都新津區:努力詮釋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以“文創+”的手法,挖掘鄉村價值。梨花溪文化旅遊區規劃面積54平方公里,依託長秋山生態綠脈,建設花韻小鎮和休閒小鎮,構建以山水運動、文化創意為主導,科研科創、康養度假、節慶活動等為聯動的“2+N”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先後完成梨花溪遊客服務中心、半山旅遊環線、精品民宿、旅遊步道、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百年古梨樹救護和萬株新品種梨樹栽種,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已聚集文旅項目9個、精品民宿20餘家、特色餐飲40餘家。

創辦於1838年的原九蓮小學,在2014年完成自身使命後退出了歷史舞臺。通過引進臺灣文創團隊,就地取材、變廢為寶、修舊如舊。如今,這裡無處不風景、無處不創意、無處不溫暖,華麗轉身為一個融合休閒農業培訓、民宿經營管理培訓、鄉村場景營建、匠心匠藝培訓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四川成都新津區:努力詮釋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新津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要求、高質量推動,主動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融入公園城市建設,依託“中國天府農博園”“梨花溪文化旅遊區”兩大產業功能區加持賦能,深入挖掘鄉村多重價值,走上了環境價值持續向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轉化的良性循環的可持續整治道路,努力詮釋著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