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發展理念普及下,近年來生態旅遊蔚然興起,其中溼地旅遊成為不少人休閒度假的重要形式。

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原生態是旅遊的資本,發展旅遊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作為以文化旅遊為主營業務的大型央企,華僑城集團多年來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始終堅持對自然與生態的保護與尊重,倡導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展自然教育,舉辦環保公益活動,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4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版面報道全國陸續恢復開放的多座溼地公園,其中被重點報道的深圳華僑城溼地,便是華僑城集團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積極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剪影。

科學管理,打造原生態城央“綠腎”

春天,正是來深圳華僑城溼地觀鳥、賞花、踏青的好時節,紅樹林鬱鬱蔥蔥、寬闊水面上鷺鳥翩躚,水草豐美、綠意盎然的華僑城溼地成為了深圳市民遊憩、休閒,近距離感受大自然的好去處。

溼地是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它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在抵禦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美化環境等多方面有其他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享有

“地球之腎”之譽。

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深圳華僑城溼地公園

地處深圳繁華中心區的華僑城溼地,曾經是深圳灣海岸線的一部分,難得地保留了填海前的一段紅樹林溼地,因此這裡也是國際候鳥遷徙線上的重要中轉站之一,擁有種類豐富的動植物。為了保護好近在咫尺的珍稀生態資源,華僑城於2007年起從深圳市政府手中接管這片溼地,秉承“保護、修復、提升”的原則,歷時5年,耗資逾2億元對溼地進行了保護性修復、持續性提升,將其打造成為中國唯一地處現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濱海紅樹林溼地

多年的綜合治理過程中,華僑城以“還自然一個自然的狀態”的理念,從候鳥保護到生態系統全面思考與探索,以不消殺、不作景觀修剪等自然管理方式,營造不同生物的棲息環境,讓華僑城溼地成了超600種動植物的棲息之所。經過長期精心規劃和管理,華僑城溼地保持了獨特的鹹淡水溼地生態特色

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深圳華僑城溼地公園

作為城市中央的生態公園,華僑城溼地自2012年營運以來,免費向公眾開放,保證溼地的公共開放性、公益性。為確保溼地生態系統和功能的完整性、自然性,園區還採取了類似保護區的管理,實行“預約進入,免費開放”,嚴格按照生態承載能力控制入園人數;同時,遊覽和教育活動都需要提前預約,保證生態品質和體驗感受。得益於悉心運營,華僑城溼地獲得了

“國家級濱海溼地修復示範項目”“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多項榮譽。

久久為功,開展自然教育傳播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番建設事業,需從縱向代代相傳的精神內涵,橫向內化為人人有責、涵蓋各方各面的行動自覺,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華僑城溼地自然學校(非疫情期間拍攝)

2014年1月,華僑城溼地成立了全國首家自然學校,秉承“一間教室、一支環保志願教師隊伍、一套教材”的“三個一”運營模式,攜手環保志願教師以溼地的自然資源、環境設施為基礎,針對不同年齡的受眾、不同季節研發出包括紅樹課程、自然fun課程、小鳥課堂、小小探險家、零廢棄等33個教育系列106個教育方案,並常年舉辦國際溼地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愛鳥周等重要環境紀念日活動,引導公眾走進自然,重建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聯結。

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華僑城溼地自然學校

“從小我就喜歡大自然,所以能在華僑城溼地當志願者我很開心,”華僑城溼地青少年志願者銀杏說:“給大家講解時,我也常常能學到新的知識,認識到很多熱愛環保的人士,這些經歷成為了我成長道路上重要的綠色能量。”截至2020年3月,華僑城溼地自然學校已累計開展教育活動4000多次,包括志願教師及義工培訓、生態導覽及自然教育主題活動,自然學校教育參與人數已超10萬人次

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華僑城溼地自然學校第一季“詩”地文化開幕(非疫情期間拍攝)

同時,華僑城溼地自然學校還與眾多公益組織進行聯動,推動社會公眾參與溼地保護。5年來,自然學校培育了近500位環保志願教師,還吸引了深圳獅子會69支志願服務隊、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陽光益行”黨員志願服務隊以及青少年志願服務隊等團隊的助力,影響受眾超過百萬人。得益於自然學校的悉心運營,華僑城溼地現已成為深圳市民提供學習、參與環境保護的社會公益平臺。2019年,華僑城溼地獲得中國林學會自然教育總校授予全國第一批“自然教育學校(基地)”。

悉心運營,在“大自然教室”體驗生態之美

在華僑城的科學管理、悉心運營之下,華僑城溼地物種逐年豐富,園區已記錄昆蟲近200種,鳥類超過160種

,總體動植物超過600種,在大都市中心區保留了一片屬於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深圳華僑城溼地公園歷史悠久的三層崗亭

除了廣闊的戶外自然空間,曾經是邊防海岸線的華僑城溼地還有歷史遺留的哨所崗亭,及增建的專業生態展廳、生態教室、零廢棄園等等充足的教育設施和場所。這些獨特的優勢讓華僑城溼地成為了集

溼地體驗、生態保護和自然教育於一體的“大自然教室”

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華僑城溼地積極開展公眾生態環境教育活動,舉辦“自然藝術季”大型溼地品牌活動,以“國際溼地日”“愛鳥周”“國際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生物多樣性日”為主題開展6場次公益教育活動,獲得廣泛讚譽。

科學化、精細化,生態保護融合科普教育的管理理念也體現在華僑城溼地管理的各個方面。華僑城溼地貫徹“零廢棄”的管理理念,堅持“一沙一土不外運”的原則,用清理的外來植物銀合歡木樁和再利用損壞的地磚修建自然步道;倡導“無痕溼地”,撤除了園區裡的垃圾桶,只保留了起點和終點的分類垃圾桶,引導訪客儘量不產生垃圾。每年的華僑城溼地自然藝術季,在總長600多米的自然步道“零之路”上,深圳各中小學的學生可以利用樹葉、樹枝、果實等自然素材製作出能展現藝術美感、傳遞環境關懷的自然藝術裝置,最終成果都將安裝於“零之路”上,向更多的訪客傳遞“零廢棄”的環保理念。

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環保志願教師峰在引導幼兒園小朋友參觀生態展廳(非疫情期間拍攝)

像“零之路”這樣融入“人文關懷”理念的自然生態項目,其實遍佈了華僑城溼地的各個角落:在生態展廳,通過觀鳥系統遊客可以體驗零距離觀察水鳥的樂趣;在紅樹啼鶯的木棧道,用高倍望遠鏡就能觀察到蘆葦、紅樹林等多樣的生境……“每次來華僑城溼地都很開心,可以去‘翩影軒’看那些平時只能在生物課本上出現過的鳥。溼地的動植物很多,遇到不認識的志願者們會耐心的解說,和他們學到了很多大自然的知識。”3月初華僑城溼地恢復開放後,第二次來這裡參觀的中學生軒軒說。

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武漢東湖溼地公園

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南昌象湖溼地公園

暢遊溼地深呼吸!《人民日報》點贊深圳華僑城溼地

▲順德桂畔湖溼地公園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你。”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大眾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作為中國文旅產業的領軍企業,華僑城集團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全國佈局文旅項目的同時也秉承“生態優先、環保先行”的原則,保護生態、改善城市環境:除了深圳華僑城溼地,武漢東湖溼地、南昌象湖溼地和順德桂畔湖溼地等,皆是華僑城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未來,華僑城將繼續秉承

“生態環保大於天”的理念,以實際行動為不斷將生態文明建設推向縱深助力,為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貢獻更豐富的華僑城思路和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