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生活

同学发来8年前我赠他的另一张贺卡。

两张放在一起,组成光阴的故事。

你可以看见,20年后,贺卡的装帧显然比从前精美许多。可以从字体的调整读出岁月对人生的洗礼,从措辞的变化感受时光对心性的磨砺。

20年不长,却沧海桑田;20年不短,仍初心未变。

父亲从不承认他上当受骗。他激动地吼:“要是假的,怎么满大街发传单没人管?要是假的,怎么能上了电视广播?要是假的,怎么他们留的手机号没人封住址没人查……”蓦地,余光扫到我,道:“你说是假的,你怎么不管?”我想管,可管不了啊。父怒气冲冲地指着我:“你还党员,X员吧!”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洪流。

狗能如此直接、剧烈地表达情感,是被人喜欢的一个重要理由。久别归来它会摇尾,生人入侵它会狂吠,这是其他动物没有的特性。有些人不愿养狗,是没体会过狗的好,有些人害怕狗,是受过狗的伤。那些天微信里很热传的一位中年男子训练狗狗算术的视频,说了句很经典的话:训狗的最高境界,不是人训狗,而是狗训人。

庄周梦蝶,不知是我梦到了蝶,还是蝶梦到了我。浮生。

从前我以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被人误解。后来发现,曲解要比误解痛苦得多。若说误解还是无心之过,曲解则是有意为之。再到后来,渐渐释然,是因为发现一个新词——融解。你不再在意别人看法和眼光,不再执著于争论和辩解。时间行处,万物皆会烟消云散,冰融雪消。你在,或者不在,一切如常。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境界。

友问我,是否除了早上发微信,手机都处于断网状态?是的,但不完全。有时甚至不想接手机,不想带手机。实在碍于生计和规定。那时手机一会儿不在身边便心怀惴惴:万一有什么重要的事呢?或者有少了我就运转不开的场合?直到七天大假时我关闭手机,发现一天竟神清气爽。从此知道,手机里99%都是无用信息,我也没那么重要。这世界缺了谁都照转,实在没必要那么自恋。

不要让手机成为束缚你的枷锁,你找不到我的时候,是我不想让你找到我的时候。桎梏。

谣言不会止于智者。认真地思考一下,谣言的传播,或因别有用心的阴谋,或因耳目通灵的炫耀。说它源于阴谋,不过是因为谣言符合自己的胃口和品位,传出去三人成虎,而且源头不在自己这儿,既不影响自身形象,又能形成对对立面的精准打击,何必去验证它的真伪?说它源于炫耀,大抵是因为生活中实在没人愿意听自己飞短流长,只好借此哗众取宠,至于是真是假,也大可不必追究,毕竟追求的不是真伪,而是眼球。

你能说他们都不聪明么?或者,传播谣言的,哪个不是自诩为智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达。

某日,在异乡,在街头,看人来人往车流如织,忽地泪如雨下。

想起父亲。

已经很多年没叫过“大大”了。

父亲走后几年,一直不敢触碰关于“大大”的记忆,怕在人前落泪。

父亲最后几年,不能说话,不能走动,受尽人间所有罪。现在想来,那几年其实是在给自己机会尽孝。比起那些突然撒手人寰的痛快,母父亲用对病痛的忍耐和坚持,顶着亲人照顾中的罅隙和埋怨,在教给儿子做人的道理。你可在日常中看到人性,在细节里体会真诚。一天善,做不得一生善;一日勤,难坚持一世勤。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再无归途。清明。

很久以来我一直过高估计自我的奋斗。以为今天的取得是自我约束砥砺拼搏的结果,直到有一天看到青春不再的妻。

那日你魅力初绽,她已然光泽褪去,彼时你加班连点谋求前程,她在照顾多病的父母,某日你吃喝玩乐编织关系,她在看教年幼的孩子。她未曾参与你腥风血雨的奋斗,却是一位忠诚的时间使者,用尽气力把生命的精华传递到你的生命里来。

没有她,何来如此逍遥?

