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央企2年半20万年薪,要不要辞职?霍兰德测试告诉你答案

最近在职业论坛上看到了一则帖子:女程序员入职央企2.5年,年薪20万,却感叹工作无聊和重复,想要辞职跳槽到互联网公司或自己创业,担心在这温水煮青蛙的工作中虚度自己的人生。

网友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羡慕她的待遇的,也有支持她跳槽的。

羡慕的是她早九晚五的固定上班时间和稳定的收入,作为一个女人,可以有时间照顾家庭,还可以做副业。

支持跳槽的是建议她走出舒适区,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创出属于自己的职场春天。

入职央企2年半20万年薪,要不要辞职?霍兰德测试告诉你答案

因为工作无聊和重复就辞职,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呢?建议慎重考虑。

加拿大作家布赖恩·费瑟斯通豪所著《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这本书里有一句话:很多人将职业的生涯当成一场短跑比赛,然而事实上它是一场至少时间为45年的马拉松。人们更关心明天是否能升职加薪,而不是在真正重要的四五十岁的时候拥有更好的选择。

也就是说,不能因为自己工作不开心或钱赚得少就轻易放弃或提辞职。放大目前面对的困难和不满,所做出的任何的辞职决定都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职业生涯是一个马拉松,提早放弃或改道,意味着有可能我们需要重新开始,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或超越别人。职场生涯规划已经成为职场人士的关键技能,可以避免盲目的跳槽和辞职。

一、为什么职场人士必须要学会职业生涯规划

我在这里分享3个原因:

1、掌握主动权,不做职场被动者

2、乔韩窗口理论,提升自我认知

3、杠铃法则,从容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一)掌握主动权,不做职场被动者

很多人都是按照别人的方式过一生,从小到大的成长路径都是被人安排好的,在学生时代,有父母、老师等细致照顾和安排,步入职场,有领导的安排部署,只要执行就可以了,但是这些都是我们被动接受的,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不能确认。只有主动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才能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开发自己的潜能。

2017年很火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的前半生就是被动安排的,她凡事都围绕家庭和老公。逛街、保养、老公和孩子就是她生活的主旋律,直到老公背叛才幡然醒悟,自己从未规划过的前半生竟然输得一败涂地,而规划后的罗子君才有了主动掌握命运的开挂后半生。

入职央企2年半20万年薪,要不要辞职?霍兰德测试告诉你答案

(二)乔韩窗口理论,提升自我认知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虽然自己在工作中获得了一点小成绩或者受到别人的赞扬,但是却开心不起来,没有成就感,或者工作业绩差,却不会焦虑和羞愧。这些都说明没有真正认知自我,从事着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仅仅把工作当成赚钱的途径,却感受不到任何成就感。

提升自我认知,才能发现并找到真正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美国心理学家Joseph Luft和Harrington Ingham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乔韩窗口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

1、公开的自我,也就是透明真实的自我,这部分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

2、盲目的自我,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

3、秘密的自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

4、未知的自我,是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通过一些契机可以激发出来。

入职央企2年半20万年薪,要不要辞职?霍兰德测试告诉你答案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乔韩窗口,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还有盲目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正是每个人的自我认知都存在偏差,就需要职场人重视规划职业生涯路径,感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及挫败感,体验酸甜苦辣的职场人生。

乔安娜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的销售人员,已经在相同岗位上待了2年,虽然业绩不差,这个工作是朋友介绍的,所以她很珍惜,业绩也能排在公司的前三,但是每次受到领导表扬和同事认可的时候,却没有任何的欣喜,她认为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方式,内心没有任何开心。她无意看了一篇有关职业生涯的文章,想要改变现状,她通过学习,提升了自我认知,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美妆行业,就做了新的职业规划,成功跳槽到了一家知名美妆品牌公司,从一线销售做起,后来她成功做到了品牌销售总监的职位。再次看到她的时候,她对目前工作的状态相当满意,也感恩之前的决定。

(三)杠铃法则,从容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礼记》中有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会被科技取代,尤其是简单、重复和易操作的工种。如果个人的职场竞争力不强,又没有提早做好职业的规划,很难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立足之地。

美国作家纳西姆·塔勒布的《反脆弱》讲述了一个方法——杠铃法则,让我们能分散风险,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杠铃是由一条杠支撑着两边的物体,如果一边是高风险,则另一边是低风险,中间是中庸的态度,如果只选择其中一端或者保持中立都不是应对风险最好的办法。

杠铃法则在职场的理解是:工作上只做两头的事:一头是什么都不干,零风险,零精力,整天看报、喝茶、看邮件,早九晚五;另一头是集中精力拼命猛干,却没有做未来的规划;中间是工作消耗一定的精力,但是没有太大的意义。

