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15军军长秦基伟,带领志愿军们拿命换取两个小高地

20世纪中期,我国经历了两场世界级的大战,一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我们国家通俗点来说,就是抗日战争。另外一次就是朝鲜战争了,参与的国家有十数个,其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无疑是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15军军长秦基伟,带领志愿军们拿命换取两个小高地

一场势不均力不敌的战争:

这场战争美军的指挥官,是由以弹药消耗出名的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担任的。为了对付仅有4.3万人的志愿军队伍,他调来了300余门大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飞机,对着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高地,发射了190多万枚炮弹、5000多个炸弹。炮火密集度远远高于有人类历史上战争规模最大之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

詹姆斯由此获得了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称号,这场战争美军不论是在兵力还是武器装备上都以绝对的优势压制志愿军,但最后还是志愿军惨胜为结果。而指挥志愿军扭败为胜的正是秦基伟将军,时任志愿军第15军军长,小詹姆斯22岁。


上甘岭战役:15军军长秦基伟,带领志愿军们拿命换取两个小高地

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


小小高地,致命咽喉:

上甘岭战役主要在于争夺597.9和537.7两个高地。其中597.9又由呈“V”字形的东北和西北两条山梁组成。而它们是五圣山的门户,五圣山却又是朝鲜三八线的门户,志愿军总指挥彭老总曾说过:“五圣山是朝鲜的中线门户,五圣山失守,后退200公里就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可想而知,秦基伟将军当初接到指挥上甘岭战役心里的压力有多大。可是战争在即,不容他退缩,只有将压力化为动力,拼了老命也要守住它。


上甘岭战役:15军军长秦基伟,带领志愿军们拿命换取两个小高地

秦基伟

狭路相逢勇者胜:

美军激烈的炮火,使得阵地被夷为平地,周围飞沙走石,短短几分钟就炸毁了13跟天线,导致前线与指挥部根本联系不上。电话班一位名叫牛保才的副班长,为了战争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站在两根电线之间充当导体,赢得3分钟的通话时间。

不仅爆炸的杀伤力大,炮弹齐发引起的振动力,使得不少人都磕破了舌头、嘴唇,甚至拿走了一位17岁战士的命,美军可怖的弹药倾泻度可见一斑。即便如此惨烈,前期甚至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默默承受,可却没有一个志愿军,选择放弃。


上甘岭战役:15军军长秦基伟,带领志愿军们拿命换取两个小高地

10月14日,联合国军共6个营的兵力,开始对597.9和537.7两个高地发起进攻,之后又增加到3个团。而我方阵地只各有一个排的兵力,多次打退敌军进攻,到最后弹尽粮绝,就直接肉搏。一旦阵地被抢走,志愿军战士就会不顾一切再去抢回来。秦基伟将军当时写下了这样一条日记:“到了下午1点,许多阵地官兵在与敌人反复争夺后,伤亡极其惨重。如守卫在597.9阵地上的八连一排三班和三排八班,都打得只剩下一个人了。


上甘岭战役:15军军长秦基伟,带领志愿军们拿命换取两个小高地

这样的场面在之后的43天里的每一场战斗中,都在发生。战场战士们视死如归,在国内的人们也在积极备战,全员发动捐款捐物,支持志愿军抗美援朝。其中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老师还捐了一架飞机。秦基伟将军知道后,激动的说道:“这个仗可是有打头了。你们45师、29师有仗打了,准备拼老命吧!现在两个山头都被敌人占了,但坑道还在我们手里,我们准备夜间反攻,整个抗美援朝战线就看我们这儿了,我们拼老命也要把这一仗打好啊!”

就这样,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成就历史上的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