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來和尚”到“膠己人”駐村扶貧幹部煉成疫情防控“守護神”

從“外來和尚”到“膠己人”駐村扶貧幹部煉成疫情防控“守護神”

鄭錦龍(後)與農戶察看作物生長情況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映光 通訊員 陳煬析

“以前種地兩年收入加起來還不到三千塊,現在單在苗圃場裡幫忙,一個月工資就有三千多塊。”說起這些年的變化,揭陽市揭西縣山湖村村民楊漢規忍不住伸出雙手,樂呵呵地比畫道:“年底加上苗圃場、光伏發電站等扶貧項目發的保底分紅,算下來也有兩萬多塊。日子越過越好,這裡頭少不了咱們‘龍哥’的一份力。”

村民楊漢規口中的“龍哥”全名鄭錦龍,是潮惠高速的一名路政管理員,也是省交通集團駐揭西縣山湖村扶貧工作隊隊員之一。2016年得知自己所在單位將對口幫扶揭西縣貧困村山湖村時,這個從小在農村長大、有著十多年黨齡的漢子馬上毛遂自薦:“我是黨員,又是農民的孩子,我知道農民的苦,我想為他們做點事情。”

村民心中的“膠己人”

“我們村有多少貧困戶,家裡都有什麼人,哪一戶因何致貧,哪一戶缺什麼,生什麼病,需什麼藥,該怎麼溝通,他心裡都有一本簿。”說到數據的熟悉程度,山湖村黨總支書記楊英俊自愧不如鄭錦龍。

楊英俊半開玩笑地說,如今鄭錦龍這個“外來和尚”在村裡比他還要受歡迎,山湖村村民都知道他是真心來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的,都把他當成了“膠己人”(潮汕話“自己人”)。

那麼,鄭錦龍究竟在山湖村做了什麼,以至於如此受歡迎呢?

據介紹,秉持著“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的工作理念,在扶貧工作開展不久,鄭錦龍就把種養專家請到了山湖村,指導村民實際操作,解決種養技術難題。2018年-2019年,佔地80畝的山湖村苗圃場,每畝收益就達到了8000餘元,直接帶動了21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作為農民家的孩子,鄭錦龍深知,貧困戶勞動力就業轉移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2016年10月,在潮惠高速全線通車之際,鄭錦龍結合公司用工需求和招聘條件,先後推薦了10多個貧困戶孩子到潮惠高速就業,部分員工還成長為收費一線的骨幹。同時還先後推薦了29人到金和鎮加油站、周邊鄉鎮工廠就業,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為了幫村民栽下‘搖錢樹’,給他們拔去‘窮根子’,龍哥天天就像打了雞血似的,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提起這個年齡比自己小得多的鄭錦龍,現駐山湖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程銳對他身上的“拼勁”佩服有加。

據悉,4年來,鄭錦龍和省交通集團駐村工作隊隊員們“磨破嘴、跑斷腿”,在收集扶貧信息的基礎上,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交出了一份繡花般精細的扶貧答卷:先後推出了路橋改造、幫扶就業、改水改廁、農電低改、危房改造、產業培育、特色民宿等一系列扶貧舉措,並在2019年按計劃順利完成了山湖村各年度的貧困人口預脫貧目標,全村貧困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379元。

疫情防控的“守護神”

“老婆,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我就算人在家裡,心也在村裡。你們就在家裡照顧好自己,等疫情穩定了我就回來。”2020年1月24日,與家人吃過“年夜飯”後,鄭錦龍便又匆匆收拾行李,返回了村裡。

當天晚上,鄭錦龍戴上“義務監督員”的袖章,戴好口罩,拿上大喇叭,不停地穿梭在山湖村的村道小巷。

勸導、摸排、登記、上報、協調防護用品……整個疫情防控期間,鄭錦龍既是卡口值守員、防疫宣傳員,又是信息採集員、物資採購員。據悉,在鄭錦龍與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村委幹部的齊心協力下,先後共勸導當地村民取消紅白宴席10餘起,取消“唱大戲”“迎老爺”“拜老爺”等人員集聚的傳統活動20餘起。截至目前,山湖村無一例確診或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而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後,鄭錦龍又開始忙起了村裡復工復產的工作。

據悉,為防止村裡貧困戶因“疫”返貧,鄭錦龍心中十分著急,他幾經探索後,終於找到了方向,他決定利用自己互聯網拓寬線上銷售渠道,在朋友圈裡做起了“微商”,向親朋好友和身邊同事“推銷”當地村民的時令蔬菜和其他農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