入职央企2年半20万年薪,要不要辞职?霍兰德测试告诉你答案

杠铃法则不能预测未来,但是它能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指导,职场人要学会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让自己有两手的准备,合理配置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让自己在风险来临的时候有足够的底气应对,让自己从容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苏珊是一家报社的编辑,因为报纸发行量不大,所以她工作比较轻松,每天都朝九晚五。去年她的一个也在报社做编辑工作的大学同学,突然被裁员了,给苏珊上了一课。从此,苏珊充满危机感,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习、充电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她开始接触自媒体创作和知识付费领域,规划自己未来成为某个领域的大V。果然,今年危机来临,公司大幅度裁员,苏珊也在其中,但是因为她提早的规划和学习,让她迅速找到了一家自媒体运营公司,开启了新的职业模式。

二、怎么样才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已经为职场人所熟知,如何掌握这个必备技能,我有如下三个步骤与大家分享:

1、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让职业定位清晰

2、SWOT分析法,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

3、认清所处阶段,明确职业目标,制订行动方案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让职业定位清晰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在确定职业规划时,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清晰定位自己擅长的职业领域。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著作《泥泞时节的两个流浪汉》里有句话:把志趣和职业,结合成一体,就像两只眼睛合成视线一条。

一项针对1500名哈佛商学院毕业生的研究,追踪了他们从1960年到1980年的职业发展。这些毕业生在实验开始就被分为两个小组,第一组的人选择先赚钱,后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第二组的人选择先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后面再拥有财富。结果,第一组占83 %,计1245人;第二组占17%,计255人。20年后,两组共有101名百万富翁,1人属于第一组,100人属于第二组,由此可见兴趣能影响职业的选择,并创造更多的价值。

既然兴趣对于职业这么重要,如何才能了解自己的兴趣?

这里介绍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它出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著作《做出职业选择》

霍兰德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是职业兴趣,每个人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兴趣特长将有利于施展才能,每个人应该选择与性格及兴趣相匹配的职业。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的核心假设是将人的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同时每种类型对应一种典型职业:

1、R 实际型: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干练及灵活。

典型的职业如技术性职业(技术工人、摄影师等),技能性职业(木匠、厨师等)。

2、I 调研型: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

典型的职业如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医生等。

3、A 艺术型: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事物,极具个性,希望实现自身的价值。

典型的职业如艺术方面(演员、导演、建筑师等),音乐方面(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等),文学方面(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等)。

4、S 社会型:喜欢与人交往、善言谈和分享、愿意教导别人。

典型的职业如销售人员、教师、公关接待人员等。

5、E 企业型:追求权力、树立威严,具有领导才能。

典型的职业如政府官员、企业的管理者等。

6、C 常规型: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按规范办事,细心、有条理,接受他人指挥,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

典型的职业如秘书、HR、会计等。

入职央企2年半20万年薪,要不要辞职?霍兰德测试告诉你答案

霍兰德以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了不同的兴趣测试表格,国内流行和常用的是Form R(常规版)

Form R的题目设置大致可以分成四大部分:

1、你所感兴趣的活动。六大类型R、I、A、S、E、C各10题,共60题;

2、你所擅长或胜任的活动。六种类型各10题,共60题;

3、你所喜欢的职业。也是六种兴趣类型各10题,共60题;

4、你的能力类型自评。六种类型各两题,共12题。

把以上各部分题量加起来就是测试的总题量192题。看似题量很大,可由于前180题都是“是”“否”判断题,最后一部分的能力类型自评是七级评分,从1-7给自己的能力打分,所以完成整个测试其实用不了很长时间,基本上在10-15分钟就能完成测试。

入职央企2年半20万年薪,要不要辞职?霍兰德测试告诉你答案

作为职业兴趣的测查工具,霍兰德测验能帮助被试者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能力专长, 从而科学地做出求职择业。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王亮目前是某APP的体育类专栏的总负责人,当年在学校他就是一个体育迷,我们当时都觉得他有点走火入魔。大学毕业他找工作很不顺利,找了一个企业的网站编程工作,有次搬家我们去协助,看到他几大箱的《体坛周报》《足球》等都不舍得扔。有一次我们和他吃饭的时候就听他说想转行做体育行业,我们就让他就做了一次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测试发现他属于艺术型及社会型的兴趣类型AS,而他的工作是适合调研型兴趣类型I,兴趣与工作并不匹配。后来他成功转型,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都是神采奕奕,对工作充满激情。大家都夸王亮的跳槽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很多职场人没有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就进入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行业。不热爱一个职业,就很难干长久,只有将职业当成事业,才能让自己投入其中,体会奋斗的乐趣。