献给父,献给妻,献给女。献给爱与被爱的人。无私。

父亲说,豹子这晚上没回来,电视都没人开了。他虽文化不高,但每次我离开总是这么煽情。在家时候,常会在饭间起了争执,自个儿端着碗躲小家去了;妻在一旁数落着我的不是,说本来挺高兴的,这一气又不知哪天才能哄过来……孩子慑于我的威严,吃面条都不会发出声音,眼晴偷偷地从碗边溜出来察看我的神色;本来绕来绕去的拉布拉多也知趣地凝声屏气,卧在角落默默不作声。日子在磕磕绊绊中蜿蜒。

全家一天里最大的期盼就是我下班回来,沉静了一白天的小屋会因为哗啦啦的钥匙开锁声而生动起来。

还有什么比这些更美好呢?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

羽球馆外面的停车场有两个老头轮班看守。胖老头逢车必卡,弄根烟抽也算是个收获;瘦老头随意放行,反正停满你就进不来了。友说,瘦老头好。我说未必。看似不得罪人,其实是变相损害公共利益——停车场是给来运动的人准备的,社会车辆能随意停放就是懒政渎职。若是他家卫生间可由社会人员随意出入,我倒可敬他人性善良。至于胖老头,看门权都能拧出水来,没做地主恶霸真是可惜天赋了。

友说对待老头何必这么刻薄……人若作恶还分长幼么?只是没有临到你的身上。本性。

十一

友说孩子成绩不好,怎么破?从前我会告诉,这取决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态度决定方向,方法决定效率,习惯决定成果。是啊,道理没错,人人都懂,可就是做不到。为啥?天赋。

上学也是一种天赋,就像你孩子为啥打游戏那么痴迷,因为他有天赋。游戏的天赋。

倘若有一天你那不成器的孩子当上了大官,你还会责备当初他的不努力么?

责备自己好吧。毕竟,那时你没发现,他虽没有上学的本事,拍马的功夫倒是无师自通,一套一套的。眼光。

十二

朋友过生日晒照,老婆点赞,其实人都在一块儿。敢情吹完蜡烛第一件事就是抱起手机发朋友圈。另一位朋友嘱咐,我转的文章一定要看啊,你看一下我挣1分钱...各位,我被你们绑架了么?你们转的文章连自己都没看清楚,凭啥要求我?不知道你们这种每天茶余饭后车上睡前端着手机的碎片化阅读能带来多少好处,好像都挺爱学习似的,不就为朋友在一块扯淡时恍然大悟似的喊一声“我知道”、“我看过”么?知识有啥更新?人生有啥进步?一个手机弄得你们跟个植物人似的,离开这玩意儿都不认识世界了吧。

珍爱生命,少玩手机。二货。

十三

人为什么会说谎?或为获得利益,或为逃避惩罚。如果你非说自己不属于任何一种,也只好认为你习惯了。保持习惯有益身心健康,这就又归回第一类,毕竟受益了。从结果来说,说谎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不信你的,骗不了他;相信你的,骗了又有什么成就感呢?你透支的是人家对你的信任。然后把这份愧疚埋在心里,也许哪天会梦里惊醒,无处解脱。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信任。

十四

多年前,向往极了成熟。总喜欢大人夸一句:“这孩子懂事儿!”所谓的“懂事儿”,不过是有眼色,能看穿并满足别人的需要,反过来自己也能获利。长大后,成熟也相应升级,变成说一嘴不痛不痒的套话,看着别人犯错而不言语,需要挺身而出时先看众人的反应,永远从精致的利己出发考虑问题。

成熟不再是成熟,成为世故,成为城府。

我为这样的成长感到骄傲么?

我的孩子是否也须经历这样的轮回?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童真。

十五

多年前,一位口才极佳的领导,在向上级领导汇报时竟然口吃了。想起他平时对下级讲话时的旁征博引豪气干云简直判若两人。何解?大抵台上的讲话是一种自我实现,就像你对着幼儿园孩子发号施令一样,一切尽在掌握;台下的发言呢?则是目的颤抖,因为有所求,或为前程,或为夙愿。就像面对心仪异性,总想展现最好一面,却愈发不自然了。总之,风未动,云未动,是你的心动了。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坦然。

十六

常常想起《又见平遥》里的一句话。这部剧须和其他大型实景演出对比着看。的确,没有过过苦日子,哪里感受得到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美味。它是一部区别于张艺谋的《印象》、黄巧灵的《千古情》以及李前宽的革命圣地系列的一场超脱出传统想象的演出。观众与演员互动的剧情,顺叙与倒叙结合的架构,光影与乐音交错的设计会使人穷尽表达的词汇而无法言传。是的,你需要到现场,只有到现场,才能感受到那种千金一诺的荡气回肠和视死如归的慷慨悲歌。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在完成为赵家传承血脉的使命后,赵家儿媳难产致死时说的那句:生都生了,死就死了吧。

