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考試落第後,寫下一首千古名詞《畫堂春》,首二句便十分驚豔

秦觀是婉約派詞宗之一,文采極佳,深受蘇軾的賞識,是著名的蘇門四學士之一。秦觀善於寫詞,詞中內容多寫男女愛情,當然不乏將其身世隱喻其中的佳作,風格含蓄淡雅,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佳句,比如“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等等。

秦觀考試落第後,寫下一首千古名詞《畫堂春》,首二句便十分驚豔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秦觀應禮部考試,但卻名落孫山,在落第後,秦觀壓抑不住內心的失落和傷感,寫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畫堂春》詞(當然也有一說,此詞表現的是富貴閒愁,但從詞意來看,落第失落說比較合理),便是下面這首:

畫堂春

秦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上片寫“無奈春歸”。詞人用了三句來表現春歸的淒涼景象,“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從落紅鋪地、水滿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園花落、杜鵑悲啼,句句都是表現春歸的景象,寫得清秀俊美,代入感非常強。

秦觀考試落第後,寫下一首千古名詞《畫堂春》,首二句便十分驚豔

飄零的花瓣已經堆滿了園林間的小路,池水已經漲到與岸邊平齊了,天氣呢?又是晴不晴、陰不陰的,小雨彷彿在和晴天逗著玩一樣,一會來了又走了。杏園中,已經失去了“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歡樂場景,取而代之的,是滿地的杏花,杜牧有詩云:“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秦觀此處,是化用杜牧《杏園》詩意,再增入杜鵑啼叫的意象,更增傷感情緒。因此上片最末一句用“無奈春歸”來總結,可以說是非常貼切了。

下片,從寫景轉而寫人,“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寫獨自一人登上畫樓,斜倚欄干,手捻花枝,這是化用了馮延巳的名句“閒引鴛鴦香徑裡,手紅杏蕊”,但是秦觀寫來,顯得更加柔婉動人,精緻的住所中,是孤獨的人兒,獨自憑欄、手捻花枝,何其幽婉孤獨。

秦觀考試落第後,寫下一首千古名詞《畫堂春》,首二句便十分驚豔

接著“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堪稱神來之筆。從手捻花枝,到放花無語,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詞人手捻花枝,可見對花的喜愛,而放開花枝,又是何等無奈,這正是因為花枝引起了詞人內心深處最敏感的那一種感覺,這無疑是名落孫山的失落感,而秦觀又以“對斜暉”三個字進行補充,更增加了一種傷春的無奈之感,委婉含蓄,充分表現了秦觀詞中的柔婉。

最終詞人以“恨”結尾,他在恨什麼?是人生易老功業不成的悲哀,還是名落孫山的失落,亦或是人生聚少離多的無奈?結合寫作背景來看,似乎是因落第而引起的,但我們從詞意中,卻也能感受到其他兩種“恨”,這種不經意間的弦外之音,正是秦觀詞的妙處,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餘味。

秦觀考試落第後,寫下一首千古名詞《畫堂春》,首二句便十分驚豔

秦觀這首詞,明為傷春之詞,上片寫春歸之景,句句柔美、清秀,下片寫傷春之人,意韻深遠,哀怨動人,表現出了秦觀那種特有的纖柔婉約的特點。其實,秦觀正是藉助春歸之恨,表現內心深處的感懷,情思悠遠,委婉含蓄,充滿了詩情畫意的藝術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