(二)SWOT分析法,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

在职场上,认清自己,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尤为重要,自己有什么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是什么,这些都构成了对自己的认知。

如果没有评估自己的能力,就贸然跳槽,会发现成功率很低,或者应聘与能力不匹配的职位,会发现入职后各种不胜任。经过客观评估能力之后,职场人能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职业适应性等与心仪的岗位是否匹配,能快速找出差距,找出方法来弥补。如何做才能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

这里介绍SWOT分析法,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现在也常用于个人职业规划。

SWOT分析法:分析职场人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它是对职场人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和概括,通过分析,帮助职场人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运用SWOT分析法对能力的评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制作SWOT表格,优势一栏包括工作所学的知识、技能、特长等;弱势一栏包括知识的欠缺、技能的不足、经验的缺乏等;机会一栏包括公司内部新项目、业务和岗位,外部行业发展的机会、时代发展的机遇、地区发展的机遇等;威胁一栏包括公司内部人员和部门竞争,公司经营状况,外部行业整体衰退、竞争对手强大、行业发展前景受限等。

2、分析为什么自己会具备这些优势和弱势,这些优势和弱势给自己的工作分别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和问题;分析这些机会和威胁是否影响目前的工作,自己是否要根据这些因素对职业做调整。

3、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扩大自己的优势,改正自己经常犯的错误,缩小自己的弱势。如果实在是不喜欢和不擅长这份工作,也没有解决的办法,及时放弃止损。

李铭是一家IT公司的产品经理,最近他感觉在公司提升空间小,而且绩效也停滞不前,内心纠结是否要跳槽或转行。他找做职业咨询师的朋友咨询,朋友建议他先不着急做决定,先填写一份SWOT分析表,评估真实的能力后再决定是否做出职业的调整。

见下表:

入职央企2年半20万年薪,要不要辞职?霍兰德测试告诉你答案

看过李铭的SWOT分析表,他的朋友不建议他跳槽,虽然能力优势明显,而且机会是猎头接触,但是OFFER的工资水平与原来的相差不大,他的竞争优势不够突出,劣势也很明显。建议他可以在现在的公司再多学习和钻研技术,开拓自己的人际圈,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让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三)认清所处阶段,明确职业目标,制订行动方案

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

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制订未来行动方案,正如一场战役需要确定作战方案一样,具体和可执行性的行动方案会帮助职场人一步步走向成功。

1、四时段模型,认清自己所处的职业阶段

很多职场人没有认清自己所处的职业阶段,不清楚当人处在不同的阶段,状态和面临的问题都不同,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和不切实际的期待,导致自己屡屡碰壁,失去自信心。那如何做才能避免走弯路呢?

这里介绍职业生涯四时段模型,该模型参考了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假设人的职业生涯好比一面时钟,可分为4个时段。

第一:0-1时段。初次涉足职场,匆忙找到一份工作,有可能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或优势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或擅长的职业。

第二:2-4时段。经过一段不算长的职业经历,遇到不少不顺,对职场有认识,但是不深刻。对职业的定位略知一二,对企业和行业有了自己的看法,处于职业经验积累阶段。

第三:5-8时段。面临职业技能提升,有升职的压力和成长突破的需求,开始踌躇不安,追求职业发展。

第四:10-12时段。遇到职业的瓶颈期,处于职业的调整期,面临保持职业稳定性和提升专业性,创造更多财富、价值和社会地位的问题。

入职央企2年半20万年薪,要不要辞职?霍兰德测试告诉你答案

作为职场人,对照目前的工作状态和四时段模型,了解各阶段的特点,从内心喜好、职业定位、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确定自己所处的职业阶段,进而对职业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

回到开头的例子,女程序员目前应该是处在2-4时段,她的工作经验并不算长,处于经验积累的阶段。这个时间段的职场人对工作内容了解并不深刻,如果没有再投入精力深入学习和钻研,会感觉自己能力停留在某一的水平,无法突破,工作内容枯燥乏味,没有挑战性。如果她能够让自己再学习和沉淀几年,更精通业务和技术,就有十足的底气和自信跳槽到更好的工作。

认清所处的职业生涯的时段,能让自己更好了解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的职业规划提供依据,走出盲目跳槽的误区。

2、SMART原则,设置可量化的职业目标

美国现代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若要成功,我们必须先拥有某种东西,那就是明确的目标。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强烈渴望去实现它。

很多职场人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目标设置不切实际,根本完成不了,这样的目标就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在目标的设置中一定要有逻辑性和可执行性,一定要考虑是否在能力范围之内达成。如何设置可量化的职业目标?

