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公路人物故事】国道线


尹鹏翔 整理

【文山公路人物故事】国道线


1986年,我刚参加工作,被调入富宁县旧腮道班。这实在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国道线沿着大山迂曲回环,到达目的地时,我肠胃翻涌,吐了一地。


旧腮道班,和富宁县旧腮村不过500米距离,半山腰上云雾缭绕,除了大片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东西。道班和乡村构成了全部世界。


但这并不是我的世界。乡村里,人们穿着不一样的衣服、说着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而我每天修补路面、清通水沟,狂洒汗水后,在小道班里安然睡去。我很难和他们交流,便很少去村里串门,索性躲进道班成一统,也捞得自在。我常常想,修路的人是不是有问题?明明在山脚可以修更近的路,却还舍近求远把国道规划到这么大的山上?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在一天的午间劳动时,我被一辆停在路边的解放牌货车吸引,这种车我在职高上学的时候学过,后桥驱动,6缸直列水冷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功能很强劲。


车主是一个穿着少数民族衣服的人,他无奈的蹲在车旁,我上前问他怎么了,他沮丧地摇了摇头,自顾自地说了一堆民族方言。我虽然听不懂,但推测大概是车子哪里出了问题。“我既然学过,不妨试试。”想到这,我爬下车底,检查汽车结构。“油管漏了,拿个扳手来!”我冲他比划着,他似乎没听懂我的话,但也找来一堆工具。就这样,两个语言不通的人,靠着手势,修好了一辆车。这是段奇妙的经历,职高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临走前,我指了指我住的道班房,告诉他,车坏了、可以到那里找我。


第二天,他就出现在了道班门前。一见面,他还是说着一堆听不懂的方言,不由分说、推推嚷嚷地把我带到道班对面那个乡村。一开始,我有点抗拒,但很快发现,对面的村子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那里有巨大的榕树、奇特的建筑和斑斓的民族服饰,叫人眼花缭乱。


终于在村子的尽头坐下来。我才发现他们备好了酒和饭菜。我连说“这不行、我在道班已经煮好啦!”。“今天就在着吃吧,感谢你帮我们修好了车。”这里,有人说普通话!我惊讶得看着她,身子也坐了下来。


有了翻译,我认识了村子里的哥龙、哥陈、二妹……,也慢慢学会了当地的方言。富宁县旧腮村,是壮族和苗族杂居的村子,有着非常悠久的风俗文化,传统节日里,伴随着那些动人的旋律,人们在空地里歌唱、跳舞,老人向小孩口口相传着不知名的传说。包容、热情的村子,让我觉得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山公路人物故事】国道线

【文山公路人物故事】国道线


十多个春秋里,我白天养路工作、晚上就和村民们谈天说地,掌握了许多民族文化,也在村子里收获了爱情。就这样,我养好路后、来村里帮大家修理机械,大家时常请我吃饭、带我跳舞,在公路坍方时,甚至全村出动,帮忙清障保通。


表面上看,我是为大家提供出行条件的卫士,其实,少数民族们淳朴民风和守望相助的精神才是哺育我成长的食粮。现在,我似乎知道为什么国道要故意在山间盘桓了。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国道把一个又一个的村子连接起来,让那些优秀的文化和纯良的精神传播为世人所知,也让大山里的人走出去交融交通中,看见更精彩的世界!

来源:文山公路

原标题:【人物故事】国道线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汤维

审核:字丹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