多少事,还如一梦中。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约定。

十七

什么是好文章?不同时代有不同标准。别拿那种复制粘贴废话满篇放之四海而皆准什么也要提到却又让你什么也没记住的东西跟我扯。那不配叫文章,虽然现在靠这东西吃饭的人多了去,虽然还有好多人连这东西也写不好。我的观点是:它或许不是方向的指引,不是情感的表达,不是新知的获取 ,不是灵魂的荡涤。但至少,它会让你沉思,使你痛苦 。它是一种通透纯澈的顿悟,让你在欢笑中带着眼泪;它是一种直击内心的力量,使人在迷惘中坚守立场。

文章千古,得失寸心。态度。

十八

想起一位赶在羊年到来前剖腹产的朋友。她的理由是:羊年生的孩子命不好。很奇怪,若是生辰八字决定运程,人为的改变是否作数?若是不算,又何必匆匆挨上一刀。她本想改变天意,却又在逆天而行。说她不懂,她还有点一知半解;说她懂,却又仅仅沾了个皮毛。所谓的穷讲究,就是这么来的。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认知。

十九

孩子问此生你最骄傲的事是什么?哦,这是个哲学问题。是自我约束的个人习惯么?或者是籍此成长的特性优点?再或是重大抉择的责任担当?是,又不全是。如果用一句话去概括,那就是:他从未刻意取悦过任何人。惟其如此,他才能保持人格独立的价值判断;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老去的时候有资格对自己说:我来了,我活过。

知者心忧 ,观者何求。纯净。

二十

老哥说,老婆说他是牲口,怎么解?我说这是好事。说明他必是某件事做到了极致,超越了人的承受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句“牲口”的背后,承载了多少相守的熟稔,凝聚了多少专业的仰望。它是爱恨交织的情愫的表达,更是超越时空的希望的激励。一个人,一辈子,要忍受多少苦痛与折磨,经历多少失望与落寞,才能出炼“牲口”之身,成就“牲口”之誉。

不问前程,不计得失,感天地之灵气,沐市井之尘俗,此之谓“牲口”。

其中真意,欲辨忘言。归璞。

二十一

友问为何近日感慨良多?其实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原因。客观上平台的壁垒、输出的障碍,主观上表达的顾虑、安全的考量。总之日新月异的时代也需要我们及时更新相应的思维体系。就像苹果6S需要IOS9.2的支持,版本低了无法发挥6S特长,硬件低了无法承载新版本的功效。其实表达从未停止,在于人知与不知。这种记录或许只是一种习惯,它是对从前生活的延续,不过换了一种媒介;这种形式可能只是一种指代,人与事只是自己心中的一个意象,观者见仁见智。20年后,回望从前,曾经真实。

能坚持那么久吗,谁知道呢?

喜欢的事情何谈坚持。

浊清恒现,醒醉自知。自度。

二十二

那天老马和二孩喝多了,两个40岁的男人抱头痛哭。老马嘶吼:阳煤给过我什么,它算个球!二孩接到:球也不是!!他们都是阳煤子弟,却未承过阳煤恩泽。彼时企业兴盛,他们在外地落魄;现今稳定了,企业却不行了。那时他们刚刚学校毕业,也曾想报效企业,奈何企业没给过公平起步的机会;他们深爱故土家园,也不想背井离乡,但诺大一座城市却没为他们留下立锥之地。他们痛苦,痛苦那座似乎属于自己但又不是自己的城市;他们纠结,纠结那段曾经拥有却又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

众生无我,得失皆缘。岁月。

二十三

似乎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未竟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赋其名曰:传承。《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愚公要挖山,理由是“出入之迂”,依靠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总之是个关于恒道的寓言。问题是,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他的时代性,自己的理想未必是孩子所认同的。愚公的儿子是否也如他一样希望到山的那边呢?儿子的儿子是否也要承载一个关于儿子的想头的希望呢?那则寓言的结尾说,天帝被打动了,命令山神移开了两座山,天堑变通途。

