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五把宝刀哪去了

宝刀配英雄。

作为汉末权雄,曹操对宝刀也是情有独钟。

《百辟刀令》记载,曹操曾让能工巧匠历时三年,制作了5把宝刀,以龙、虎、熊、马、雀为标记,先后给曹丕、曹植、曹林各一把,自己留了两把。

曹操的五把宝刀哪去了

百辟刀的样子大概是这样的

曹植为此还写了一篇《宝刀赋》,详细记载了百辟刀的来龙去脉:

有皇汉之明后,思明达而玄通。飞文藻以博致,扬武备以御凶。乃炽火炎炉,融铁挺英。乌获奋椎,欧冶是营。扇景风以激气,飞光鉴于天庭。爰告祠于太乙,乃感梦而通灵。

然后砺五方之石,鉴以中黄之壤;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像。垂华纷之葳蕤,流翠采之滉漾。故其利:陆斩犀革,水断龙角;轻击浮截,刃不纤削。逾南越之巨阙,超西楚之太阿。实真之攸御,永天禄而是荷。


曹操的五把宝刀哪去了

龙、虎、熊、马、雀位置是否和这些刀一样?

要打造好宝剑,必须要有好匠人。你看曹操、曹植都没有写出为他们造剑者的名字,只是用春秋时期的欧冶来替代。(欧冶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冶工,欧冶曾应越王之聘,铸造了湛庐、巨阙等五剑,后来又和干将一起为楚王铸造龙渊、太阿、工布宝剑。)

从“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像”来看,百辟刀是环首刀。中国环首刀,自汉朝诞生,对整个东亚地区刀剑形制产生较大影响。很多考古实物、壁画都显示魏晋、南北朝、隋唐都使用环首直刀。

曹操的五把宝刀哪去了

龙是天子象征,当时曹操敢制作龙标识的百辟刀,可见权力十分强盛巩固

曹操66岁下葬时,没有看到史书记载他陪葬的具体物品,但是作为“魏武王”,曹操下葬时,陪葬的兵器应该不会少,所以这两把百辟刀极有可能是随葬品。

不过,曹操自己也留下遗言“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曹丕会不会把百辟刀归于珍宝,而没有陪葬给曹操呢?这不得而知。

总之,五把百辟刀,如今是否存世,又刀在何处,落谁人之手,已是历史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