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3年前,我寫了《我的父親》一文,被原水利部副部長史向生的嫡孫史兆強看到,文中有一段和他爺爺抗日時期的歷史重疊,他專門來我家做了交流,並告知濟源有個杜八聯,他去參觀了《杜八聯革命紀念館》,內容詳實,可以印證一些歷史。

時隔不久,省發改委高楊也去杜八聯參觀,並在現場給我發來一些圖片,說有些人物在歷史上確實和我父親有交集。

杜八聯我早就知道,但我父親沒有到過杜八聯,這種人物交集讓我非常期待,於是杜八聯成了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金秋時節我終圓此夢。

從濟源出發,沿著去小浪底的路線直抵黃河邊,然後沿河向西幾公里便是杜八聯中心“泰山村”,杜八聯當年的“中樞”就在這裡。

正值秋收季節,上得山上紀念館,館門緊鎖,心情頓時一落千丈。

正在徘徊,一個老鄉發現我的失落,訊問中知道了我的來歷,立馬撥打了村長電話。

不一會,泰山村楊村長騎著摩托車上來,瞭解情況後直接給管理員打電話開門,同時也給講解員打了電話。

等待期間,我在村民的指引下先上到泰山頂上。

山上一座古老寺廟,歷稱“泰山廟”。從民國初期就在此設私塾小學,從上世紀二十年代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有人在這裡傳播新文化。黨史記載,1927年,這裡開始黨的組織活動。

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濟源縣委曾經遷到這裡辦公,這裡就成了全濟源的政治文化和領導全縣人民武裝抗日的中心,也為黨培養大批優秀人才。

在這裡登高望遠,這裡地理位置特殊,南鄰黃河,北依太行,是南下中原、北上晉陝的重要通道,感慨為什麼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電話聲響,講解員到館。

講解員做了自我介紹,她叫馬小路,洛陽人,大學畢業嫁到此地擔任講解員。

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她給我遞上一套三本介紹杜八聯的史料圖書,我如獲至寶。

進的館內,照片,實物,文字撲面而來。

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杜八聯之名來自清朝末年。時政府實行“里長”制,杜八聯屬承留區“杜裡”管轄,民國初實行“保甲”制,曾沿用“杜裡八甲”“杜裡八鄉”“杜八鄉”等。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全國聯合抗日,各地成立聯防抗聯,團聯等人民抗日聯防組織,故又沿稱“杜八聯”。

在這裡,我找到了我想要的歷史。

首先要說的是王毅之。

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我父親1933年在孟縣師範求學時因鬧學潮被除名,後來在組織幫助下轉入沁陽師範。1934年,剛剛入黨的王毅之到沁陽師範組織“晨鐘社”新文學讀書會,我父親成為重要成員,他們共同在學校傳播進步思想。

後來王毅之負責濟源、沁陽、孟縣地下工作,在抗日和解放戰爭中,經常到杜八聯指導工作,在杜八聯的圖片牆上,王毅之的名字排在首位。

上世紀八十年代身為輕工部副部長的王毅之到焦作考察,我當時是《焦作日報》記者,專門去焦作賓館拜訪。他說;“你父親讀書多,思想成熟,多才多藝,在沁陽師範期間特別活躍,後來組織推薦他去華北軍政幹校學習,我去開創早期的晉豫邊革命根據地。”

第二個要說的是朱瑞。

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毛澤東照片的右邊照片為朱瑞)

朱瑞是我黨、我軍重要負責人之一。1937年,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他親手在新鄉創辦了華北軍政幹校,我父親是第一期學員。

1937年冬天,我父親華幹班畢業。由於我父親有孟師、沁師的文化底蘊,加上他的組織能力和進步思想,很快就進入了朱瑞的視線。1938年1月“華幹”在山西晉城開辦第二期,朱瑞親自點名我父親去協助工作。後來由“華為”學員為骨幹,成立了“太行南區游擊隊司令部”,我父親先後擔任一、五支隊政委。10月在武陟轉移上山時,我父親患了瘧疾被留地方。

此時,朱瑞已經致電中央和毛澤東同意,領導開闢晉豫邊抗日根據地,成立中共晉豫邊特委,杜八聯就是在這個契機下成立了“杜八聯抗日聯合辦事處”,從此名聲大震。

第三個要說的是史向生。

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他1937年和楊伯笙在家鄉杜八聯組建了中共濟源縣委,領導的第一支群眾武裝叫杜八聯抗日自衛團。

1938年春正式成立“杜八聯抗日聯合辦事處”後,隊伍迅速擴大至500餘人,成為是杜八聯的創始人之一。這年曾經被組織任命擔任一段沁、濟、孟、溫四縣的中心縣委組織部長,10月,我父親由部隊留地方工作後,我父親的組織關係就是由史向生轉入孟縣縣委的。

我寫的《我的父親》一文提到此事,恰好和任水利部副部長史向生的回憶錄吻合。他的嫡孫史兆強看到後,專門到我家和我交流,並送我一本河南出版社出版的《史向生紀念文集》,進一步印證了他們的交集。

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正是這些淵源,我就有了強烈參拜杜八聯的願望。

在這裡我瞭解到,在抗日戰爭期間,杜八聯人民同日軍作戰309次;護送幹部200餘人;先後有4批1200多人成建制參加八路軍。

解放戰爭中,杜八聯民兵同進犯的國民黨軍作戰上百次,使其始終未能佔領杜八聯一寸土地,被譽為攻不破的“河防堡壘”。

據統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杜八聯有141人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英勇犧牲。新中國成立後,從杜八聯走出50多位廳級以上幹部。

杜八聯革命紀念館原館建於1998年,2015年,紀念館在原址上重建。新紀念館分為黃河怒吼、眾志成城、浴血苦鬥、河防堡壘、戰旗高揚、浩氣長存等6個展區,以圖文資料記錄了杜八聯人民的輝煌業績。

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杜八聯革命紀念館分縣委辦公舊址、展覽迴廊、烈士墓園、泰山廟宇等4部分,佔地面積15畝,建築面積200平方米。

如果從濟源去小浪底,正好路過杜八聯,看到一個“泰山村”的門樓便是紀念館所在地了。

魂牽夢繞的黃河岸邊“杜八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