确是美好的愿望。这也是很多传统故事的一个通病:当无法把故事按照现实逻辑讲圆满的时候,只好向神仙求救了。

礼佛不若礼心,求人不如求己。自醒。

二十四

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我们常有不同对待。譬如喘气,美女叫作吐气如兰,恶汉则叫气喘如牛;譬如死亡,领导的妈死了我们会排除万难舍生取义地去表达慰问,领导若是*#了,大家则会考虑考虑还有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你此后不会从此事中获益。虽只是生物本身的趋利天性,却也符合经济学中的利益交换原理。由此看来,道义良知在本能属性面前确是不堪一击,低级欲望满足之前若论高级需求纯属奢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本性。

二十五

何为良师?传道授业,指点江山者?否。答疑解惑,授人以渔者?否。盖师有三分:下者授人以术,中者授人以理,上者授人以道。文言文别扭,还是白话吧。老师分三个档次:三等老师教人内容,二等老师传习方法,一等老师启发心智。这样说来,是否幼儿园老师档次最高?一定意义上是这样的。因为她们没有课内不教,课外乱教;没有开班补课,渔利学生;没有逢节索贿,收礼卖官……所以,最佳教师没那么难选____谁没开过班谁没收过礼谁就是好老师。

心地澄明,泽被万物。清澈。

二十六

老友说,删了你的微博。如同多年前师兄劝我停了空间。老师建议说,可以折衷一下,只谈风月,不问前程。

好吧,倘若人间只剩风月。

他们说,这样的话不应由我说出来。我奇怪,我应该说什么语言?或者,是否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该说的语言?在他开口前,在他迈步前,早已铺设好预定轨道。

我们毕生都在寻找这样一个所在。

于是,在智慧与良知面前,我们选择智慧;在安全与立场之间,我们选择安全。

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希望。

二十七

人都是逼出来的。此话无论从社会学还是生物学角度理解,都很有道理。前些天有友说:人输在总是选容易走的路。因为潜意识里不愿走出安逸,承担风险。问题是:这是一个结局导向的时代---但见处处繁花似锦,却无人问及英雄出处。成者的闲言碎语即被标榜为语录,败者即使血溅五步也不过过眼烟云。何谈路之难易?由是看来 ,歧途之间的选择,是在最优,而非最易。在当时情境下,作出的决定必是权衡利弊后的最佳选择。至于多年时过境迁后和后辈嘘起“若是当初我选择了哪条路,哪会是今天这个样子!”的悔意,不过是了结自己一个不甘的心愿,为现实的落寞增添些许夕照亮色而已。等到太阳下山,一切重归如昨。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无常。

二十八

所有的技巧都是扯淡。很多初学者都希望速成,于是市场上也随之流行起“十二招教你用单反”、“三天练一笔好书法”之类的攻略。教你怎样充内行,怎么装高大上,怎么以少的精力获得成长。这种手段,于外行不过奇技淫巧,哗众取宠;于内行也就雕虫小技,不值一哂。做学问做事情,都是水滴石穿的实功夫,偷懒讨巧的技巧秘笈终是害人害己。若要系统,从零开始;若要深刻,从一而终。

大道至简,大朴不雕。本原。

二十九

什么是好文章?不同时代有不同标准。别拿那种复制粘贴废话满篇放之四海而皆准什么也要提到却又让你什么也没记住的东西跟我扯。那不配叫文章,虽然现在靠这东西吃饭的人多了去,虽然还有好多人连这东西也写不好。我的观点是:它或许不是方向的指引,不是情感的表达,不是新知的获取 ,不是灵魂的荡涤。但至少,它会让你沉思,使你痛苦 。它是一种通透纯澈的顿悟,让你在欢笑中带着眼泪;它是一种直击内心的力量,使人在迷惘中坚守立场。

文章千古,得失寸心。态度。

三十

为什么我们做事都喜欢找个祟高的由头?大抵是师出有名的需要。大凡做一件事,总有两个理由:一个应付他人,一个对付自己。也就是说,一个是公开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另一个则是没法说出口的真正原因。譬如皇帝处置大臣,表面似是惩治贪赃枉法,内里实是保江山永固;比如男孩约女孩吃酒,表面是交流思想探讨未来,其实想的是两情相悦传宗接代。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捅破而已。

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洞见。

最后

碎片化生活时代的特点一是时间的碎片化,另一是内容的碎片化。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再系统。大家醉心于收藏和转发、粘贴和存储,而忽略了对信息本身的消化和感受,如同皇上的三宫六院,只图曾经占有,不求天长地久。殊不知,百年之后玉环飞燕皆尘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