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謹慎探討“解封”

圖片

4月15日,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區,孩子排隊等候進入自己的班級。當日,丹麥的日託中心、幼兒園以及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始“復課”。 新華社發(大衛·威廉姆斯攝)

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4月14日表示,全球90%的新增病例來自美國和歐洲,世衛組織認為,新冠疫情尚未到達頂峰。

不過,近一段時間來,歐洲一些國家的新冠肺炎病例增幅持續放緩,疫情有進入“平臺期”的跡象。

在經濟和民生的重壓之下,部分歐洲國家正在繼續嚴控和逐步“解封”之間進行著謹慎的權衡與抉擇。

“最必要的限制,最可能的放鬆”

意大利是歐洲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該國從3月10日起進入全國“封城”狀態,此後又兩次延長“封城”措施,目前的“封城”措施將持續到5月3日。

14日,意大利全國累計病例增幅達到一個月以來的最低值,重症病例也連續第11天下降。

有鑑於此,意大利政府頒佈命令,從14日開始,少數商店允許營業。倫巴第、皮埃蒙特和拉齊奧等多個大區決定有條件執行中央政府的復工復產政策。

同樣在14日,奧地利的部分小型商店也開始恢復營業。

奧地利總理庫爾茨表示,下一階段政府將本著“最必要的限制,最可能的放鬆”原則,繼續出臺具體的放鬆限制和復工復產方案。但政府將謹慎研判疫情動向,隨時可能急剎車,重新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

由於新增病例已連續多日下降,西班牙全國的建築業與製造業此前已於13日復工,但15日西班牙衛生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單日新增病例數再次出現反彈。

除上述國家外,德國、瑞士、捷克、匈牙利、波蘭等國政府也於近日推出放鬆管控限制的舉措,或就此展開討論。

疫情高峰未到,不會做出改變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歐洲國家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政府表示相關管控措施仍將持續。

法國總統馬克龍13日晚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佈為應對新冠疫情,當前的“封城”等管制措施將繼續延長4周至5月11日。

法國官方14日稱,該國5%到10%的人口可能被病毒感染。

12日,英國新冠肺炎病例死亡破萬,成為世界上第5個死亡人數上萬的國家。

英國政府高級科學顧問傑里米·法拉稱,該國有可能成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英國民眾的居家隔離已進入第四周。英國外交大臣拉布稱,英國還沒有度過疫情“高峰期”,政府不打算對限制措施做改變。

葡萄牙總理科斯塔14日表示,現在還不到放鬆限制的時候,因為政策鬆動會給民眾傳遞錯誤信息,有可能使疫情反彈,導致前功盡棄。

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日前表示,“禁足令”到期後是否繼續延長將視情況而定,即使屆時不再延長,相關限制措施也不會馬上全部取消,而是會逐步放鬆。

“太快解除限制可能導致致命反彈”

4月11日到13日是歐洲的復活節假期,但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使這個本該熱鬧的節日變得清冷。

4月15日是巴黎地標建築聖母院遭遇火災一週年,但修復工程因為新冠疫情而暫停。受封鎖措施影響,公眾也無法到聖母院舉行任何紀念活動。

在放鬆限制與維持防護措施的糾結背後,是新冠疫情給歐洲國家政府和社會造成的巨大經濟壓力和社會負擔。

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勒梅爾當地時間14日表示,法國政府預計今年法國經濟將萎縮8%。

這已經是一週內法國政府第二次發佈其經濟預測。在此前公佈的預算案中,法國政府預計今年該國經濟將萎縮6%。

據統計,封城措施實施一個月,意大利經濟損失高達470億歐元,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1%。

歐洲央行12日公佈了該行副行長德金多斯日前接受媒體採訪的記錄。

德金多斯在採訪中表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將步入衰退,而歐洲經濟將面臨更為嚴重的衰退,經濟下滑幅度將最終取決於經濟停擺多久,其真正復甦要到2021年。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警告稱,考慮解除或放寬限制措施的國家要首先考慮保護人的健康,“太快解除限制可能導致致命反彈”。

為此,世衛組織已提出解除限制措施的6項標準供各國參考。

來源:工人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