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阁臣,二十一年明朝首辅!他出身寒门是如何做到的(上)

他出身寒门,自学成才,没有学历,却成为大明王朝任职时间最长的首辅。没有他,就没有大明王朝的仁宣盛世。

他是治国贤臣,一代能臣,却不是一个好父亲,留守的儿子却倨傲暴戾,横虐乡里,竟然杀人。

他终其一生,为国为民,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却因为没有当好父亲的角色,儿子惹下大祸而羞愧万分,抑郁而终。

他就是大明王朝最著名的三驾马车“三杨”之首的杨士奇。

四十多年阁臣,二十一年明朝首辅!他出身寒门是如何做到的(上)

贵人相助,青云直上

杨士奇是一个颇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人品过硬,才华横溢,一路上遇到颇多的贵人。

杨士奇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叫罗性。

他一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改嫁,继父叫罗性,当时是湖广德安府知府的副手,杨士奇也就改姓罗。在他稍微懂事时,母亲就告诉他是杨家的后代。

有一年,罗家祭祖,幼小的杨士奇自己做土像祭祀杨家祖先。罗性看到了,大为赞赏,就让他恢复了杨姓。

杨士奇从小就喜欢看书,罗性家里的书也多,这给杨士奇打开了新天地。后来罗性因触怒权贵被贬到陕西戍边,并在那里去世。杨士奇带着母亲从陕西回到德安,从此以教书为生。


杨士奇人生的第二个贵人是王叔英。

王叔英与方孝孺是好朋友。还在他做汉阳知县时,有一天路过一个偏僻的破旧的私塾,听到里面郎朗的读书声,很是惊奇,就推门进去。读书声却消失了,私塾里空无一人,原来是杨士奇悄然避开了。王叔英看到桌子上的一卷诗文,读完之后,不禁感叹道:这是辅国之才啊。

不久,王叔英就把杨士奇推荐给好友方孝孺,当时方孝孺正是翰林院大学士,于是杨士奇进入了翰林院。后来王叔英也到了翰林院担任编撰。但靖难之役,方孝孺被族十族,王叔英忠于建文帝,自杀身亡。

杨士奇人生中的第三个贵人是吏部尚书张紞。

王叔英把杨士奇推荐到翰林院后,做《太祖实录》的编纂官。吏部要对这些儒生进行考核,看能否胜任。吏部尚书张紞看到杨士奇的策论后,认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儒生写的,是有治国之才的人,就把他选为第一名。由此,杨士奇开始知名。

朱棣登基后,列了一张建文朝的奸臣表,张紞名列其中。张紞和妻子先后自杀。

杨士奇人生中的第四个贵人当然就是朱棣了。

王叔英自杀了,张紞自杀了,杨士奇却得到了朱棣的赏识,很快青云直上。

四十多年阁臣,二十一年明朝首辅!他出身寒门是如何做到的(上)

坚决站队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虽然已被立为太子,但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还经常生病,因此朱棣更喜欢二儿子朱高煦,认为朱高煦像自己,英勇善战,并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救过自己。有一次,朱棣拍着朱高煦的后背说:“你哥哥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你努力吧。”这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更助长了朱高煦夺取太子位的野心。

永乐九年(1411),在外征战良久的朱棣带着一肚子的猜疑回到南京,召见杨士奇,问太子朱高炽的监国情况。杨士奇说:“太子仁孝,且天资很高,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绝不会辜负陛下的托付。”朱棣听了,大悦。

朱高煦跟着朱棣征战,天天在朱棣身边说哥哥朱高炽的坏话,还联合三弟朱高燧一起给朱高炽“上眼药”,说的朱棣都动心了,就急匆匆从北疆回到南京,一探究竟。杨士奇的一番话,暂时打消了朱棣的疑心。

四十多年阁臣,二十一年明朝首辅!他出身寒门是如何做到的(上)

永乐十二年(1414),朱高煦网络各种力量攻击朱高炽。朱棣北征回来,认为太子朱高炽迎接迟缓,大为震怒,严惩东宫辅佐官员,算是给朱高炽的下马威。名臣黄淮、三杨之一的杨溥就因此而被投入监狱,这一关就是十年。杨士奇不卑不亢,说:“太子孝敬如初,没有任何不敬。迟缓迎驾,都是臣等之罪。”朱棣的怒气稍微缓和了下,本来想宽恕杨士奇的,其他大臣不断弹劾,只好也把杨士奇投入了监狱。

朱高煦早就认识到杨士奇的厉害,在朱棣这次还朝之前,就收买了不少朝中大臣,目标直指杨士奇。但令朱高煦失望的是,朱棣极其信任杨士奇,在监狱没关几天,就把他放出来了。

四十多年阁臣,二十一年明朝首辅!他出身寒门是如何做到的(上)

永乐十四年(1416),朱棣回到南京,私下听说朱高煦夺嫡谋反的事情。就问辅佐朱高炽的謇义,到底怎么回事儿。謇义嗫嗫嚅嚅,不知道怎么回答为好。朱棣问杨士奇。杨士奇回答道:“我和謇义都侍奉东宫,别的人也不敢把汉王谋反的事情告诉我们俩,但是汉王本来应该去藩国任职的,派了两次,他都不肯去。现在他知道陛下您将要把都城迁到北京,却提出要留守南京,请陛下熟察其意。”

朱棣沉默了一会儿,起身还宫。不久,朱高煦夺嫡事发,朱高炽恳请父亲放过朱高煦的性命,削减他的护卫,发派到乐安。朱高炽的太子位终于稳定下来了。朱棣去世后,朱高炽在杨士奇、杨荣等人的协助下,有惊无险地登基,是为明仁宗。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