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唐宋为界,前后两个时期有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君王,官僚,宦官的势力也各有消长。例如明朝时形成官僚和宦官两大势力的对立,就是一个很具体的证明。
本来是要辅佐君王排斥宦官的官僚势力,为什么反而被宦官所控制呢了这是因为这时在男女关系上,女人占了上风,而朝中各主事者都以怕太太的姿态出现。
有个好老婆,君王不会做事太离谱
根据明朝学者的说法,最早有“怕老婆者”的说法是始于十世纪以后。
弑逆唐朝的末代君主,纂夺帝位而创立五代后梁的朱全忠,出身盐贼(贩卖私盐的不法商人),因为受到夫人张氏的压制,面对她百依百顺。继朱全忠为后唐太祖的李克用(土耳其族出身),对夫人刘氏尊宠有加,所有军国大事都让她参与,这两人可以说是惧内者的始祖了。
那么,十世纪以后的男女关系有何变化呢?
宋朝时兴起所谓新儒教主义,宋朝正面临民族危机,为了民族的团结和血脉的延续,而以孝的名义,鼓励妇女多生儿女,使中华儿女世代约延不绝,这是一种以母性的本能为基础而产生的观念。
教育可以改变一切
宋朝以后,标榜贤妻良母为典范,从此女人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同时,也不反对丈夫纳妾。当清军大军入侵,南京濒危时,南京的守将史可法因为膝下无子,他的夫人顾及传宗接代无人,所以就极力劝他纳妾生子。
以下再举一个故事说明这种传宗接代的思想,在当时是很普遍的。
宋朝末年,广东的某一城池被元军包围,城内绝粮,宋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吃城内居民充饥,有媳妇自愿代替婆婆被烹,而被视为孝熄的,也有妻子愿为丈夫受死,以免绝后的。
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当时女人的思想已受到了男人的限制,而陷入完全封闭的境地。
缠足是奴役的象征
新儒教主义者为了贯彻他们的思想,更不择手段的推行缠足。缠足就是在女人幼年时,使用布条裹住她的脚,套在小鞋内,长大后,她的双脚仍保持幼年时的大小了。虽然这种方法非常不人道,但在当时却流传成俗,现在的中年人或许偶尔会回忆起,旧时女人以摇摇晃晃的步伐走路的情形吧?
据说缠足之风起于十世纪前后。五代南唐时,在诗文方面颇负盛名的南唐君主李煜,命令一名自己喜爱的艺妓,用绢布裹足,在以珍宝妆饰的黄金莲上舞蹈,这便是缠足的起源.所以,我们又把缠足的小脚美名为“金莲”或“瑞莲”。缠足之风从此使中国的妇女受到极大的束缚,直至民国时代才告解放。
林语堂认为缠足在本质上有性的意思,对男人而言,看到女人款步而行的姿态,会产生一种无可言喻的性诱惑,女人也为了取悦男人而热衷缠足,林语堂先生因而结论,缠足其实是中国人性幻想的一种欺瞒的手段。
新儒教主义者究竟看中这种反道德奇习的那一点呢?答案非常简单,他们的目的在藉缠足造成妇女寸步难行,而不易外出,这样男女间的来往就受到了限制。但在宫廷中因为很多地方都限制男人出入,所以在宫廷内,便以缠足不便于工作为理由,而规定解除缠足。
南宋大儒朱子为了推广德育并教导男女有别之道,而在福建南部推行缠足。因此,缠足被认为是中国妇女封闭生活及压抑的象征,亦成为妇女道德和嗜好融合为一的表现,也是使本来尖锐对立的男女关系间,获得谐和的罕见例子。
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惧内
但是,这种新儒教主义的计谋也曾遭到意想不到的反攻,那就是小孩的问题。
明朝戚继光是一位平定倭寇而名闻天下的名将及兵法家,同时他也是有名的惧内者,他之所以怕太太,完全是为了孩子的关系。
他曾为了维持军纪,在战场上不得已杀了亲生儿子,他的妻子因此对他恨之入骨,遂禁止他纳妾,他无计可施,只得偷偷地纳妾,而在十一年间生了两个孩子。这件事被妻子知道后,便气愤得欲严处妾女及小孩,他在情急之下,请求妻子宽容一天,赶紧跑到隶属自己麾下的小舅子家中,请他代为讨饶。
“能保母子平安是上策,把母亲赶走,将孩子领回是中策,如果她坚持要杀了我的儿子,我就先领兵杀尽你们一族,然后弃官逃老。现在,我在前面用鼓声为信,你快去说服她吧”
弟弟膝行哭着去面见姐姐,但是姐姐对上、中策都不肯答应,这时,正门的鼓声响个不停,弟弟更急了,哭着喊叫道:“姐姐,我们两人死不足惜,但是牵连全族可以吗?”姐姐终于为之屈服,接纳了两个小孩,而将妾杖罚数十后放逐。数年后,妻子死了,他便又把两位小妾接回。由于他的足智多谋,不但使家嗣得以延续,而且也得以将因战功而受皇帝封爵的世袭官职传给后代,因此,人民都称赞他不愧是用兵如神的名将军。
另外几位以家有河东狮吼而闻名的人,是近世的大思想家兼军略家王阳明,及明盛世万历年间的宰相申时行,王锡爵等人,他们一直到白发苍苍以后,还是一位忠实的惧内者。
明朝官吏惧内的原因,同时代的学者认为是因为他们的官位显赫,惟恐不能齐家而被人议论,影响自己的名望。
土大夫为了仕途平坦,就不得不先齐治家庭,这些惧内者虽然拥有几名至八十几名不等的妻妾,但费尽心血以维护家声的苦心却都是一致的。
有句浴谚说:“一家之主,必须装得既聋又傻。”这句话很能表示当时社会的这种情形。更有趣的是这句话是唐代宗安慰名将郭子仪时所说的。
如此,上自皇帝,下至士大夫,—都以齐家为本。官吏的劳心劳力是自古皆然。为了补充大量消耗的精神和体力,所以有名的中国菜,也都以增进体力为首要的目的。
正当纳妾之风极盛时,有些精明的商人因此而大发利市,其中最行名的是扬州的妾业者。
明时的妾女大多出身扬州,因为该地水质良好,女子大多肤如凝脂,且当地的居民在教女儿礼节时,尤其注重伺候正妻之道,所以即使嫉妒心再强的正室,对扬州出身的妾女,也都优待有加,这就扬州出身的妾女深受欢迎的原因。
如果深入探讨,明朝这种以惧内为象征的官僚气质,可以说是功利主义者维护名利的私心。
当时有人批评官僚:“满街都是贪官污吏,鱼肉良民,有如遍地腥膻。”既然如此,他们当然就无以对抗宦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