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宮廷飲食,藥物補益書籍——《飲膳正要》

大家應該對古人的飲食習慣與宜忌都不太瞭解,而說起《飲膳正要》這本書就是元人——忽思慧編撰的一部宮廷飲食專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人的飲食

古代宮廷飲食,藥物補益書籍——《飲膳正要》

元—忽思慧,明景泰七年內府刻本

忽思慧——回回人,在元仁宗延祐年間任飲膳太醫一職,主管宮廷飲食。說起少數名族回族美食,作為蘭州人的小編,是深刻體會過回族美食的,真是沒得說

忽思慧作為當時主廚一樣的存在,自然對飲食健康有著專業的見解,也在平時不斷地走訪民間過程中。記錄下了許多豐富的經驗,所以有了《飲膳正要》這一書

書分為三卷

卷一——養生忌避、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飲酒避忌、聚珍異饌

卷二——原料、飲料和食療包括湯煎,神仙服餌,四時所宜,無味偏走、食療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

卷三——糧食、蔬菜水果、各種肉類

收集了元代以前歷代文獻40餘種,94種奇珍異饌,69種湯煎、61種食療藥膳,以及食療藥物200餘種,皆為精品

古代宮廷飲食,藥物補益書籍——《飲膳正要》

山藥面

補虛羸,益元氣。 白麵(六斤)雞子(十個,取白)生薑汁(二合)豆粉(四兩)上件,用山藥三斤,煮熟,研泥,同和麵,羊肉二腳子,切丁頭乞馬,用好肉湯下炒,蔥、鹽調和。

[卷第一\聚珍異饌] 掛麵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切細乞馬)掛麵(六斤)蘑菇(半斤,洗淨,切)雞子(五個,煎作餅)糟姜(一兩,切)瓜齏(一兩,切)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兩,鹽、醋調和。

[卷第一\聚珍異饌] 經帶面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炒焦肉乞馬)蘑菇(半斤,洗淨,切)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兩,鹽、醋調和。

[卷第二\食療諸病] 酸棗粥

治虛勞,心煩,不得睡臥。 酸棗仁(一碗)右用水,絞取汁,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卷第二\食療諸病] 生地黃粥

治虛弱骨蒸,四肢無力,漸漸羸瘦,心煩不得睡臥。 生地黃汁(一合)酸棗仁(二兩,水絞,取汁二盞)上件,水煮同熬數沸,次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卷第三\果品] 西瓜

味甘,平,無毒。主消渴,治心煩,解酒毒。

[卷第三\果品] 梨

味甘,寒,無毒。主熱嗽,止渴,疏風,利小便,多食寒中。

[卷第三\果品] 柿

味甘,寒,無毒。通耳鼻氣,補虛勞,腸不足,濃脾胃。

[卷第三\果品] 木瓜

味酸,溫,無毒。主溼痺邪氣,霍亂吐下,轉筋不止

[卷第三\菜品] 蔥

味辛,溫,無毒。主明目,補不足,治傷寒發汗,去腫。

[卷第三\菜品] 蒜

味辛,溫,有毒。主散癰腫,除風邪,殺毒瓦斯。獨顆者佳。

[卷第三\菜品] 韭

味辛,溫,無毒。安五臟,除胃熱,下氣,補虛。可以久食。

[卷第三\菜品] 冬瓜

味甘,平、微寒,無毒。主益氣,悅澤駐顏,令人不飢。

[卷第三\料物性味] 胡椒

味辛,溫,無毒。主下氣,除藏府風冷,去痰,殺肉毒。

[卷第三\料物性味] 小椒

味辛,熱,有毒。主邪氣咳逆,溫中,下冷氣,除溼痺。

[卷第三\料物性味] 良姜

味辛,溫,無毒。主胃中冷逆,霍亂,腹痛,解酒毒。

[卷第三\料物性味] 茴香

味甘,溫,無毒。主膀胱、腎經冷氣,調中止痛,住嘔。

飲食的淵源頗深,在周代,宮廷就設有“食醫”專門研究飲食療疾,但是從健康人的立場出發,來通過飲食營養,滋補身體,以達到強身目的的,當以飲膳正要最早

這本書也是在元代一直深藏不露,明代刻印,才慢慢為大家所瞭解熟知,這本書價值所在豐富體現了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西域伊斯蘭文化的交融影響。也是從飲食療疾到飲食強身觀念轉變的一個分界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