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城戰,明明下令死守,擅開門者死,何不下令把城門直接砌死

熒屏上只要是出現關於古代軍事戰爭題材的場景時,除了在戰場上兩軍將領相互對陣的場面讓人心潮澎湃,剩下的當屬攻城拔寨時的畫面了。一方守城,一方攻城,看到自己心裡偏向的一方是守城軍時,心裡想“千萬要守住啊”。當自己心向的一方是攻城軍時,心裡想“怎麼死這麼多人,還攻不破啊。”

攻城場景大概如下:攻城一方冒著箭雨滾石,前赴後繼地往前衝往,從雲梯往城牆上爬,但是比較留心的觀眾都會發現,攻城鏡頭的結尾都是以“城門被撞開”宣告結束。就算有士兵從雲梯成功登上城樓的,但是戰鬥場景依舊在繼續。往往城門被撞開那一刻,鏡頭就會在一聲“衝啊”之後,切換鏡頭,攻城場面也基本結束。

古代守城戰,明明下令死守,擅開門者死,何不下令把城門直接砌死

由此可以看出城門是否打開才是一場攻城戰爭的結束點。城門在和平時是自由進出的生門,在戰亂時便是一扇潛在的死門。一場攻城戰中看似那些前赴後繼冒死從雲梯往城樓上攀爬的人才是主力軍,才是勝負的關鍵點,但是從另一角度去看這些攀爬城樓的人其實都是在為“攻城部隊”打掩護,所謂的攻城部隊,就是那些推著攻城槌撞城門的人。

攻城錘也叫攻城槌,是古代用來撞擊城門、城牆,以破壞敵城,從而達到攻城勝利的鈍器。 通常由一根巨大的樁固定在四輪車上,以巨大的慣性通過樁頭衝擊城牆或城門,以達到攻破城池的目的。

古代守城戰,明明下令死守,擅開門者死,何不下令把城門直接砌死

一門城破,難麼那座城基本上就要面臨淪陷了,而古代城池基本上都是有著東西南北四個城門。

三國時曹操引大軍在外,西涼軍趁機想攻佔許昌,曹操命荀彧大造迎接他班師回朝的場面嚇唬西涼軍。文武百官在許昌南門苦等三天,在曹操真正回朝之日只有曹衝猜到了他從西門進城。事後曹操詢問曹衝為何知道他會從西門進城,曹衝答道:“因為西門面山,城牆多損壞,父親一直擔心西門城防,從西門入城,父親可以順道巡視城門防護。”

古代守城戰,明明下令死守,擅開門者死,何不下令把城門直接砌死

曹操當時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對劉備說:“天下稱得上英雄的只有你和我”。這足見曹操的自信與孤傲,但是這樣的曹操依舊很在意城門防護。

既然城門在戰亂時如此重要,且是城陷的開始,而且我們經常聽到“死守城門,掛免戰牌,擅自出門者斬。”為何不在死守城門開始,就把城門砌死,戰後再砸開呢?

古代守城戰為明明下令死守城門,卻不把門堵死呢,我們下篇文章再分解其中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