这里介绍SMART原则它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

SMART分为五个部分:S=Specific(具体)、M=Measurable(可测量)、A=Attainable(可实现)、R=Relevant(相关联)、T=Time-bound(有截止日期)

01.目标应当具体。很多人设置目标的时候,会列举如“我要升职加薪”,“我要有更好的发展机会”等,这些都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应该将目标拆解到具体的事项,甚至延伸至达成目标的感觉、状态、心情等,这样才能让人更容易坚持,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可以列出:我的目标是月薪8000元,升职到部门经理,心情到时候一定会非常开心,可以请大家吃饭等等。

02.目标应当可测量。很多人定目标的时候,会列举如“我要赚很多的钱”,“我要写很多的文章”等,这些目标都没有设置具体可量化的数字,结果无法进行评估。如可以列出“我2020年5-8月份要赚3万元”这个就很直观,后续还要设置几月几号开始启动,需要什么准备,付出多少努力?

03.目标应当可实现。很多人设置目标的时候,会列举如“工资上涨800%”,“一个月看20本书”等,这些目标基本是纸上谈兵,完全实现不了。分析其原因是在于对自己的认知不足,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这时候可以反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在相同的条件下,别人是否有设置过相同的目标;第二,是否有人实现过相同的目标。如果没有,就要及时调整,降低自己的预期目标。

04.目标应当相互关联。目标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大的目标往往是很多小目标完成后才能达成,比如大目标“工资涨到8000元”就需要关联“每天完成多少工作量”,“每天销售多少商品”,“每天要学习多少产品知识”等小目标。否则目标就只是空想,没有可执行性。

05.目标应当设定截止日期。 有很多人设置目标的时候没有明确截止日期,如“我要一年之内升职到部门经理”,这个一年之内就是不明确的日期,应该设置成“我要截止2021年1月1日之前升职到部门经理”。一定要将目标设定一个截止日期,这样才有压力和紧迫感。

入职央企2年半20万年薪,要不要辞职?霍兰德测试告诉你答案

王亮是一家工厂的技术人员,每天都从事着重复的机械性工作。他最近遇到了烦心事,感觉工作没有目标,枯燥乏味,想要跳槽和转行。他借助书籍寻找解决方案,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还在原单位沉淀半年。他用SMART原则对自己的工作目标进行设置:从5月1日到12月31日,月薪达到7000元,职位做到部门主管,学习一门新技术,解决工作中的一个技术难题,培训员工,让员工的生产效率提升15%,节约原材料5%......这样的可量化的目标,王亮执行起来就非常有方向性。

3、PDCA循环方法,制定可执行的行动方案

李大钊有一句名言:凡事都要踏踏实实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有的职场人目标设置好了,但是却没有按照目标一步步推进执行,每天还是按部就班,没有任何改变,目标变成了空想。可执行的行动方案决定了职业规划的成败,只有按照行动方案持续推进,确保执行不走样,就一定能达到预想的目标。什么方法可以制定可执行的行动方案?

这里介绍PDCA循环方法它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项目或目标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

01.计划:根据设置的职场目标,提出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措施,设计行动方案。

02.执行:贯彻落实计划中的措施和方法。包括对工作内容进行拆解、记录相关数据、步骤和进度。

03.检查:确认是否规范执行了行动方案,是否按计划达到了预计目标;记录执行到位和出问题的环节,保留优秀的经验,分析问题的原因,纠正错误。

04.处理:对检查后分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纳入标准,下一次执行的时候可以延续。

入职央企2年半20万年薪,要不要辞职?霍兰德测试告诉你答案

作为职场人,在设置职业规划的时候,利用PDCA循环方法制定可执行方案和过程管控,简单来说就是要有目标和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检查效果、发现问题,再将问题进行处理,并影响下一步的计划。

赵东是一家外贸公司的销售,他的目标是在2021年5月1日之前做到销售经理的岗位,达到月薪1万元。他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第一步,先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每日完成的业绩、学习的管理知识、沟通协调技能、经理岗位职责等,罗列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客户陌生拜访、关系“破冰”、谈判、成交等,制定每日工作完成情况及成长计划表;第二步,按照计划进行执行,每日都记录完成情况及成长计划表;第三步,检查对照目标与执行是否有偏差,总结好的经验,分析出问题的原因,记录下来;第四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再次出问题,同时开启新一轮的循环。

【结语】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曾经说过:虽然计划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将来,但如果没有计划,组织的工作往往陷入盲目,或者碰运气。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任何职场人都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要的,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强,那么她想要跳槽或者担任高职位都是轻而易举能实现的,但是作为能力普通的人,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再做职场的任何决定。

大家都羡慕“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的洒脱,但是却有多少人能不被现实束缚。还是修炼好自己的内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构建核心的竞争力、增强自己的职业含金量,才是突破职业瓶颈的最终的方式和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