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院子情結。中式庭院的美,融儒釋道於其間,不是簡單的建築,而是天人合一的意境。院子,是刻在骨髓中的中國氣韻。


中國之大,可容納317萬平方千米的山地,可容納長度超過150萬千米的河流,還可容納生活習俗不盡相同的56個民族。在這個廣袤的土地上,民族與民族之間,隔著千山萬水,少有交流,卻驚奇地發現,建築特色有著相同之處,那就是院子。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黃土高原有地坑院,院子由數個窯洞組成,從天空往下看,就如一個個天窗。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華北平原有四合院,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一個家可容納幾百人。王侯將相的不二之選。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華東地區有

蘇州園林,園林小巧秀氣,引假山、流水、草木於院中,一步一景,水網縱橫,靈動幽靜。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徽州地區獨愛天井院,白牆黛瓦,雨季時節雨水沿屋簷而下,引水歸堂。天井中花木深深,時光靜謐。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西南地區更是愛院子,即便在今天,房源緊張的情況下,他們依然保留著滿院花開的納西庭院白族院子。當地人還認為“無樹不成院,無花不成家”。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院子是中國人安身立命之所,是家的象徵。古人即便再窮,都要圍一院落而居。用木頭支起屋瓦,用籬笆築成院牆,安放一扇柴門,就是一個簡單純粹,卻只屬於自己的世界。


普通百姓雖不會寫詩,但他們樸素的生活卻被文人記錄了下來。隻言片語中,讓我們知道了他們的家園是什麼樣。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是尋常百姓的小院。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髻在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新河池沼,綠槐庭院,簷外雨聲初斷。”

這是大戶人家的院落。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院子,承載了千百年來百姓的生活,她是一顆埋在中國人心靈深處的種子。每每提到院子,都不免陷入遐思。可能是對往事的追憶,可能是對未來的期許。


院落給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提供了寧靜、和睦、安定的環境,避免了野獸的欺凌,避免了外人的打擾。她不僅美麗,還讓人安心,長居在帶院子的家中,內心更為寧靜。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如今土地稀缺,高樓林立,院子逐漸消失,令人惋惜。但在繁華都市中,院子依然以各種形式呈現。比如

公園,比如景點,比如古鎮裡的民宿……也正因為這些地方的存在,才讓我們的心有了短暫的休憩時光。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泊心雲舍的院子,是鬧市中的淨土,寧靜悠然。看到的那一刻,便想起了小時候那個有院牆有花草的家。


藍天白雲倒映在標誌性的無邊泳池上,一年四季都給人無盡的驚喜。櫻花暈染了春光,藍花楹點綴了夏日,柿子染紅了秋風……若在旅途中能遇見,該有怎樣的歡喜。


院子是中國的符號,她代表著中國人對家的念想。木門銅鎖、籬笆圍牆、青磚黛瓦,這些就是最溫暖的記憶。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院子,是身體的放鬆之地,更是心靈的休憩之所。泊心雲舍那大大的院子,能承載你所有的悲喜。


願你有屬於自己的小院子,花開花落一輩子。


這家民宿的院子,換起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