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


這兩年我挺認真地想過,也許和很多朋友再見面的機會,就只剩下一個又一個婚禮。

但其實,連婚禮也幾乎失效。

我有很多發小、初中、高中同學,大部分都已結婚,但直到今天,我都沒有參加過一場同齡人的婚禮。份子錢可以飛過去,但人總是缺席。因為不少客觀上的不方便,更因為更多主觀上的不想去。

我似乎習慣了這種不近人情。


寫給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


不久前微信收到一條驗證消息,那句話是“不發消息永遠不會知道你什麼時候把我刪了”。

我沒有備註聯繫人的習慣,看著有些陌生的暱稱和頭像,看看資料性別和地區,再品咂一下這句話的語氣,哦,我似乎可以確定是誰了,但的確又想不起來什麼時候把他刪了。我不喜歡隨便加微信,也懶得隨便刪人,除非有的人密集發起了廣告轟炸,或者總是換頭像換暱稱換到我終於沒有任何印象。

但我還是沒有通過那條驗證消息,儘管我基本確定是哪位認識的朋友了,但有了微信又能怎樣呢,反正也不怎麼聊,沒有微信也無妨,不是還有QQ嗎,再不濟,我們還有大量的共同好友,需要聯繫時總是可以做到的。

我們綁上了一個又一個社交好友關係,只不過我們還是越來越沉默,直到後來加著好友也失去聯絡。

無限捆綁的社交關係,好像跨越了空間,穿越了時間,但只是,讓人們本該瀟灑的放手作別打了折扣。因為當你背起行囊終於整理好心情下定決心結束一段旅程西出陽關時,你發現昨天淚目作別準備今生就此別過的友朋,第二天還是出現在你的朋友圈和抖音裡,該自拍的自拍,該曬娃的曬娃,該扭胯的扭胯。

一腔詩意餵了狗,你的心情也破碎一地。

這個時代,人們連悲傷都不夠純粹。


寫給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


告別不再需要儀式,不再需要渭城朝雨浥輕塵,也不需要灞橋折柳,只需要不知什麼時候,你灰色頭像不會再跳動,不知從何時起,朋友圈裡再也見不到你。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你我沉默,沉默是彼此默契的互不打擾。

聽起來很殘忍,但我覺得卻很坦誠,青春本來的樣子或許就如此。

很早之前做過一個夢,是關於青春的一個比喻——

一片開滿蒲公英的草地,生氣勃勃,一朵又一朵蒲公英紛紛盛開,清風拂來,一朵朵蒲公英紛紛飛到空中,陽光燦爛而瀉,瞬時五彩繽紛,這就是青春最盛開的樣子。

後來,風漸漸歇了,一朵朵蒲公英在空中逐漸四散而去,有的飄進了樹林,有的飄進了水塘,有的越飛越高,有的粘在腳下的泥土……沒多久,一切就都安靜了,天空也重新變得透亮。

一場青春就此謝幕。


寫給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


我們就是那一朵朵蒲公英。

青春正茂,走過一個又一個城市,認識一群又一群人,很多人途經我的一段生命,而我也只是作客別人的一段生活。

我們其實不必挽留,因為從一開始就知道只是路過,所以更不必去奢求某種聯繫的永久。

但與此同時,又不可否認,當從0到老掰數著一年一歲時,我的某個年紀,又的確是與你一起度過的,一起朝升暮落親密無間地度過,比花給家人的時間還要多。

想必你也是。

我願意看著那段過往從身邊就此流去,也不願意將其無限掛在身邊,我願意為之乾一杯,只為致敬你我彼此共同經歷的歲月。

即便重逢,也希望它自然而然地發生。

我們註定會有更大不同,不同到甚至無法兼容,不同到甚至當面拒絕重逢。

我對重逢的一切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不過就是不堪,幸而還是那個少年。

親愛的遠方的各位朋友,無論我們今後再見還是不見,無論你的微信通訊錄裡是否還有我,我都祝福你,祝福你有個充盈到我都不忍打擾的生活。

祝你開心,也祝你能讓身邊人開心,正如當年的你在我身邊讓我開心一樣。

祝你不必想我,但可以想我的文字,我會知道的,每一篇閱讀數里,也許都藏著你的來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