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身,是更文明的萍鄉

9月到來,對秋收起義的懷想讓它的策源和爆發地萍鄉再一次被世人聚焦。這裡是羅霄山脈的得名之所,這裡是楊歧禪宗的發源之所,這裡是煙花爆竹的誕生之所;這裡是楚昭王得萍實而問孔子的人文故土,這裡是毛主席去安源的紅色熱土。


從古詩裡走到今天的萍鄉,山水依舊婉約,人民依舊熱情;從史籍裡走到今天的萍鄉,紅旗依舊飄揚,故土依舊熾熱。只是,當高鐵替代驛馬,這個曾在1905年就擁有過自己的鐵路的城市,綻放出了全新的笑容。

轉身,是更文明的萍鄉

回眸凝望的人驚喜地發現,經過90多年的砥礪征程,這座贛西小城正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工運搖籃的風采。而生於斯長於斯的萍鄉人民,則是在一點一滴的日常細節裡自豪地宣告,經過15年的文明創建,這座贛西煤城正以自己靚麗的市容向大家詮釋小城大愛的內涵。彷彿這個曾被稱為“灰姑娘”的城市,在城市轉型中一轉身,就成了更加文明的萍鄉。


紅土地上開新花,走到這片革命熱土上的人們不禁要問:古老的煤城,是如何實現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又是如何打造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文明名片?


曾經,很多萍鄉人都有過因家鄉環境破壞、資源枯竭、發展滯後而帶來的羞赧,很多萍鄉人有過看著1750多年一路走來行不更名的偉岸萍鄉日漸頹唐而帶來的焦急。

轉身,是更文明的萍鄉

不甘心落於人後的安源兒女,下定決心要來一次華麗轉身。人們欣喜地看到,自從15年前踏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路後,昭萍大地日漸變得更和諧、更美麗、更富饒、更文明!


轉身,就是更加文明的萍鄉。兩百萬人齊努力,矢志不渝十二年。在創建的過程中,由於堅持了“創建為民”的原則,人民群眾在創建中得到的實惠數不勝數,人民群眾在創建中提升的幸福指數感受深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欣喜地看到,在創建過程中,政府始終抓住“人”這一關鍵:提升市民素質、改造人居環境、營造人文氛圍、謀求人民福祉……民生,成了萍鄉各項工作的主要目標。


一個個項目、一種種變化,讓故土情深的安源兒女對這座轉身變得更加文明的城市無比驕傲又無比親切。煤依舊是黑色的煤,煙花依舊點亮夜空,但在節能減排持續推動的環保大數據下,萍鄉的天空更藍了。水依舊是“家住安源萍水頭”的萍水,河依舊是“蘆水東奔彭蠡浪,萍川西注洞庭波”的母親河,但在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的引導下,萍鄉的水更綠了。


更不用說,通過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八個全覆蓋”民生工程,萍鄉的城鄉面貌發生鉅變,城市顏值不斷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無論是看病、上學,還是交通、食品,這些民生問題都得到了較好解決。鳳凰涅槃、華麗轉身的大美萍鄉,展現給世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生態文明風姿。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感受到了城市的變化,把握住了文明的脈搏,緊緊跟隨著文明創建的步伐,變得更加崇德向善,更加文明禮貌,更加書香儒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不會拖城市文明的後腿而是與城市的文明進程相得益彰。

轉身,是更文明的萍鄉

龔全珍、王振美、楊斌聖、胡啟初、段華勝、肖玉玲等一大批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成了萍鄉人民的身邊榜樣;81名中國好人、上百名江西好人、2名全國道德模範、4名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8名江西省道德模範,形成了獨特的萍鄉好人現象。532支各類志願服務隊伍、64個社會公益組織、21萬註冊志願者,用3萬多次的志願服務活動引領著萍鄉志願服務新風尚。


這全新的文明之風,成了一個城市最引以為傲的部分。這全新的文明之路,實現了城市綜合實力大增強、城鄉面貌大變樣、群眾生活質量大改善、市民文化程度大提升。


還有更多!交通文明實現城市文明的外化、書香萍鄉提升城市文明的內蘊、紅色傳承涵育城市文明的氣質……文明創建的推進,實現了城市品位的提升,瀰漫著文明氣息的萍鄉城魅力倍增。這些變化,都是發生在自己的家鄉,自己所在的城市,又怎能不深入人心、激盪新風!


在文明創建中華麗轉身的萍鄉,以自己的文明面容,呈現出有溫度、有愛心的姿態,樹立了人際關係和諧公共秩序井然社會風尚良好的標杆。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這座城市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認同感也明顯增強。這一切,讓愛著家鄉、崇尚文明的每一個萍鄉人,都對這座轉身走向文明之美的城市感到倍加自信、興奮,激情湧動。文明,成了萍鄉人民自覺的追求;文明城市,成了萍鄉人民共同的呼喚!


轉身,就是更加文明的萍鄉。15年的努力、15年的堅持、15年的期盼,兩百萬萍鄉人民,堅信在文明創建中轉身的萍鄉,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城市文明。


轉身,是更文明的萍鄉

【本文系2017年應邀撰寫和發表,此次重推時對部分數字進行了更新,其他均尊重原稿,未進行重寫重改。圖片作者為劉智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