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朱有勇院士把科技旗帜插在“直过民族”脱贫“上甘岭”上

(往事记忆:2017年在蒿枝坝写了文字,2018年拍了照片)

院士团队科技助力“直过民族”脱贫攻坚

——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科技精准扶贫新样本

云南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有拉祜、佤、布朗3个“直过民族”22.88万人,2016年全县有13.93万贫困人口。当年10月,由朱有勇院士牵头、云南农业大学学科骨干组成的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团队扎驻蒿枝坝。

一、选定产业,走对路子,科技精准发力

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是“直过民族”拉祜族聚居区。有3个村民小组183户655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3763元。

(一)紧扣资源优势,摸清突破方向

扶贫队多次实地调研发现竹塘乡适宜发展冬季农业和高原特色农业。

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的气候都能种植冬季马铃薯。与夏季马铃薯生产相比,可减少农药施用80%以上 ,价格增加5倍左右 。

澜沧县海拔1400~1800米,郁闭度0.6以上的林地有45.83万亩,可以发展有机三七 。

另外,澜沧县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冬早果蔬生产。

(二)抓好技术示范,凸显成果支撑

工作组制定了以冬季马铃薯为突破口;以冬早蔬菜、早熟鲜食葡萄、畜禽养殖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以林下三七带动林下药材种植,推进可持续发展产业脱贫。

朱有勇院士说,其实支撑这些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都是多年来云南省各个科技计划支持取得的研究成果,正应该在精准扶贫中大放异彩。

2017年4月8日,中国工程院专家实地测产100亩示范地 。“该示范基地冬马铃薯最高亩产为4.7吨,平均亩产3.32吨,亩产均达3吨产量目标,商品薯率达97.2%。按每公斤3元的订单价格,亩增收益9200元。”

5年前朱有勇院士把科技旗帜插在“直过民族”脱贫“上甘岭”上

大丰收


三七产业在云南产值近800亿元,连作障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林下三七原生态种植,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项目组布置10个试验点,采取松针覆盖,保湿驱虫防病,避雨避病,微生物抑制病害等技术原生态种植,每亩产量50~80公斤(干重),收入5~15万元。

二、科技进村入户,成果落地生根

(一)以专家团队推新技术,让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朱书生说,每天清晨,草木还挂着露珠,队员们便拿着仪器下田了。白天在田间观察记录,晚上大家讨论研究,目的就一个,找准当地最适合的种植项目。

“专家都没有回家过年,和我们一起劳动,一同吃住。” 村民们说。

技术负责人都是朱有勇院士与学科专家。村民们还给工程院扶贫团队的毛如志博士、纪韵祚教授、于德才博士、朱书生教授等各项目技术责任人。起了别称,如“毛葡萄”; “纪蔬菜”、“于洋芋”、“朱三七”等等。

这些院士(专家)和博士、硕士把扶贫第一线变成科研主战场,实施教学、科研、推广、生产“四结合”。

问及博士、硕士何以能“在得住”?回答道:“这里有丰富的植物、气候、土地资源,可以开展系列研究。院士专家也好,博士硕士也好,真正能实现在大地写论文,让成果见实效,体现科研的价值。”

(二)以公司、基地带农户,让农民学会真技术

2016年,蒿枝坝村民小组实施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项目。群众将信将疑,14名村组干部带头出资,动员33户村民出租土地100亩,依托公司、蒿枝坝合作社,开展种植示范。农民到基地打工,不但学习技术,每天还可以拿到60元工钱。

冬季马铃薯在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鲜薯价位高。”看到一堆堆硕大的新鲜马铃薯,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通过示范,已经摸清了霜冻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播期避过霜期。”朱书生说:“很显然,冬马铃薯可以做成一个能带动全县脱贫致富的产业。”

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种植示范示范点就是“参与式IPM农民田间学校”,每天20多户农民像上班打卡一样准时地来到田间学技术。

林下三七的试验示范由朱有勇院士亲自指导,3位教授、2名博士、1名硕士开展种植试验和相关机理研究。澜沧澎勃生物药业等公司技术员配合种植管理和带动农民种植。

澜沧澎勃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彭磊信心满满,计划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开展200亩林下三七试验示范。

5年前朱有勇院士把科技旗帜插在“直过民族”脱贫“上甘岭”上

林下三七

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成熟后有望做成一个惠及农民的大产业。

(三)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拉祜族农技推广员彭扎发指着示范地说,我们没种过冬季马铃薯,以往这些地种油菜,收入就是600元左右,今年都在万元左右了 。

5年前朱有勇院士把科技旗帜插在“直过民族”脱贫“上甘岭”上

朱院士为种植能手颁奖

村民刘新保家一共有9亩地,专家手把手教他,从整地、播种,一直到采收,学会了技术,他准备今年冬季就自己种。

博士们说,只要这个产业发展起来,这里不仅能脱贫,而已可以奔小康

而竹塘乡党委书记黄镇对于全乡的脱贫已经心里有谱, 3031户建档立卡户10590贫困人口将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出列。

四、构建科技+教育+产业脱贫新格局

在蒿枝坝有个300多平方2层楼的普通农家小楼被成为“科技小院”, 挂着“中国工程院科技帮扶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农业科技示范点”“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这是全国绝无仅有的。

多位院士带项目、带团队到澜沧,推行“扶贫先扶志,致富靠产业”。


5年前朱有勇院士把科技旗帜插在“直过民族”脱贫“上甘岭”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