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企業現在問題不是現金流而是9個月後是否還有存活空間

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企業家不僅是企業的第一人力資源經理,還應該是企業這所學校的校長,承擔起帶領整個組織應對各種挑戰、不斷創新的任務,這是這次新冠疫情給我們的最大體會。”9月9日,在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辦的“第四屆企業家校長節”上,主辦方行動教育集團董事長李踐如是說。

一年一度的“企業家校長節”是由行動教育在四年前發起的創業者、企業家的年度學習大會。今年伊始,新冠疫情如同一場突如其來又不知終點的考試,對每家企業都構成了嚴峻考驗。為此,行動教育請來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為現場1300家企業代表分享了“疫情後的經濟與科技升維”。

朱民:企業現在問題不是現金流而是9個月後是否還有存活空間

朱民在現場分享了他對全球形勢的幾個重要的判斷:第一,整個疫情危機目前我們僅僅剛度過第一階段的流動性危機,現在開始進入第二階段的償付或破產危機。

朱民說:“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時,觀察到一個危機通常有三個階段,流動性危機是線性危機,是通過央行和財政的強刺激可以恢復的;第二個階段會進入到企業償付和破產危機。總有企業能活下來,也總有企業會破產。第二階段會產生經濟結構的變化;第三階段才是經濟復甦。這三個階段可以重疊和交叉,但三個階段的主題是非常明確的。如果在第一階段過了以後,直接進入經濟強恢復,可能會幫助殭屍企業存活,所以第二階段對企業來說是特別困難的階段。”

朱民進一步指出,這次在經歷了第一階段特別劇烈的大規模流動性下降後,各國政府印錢支持流動性,流動性危機已經應對得很好了。但是因為疫情有長尾和肥尾,會對經濟衰退在長時間中形成壓力,並造成產業結構變化,第二階段的危機正在到來。以美國為例,疫情至今已經有400多宗破產案例,遠遠超過2008年60例,企業破產的高峰在今年第4季度和明年上半年。

朱民:企業現在問題不是現金流而是9個月後是否還有存活空間

“即將來到的冬天會更具挑戰和寒冷。”朱民稱。

新冠疫情還在發展,在朱民看來,疫情的肥尾和長尾將長時間影響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朱民預測,全球經濟在中期來看將是緩慢的斜坡復甦。除了中國之外的全球來看,還沒辦法制造出V、W、L中的任何一個字母。在這個過程裡,經濟結構一定會發生調整,並且面臨以下兩大挑戰:第一是人的行為變化,第二是科技。一個在需求端,一個在供給端,企業壓在當中,就看能否存活下來。

當前的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朱民斷言,企業現在問題不是現金流的問題,而是9個月後是否還有存活空間。今天的經濟是全新的經濟,在新的結構、背景、環境和新的不確定性下,企業家需要理解大的背景,避免成為“無辜的受害者”。如果跟不上大的環境變化,企業是無法存活下去的。從這個意義來說,特別在今天這個時點,理解世界形勢、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對企業家而言特別重要。

從金融市場來看,朱民認為,央行已經跨越了紅線,從傳統的最後貸款人變成市場最後的坐莊者,央行可以直接進入市場購買國債、企業債券,還可以直接進入市場做票據融資,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央行在根本上變了,變成了市場參與者。

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朱民表示,最大的變化是科技的變化。當前全球正在形成一個新的競爭趨勢和格局,全球經濟增長愈發依靠科技,這個趨勢是不會變的。而科技自身的發展也正在進入一個轉折點,正在進入一個創新和應用爆發點,提供了無數新工具、新技術。各個行業中,科技的變化是最深刻的,科技的競爭也是最激烈的,因為它能在根本上改變企業經營。

責任編輯:鄭景昕

校對:張亮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